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媚
【摘要】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美術鑒賞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美術鑒賞課主要的教學內容是對目前人類社會的眾多藝術品進行展示和審美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和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及藝術價值,從而幫助學生養成健康良好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感知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鑒賞;教學現狀;教學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我國社會及經濟發展與世界的聯系不斷增強,這一變化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部門不斷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將推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標。美術鑒賞課作為建立學生良好審美觀的重要途徑日漸受到關注,因此目前我國多數高中學校都開設了美術鑒賞課,目標是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提高自身素養。從當前情況看,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情況阻礙了高中鑒賞課作用的發揮,本文對此進行探討。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現狀
盡管目前國內多數高中都開設了美術鑒賞課,但從教學效果來看并未實現預期目標,具體體現為如下幾方面:
首先,學生文化課負擔過重,影響學生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效果。在高中學習中,學生對于美術鑒賞課通常是比較喜愛的,但是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束縛,學生不得不面臨著沉重的文化課學習負擔,這使得學生沒有精力和興趣完成美術鑒賞課。另外,從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看,素質教育并未落地,應試教育依然是主流,學校教學的重點也是文化課,即便學生喜歡美術鑒賞課,但是學習起來也有心無力。
其次,課堂教學模式違背高中美術鑒賞課實際情況。美術鑒賞課與文化課不同,主要的目的是拓展學生視野,而不是知識點的掌握,但是從當前的課堂教學現狀看,多數高中教師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依然習慣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此外,很多教師對于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目標認識不清,習慣性地將知識點的掌握作為教學的重點,對于鑒賞課對學生情感、情操及素養的影響缺乏認識,嚴重影響了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效果。
最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率不高。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教學輔助工具,例如多媒體、互聯網等,但是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并不重視這些資源對于拓展學生視野、提高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積極性等重要作用,使教學資源大量浪費,也最終導致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效率的低下。
二、提高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效果對策
(一)調動學生興趣
高中階段,學生在升學壓力下,很容易產生疲憊和厭倦的感覺,而美術鑒賞課則能夠讓學生轉換思維,身心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所以,學生學習美術鑒賞課上的主要積極性來源于相對輕松的教學過程,但是對于美術鑒賞課卻沒有較大興趣。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鑒賞當中。
以梵·高《向日葵》為例,這幅畫中的向日葵是明艷華美的,同時也是優雅細膩的,色彩對比單純強烈。但是在單純中又不失智慧和靈氣。觀賞者通常會因為這樣鮮明的畫面感而激動,會不自覺地融入到梵·高希望表達的情感中去。盡管作品本身是優秀的,但高中生在觀察作品時,單純地通過眼睛和并不豐富的知識難以真正體會到作品的創作內涵和價值的,更難以激發自身興趣。因此,高中美術鑒賞課上,老師需要從多個角度調動學生的興趣,例如與作品相關的一些故事,作者自身的一些趣事、趣聞等。老師在與同學鑒賞這幅作品的時候,要盡量多拓展作品相關的范圍,讓學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作品,對作品產生興趣,幫助更多的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欣賞思路,并鼓勵學生通過提問來了解更多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引入多元教學模式
與傳統文化課不同,美術鑒賞課要學習的是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感知。所以教師必須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引入多元教學模式,通過更多的途徑來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首先,教師可以將知識講解和分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在完成基本的課程講解后,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獨立的思考、討論,從更多元的角度欣賞美術作品。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打破課本固定的教學模式,結合學校及周邊地區的資源,對美術鑒賞課堂進行延伸,將周邊的美術館、博物館或當地有特色的民間作坊作為第二課堂,豐富教學模式。
其次,美術教師使用好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多媒體與以往的教學媒介不同,它能夠從試聽角度,讓學生更多元地欣賞和感知作品。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更多的感官和興趣,還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學習效率。因此,高中美術鑒賞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興趣。
(三)引導學生參與
在高中階段開設美術鑒賞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中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因此,相較于傳統文化課教學,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學生的參與,所以,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上美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鑒賞和學習中來,并且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通過討論或者是提問的方式來讓學生真正地去感知美術鑒賞課的本質和內涵,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動手能力來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從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目標和過程來看,如果片面用眼睛欣賞作品,學生得到的體驗也是片面和不完整的,這也背離了高中美術鑒賞課設立的最終目標和教學要求。因此,“眼看手不動”的教學方式并不適合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實踐,所以,在高中美術鑒賞課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和欣賞作品,甚至通過自己動手做的方式來與作品的創作者交流和共鳴,從更深層次上感知作品的藝術價值。感知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在美術鑒賞課學習中,通過學生對事物的感知,通過學生獨立真實的參與,學生能夠加深對藝術作品美好的體會,并且在體會和感知中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和審美方式,從而實現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目標。
結語
在高中開設美術鑒賞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終身教育的要求,更是學生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所以,學校和家長都要對高中美術鑒賞課的重要性足夠關注,為高中學生學習美術鑒賞課提供充足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目前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上的現狀,學校和老師要積極地改進目前的教學狀態,首先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引入更多元的教學模式,此外,還要讓學生盡量多地參與到美術鑒賞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美術鑒賞的吸引力,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欣賞。
參考文獻:
[1]羅志遠.高中美術鑒賞中當代藝術內容的教學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2]崔昕.論如何借助西方美術史深化高中美術鑒賞課[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耿婷婷.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創新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4]閻飛.影響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因素與對策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