韓海濤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漸漸為人所熟知。翻轉課堂主要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而這種學習方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逐漸開始實施。將傳統教學模式的課上學習,課下鞏固訓練進行翻轉,逐步實現課前學習,課上交流鞏固訓練的學習方式。對“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探索進行淺析。
翻轉課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利用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將翻轉教學模式運用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當中,使學生的信息理論和技術應用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都得到改善和提高。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起到的積極作用。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學生參與性強
翻轉課堂模式是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它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含義上有所重疊,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在互聯網盛行的時代,“翻轉課堂式”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將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加肯定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只占主導。加強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性。與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對學生直觀的信息傳輸式教學模式有所不同。
(二)學習流程的重新構建
在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的過程由兩個階段構成:第一階段就是傳統的教學階段,也就是信息的傳輸階段。這一階段是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知識的傳遞構成的,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進行的。第二階段則是學生的內化階段,也就是學生在接收了老師傳遞的知識后,進行的整合與吸收,將老師傳授的技能轉化為自己的。這一階段在課后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由于缺少老師的幫助,學生在進行這一階段時常常感到挫敗,喪失學習的動機和成就感。就這一情況,“翻轉課堂”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新構造。將信息傳遞這一環節放在課前進行,而吸收內化階段則放在課堂進行。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能更加高速且有效的將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對于教師而言,則能更加敏銳地捕捉學生對于知識點學習的不足之處,加以引導;提前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提供幫助,給予有效的輔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師生角色的轉化
首先,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角色更加突出。在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當中,學生一定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方式,不能再像傳統學習模式中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否則,翻轉課堂模式將無法進行。其次,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體,而只是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教師不能過度的參與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此過程中,要加強翻轉課堂學習的宣傳工作,讓家長也能夠理解新型教育方式,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二、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首先根據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目標,通過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例如視頻,學案,教科書等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提供學習資源的同時,也會布置相應的練習來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這樣做,一方面讓學生明確本階段的學習目標,也能讓教師快速獲取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進行調整。
第二階段:課堂疑難解答。在這一階段,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和學生的反饋情況對疑難知識進行解答。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將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與點評。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作用,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而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課前進行動手操作,對于具體的操作流程有了整體性的把握,在課上經過教師的指導后,直接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有著積極影響。
第三階段: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和教師點評。這一階段也稱完善階段。在進行這一階段時,學生對于知識已經有了比較直觀的把握。對于學習內容也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在第二階段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克服了學習上的難點,掃清了路障。這一階段中,學生的作品也已經初步完成,教師將根據學生作品的展示情況,進行點評和驗收,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觀摩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取長補短,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善。這一階段對于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階段:反思階段。在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應主動進行教學反思,根據學生的表現,對于此次教學任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不斷完善。而學生也應根據自身學習狀況進行課后的學習總結,鞏固知識與提高學習水平,而教師也應盡早制定下一步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弊端
從學生的角度看,翻轉課堂雖然將學習的掌控權給了學生,但是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待目前國內學生的情況:不擅于提問和主動性不強,這兩點直接影響了翻轉課堂的效果。在被動學習之下,翻轉課堂很難發揮其本身的優勢,再加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弱,學習依賴性較強,就使得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更難存在與發展。
從老師的角度看,國內的教師是否具備引導學習的職業素質,成為翻轉課堂能否順利進行的很重要的一點。翻轉課堂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答疑來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其實不是被淡化了,而是從另一個側面有所加強,它要求老師能夠通過設問、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完成作業、項目的情況來分析和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從主動變為被動,從主導變為引導,這對其職業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而與學生一樣習慣了傳統教育模式的老師群體,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自身的轉變。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接受知識接受得快,有的學生則相對來說慢一些,在課堂上直接教學,老師需統一教學進度與要求,所以不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可以使老師能夠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互動交流,進行自主思考。課堂上,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學生,體現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從家長的角度看,中國的家長對于教育非常的關注。那么,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如何去量化,也成為家長關注的問題之一。過去通過考試來為學生排名次,為老師測評,但在素質教育觀念影響下,家長更看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對于翻轉課堂來說,相對應的效果評估機制也是至關重要的。
總體而言,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弱,自覺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差別。教師職業素質具備不足,學生學習效果難以把握,教育評價機制不完善是如今存在的影響翻轉課堂發展的主要因素。
四、結語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具有強大的創新性和生命力。雖然不可避免存在著某些問題與弊端,但它的影響力仍舊不可忽視,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風格,值得每位教師學習和借鑒。結合學生本身的情況,加以修改和完善,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體驗,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從而讓學生獲取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爽.翻轉教學中課前學習環節的教學設計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5,(11):29-32.
[2]李鶴,趙海雙,楊亞提.翻轉教學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6,(16):202-203.
[3]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