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芳 沈曉明 喬利軍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開封 475000)
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管生長素-1濃度的影響
吳春芳 沈曉明1喬利軍2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 觀察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1濃度的影響。方法 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方案,連續選取82例住院治療的ACI患者,分為治療組44例,對照組38例。對照組采用控制血壓、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30 mg加入0.9%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每日2次,共治療14 d。所有入選患者均于治療前、治療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清晨取肘靜脈血,采取雙抗體夾心聯酶免疫吸附(ELISA)法測定血清VEGF、Ang-1濃度。結果 治療后兩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但治療組NIHSS評分改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1)。治療第3天、第14天時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VEGF變化無統計學差異(P>0.05),至第7天時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治療后第3天、第7天時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Ang-1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0.05),至第14天時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對照組在治療后第7天、第14天與各組治療前相比,VEGF變化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VEGF濃度在治療后第7天達到高峰。治療組、對照組在治療后第14天分別與各組治療前相比,Ang-1變化有統計學差異(P<0.05),血清Ang-1濃度在治療后第14天仍呈上升趨勢。結論 法舒地爾可促進腦缺血后VEGF、Ang-1的高表達,促進血管新生,改善神經功能缺損。
法舒地爾;急性腦梗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管生長素-1
急性腦梗死(ACI)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造成局部動脈管腔狹窄或者堵塞,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發生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一類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因此,盡快恢復缺血區的血液供應,促進缺血區血管新生,重建損傷區血運成為ACI治療的關鍵。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維持血管正常狀態和完整性,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參與血管生成的必需因子〔1,2〕。血管生成素(Ang)-1促進內皮細胞、細胞外基質和外膜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保持血管內皮的穩定性,有助于血管的成熟〔3〕。鹽酸法舒地爾是一種具有Rho激酶抑制劑作用的鈣離子拮抗劑,它既可以解除ACI患者腦血管痙攣〔4〕,又可以改善腦組織微循環,促進血管神經再生〔5〕。本研究觀察法舒地爾對ACI患者血清VEGF和Ang-1濃度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河南大學淮河醫院住院治療的ACI連續病例82例,發病時間均在24h內。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方案,經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治療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齡(64.53±6.37)歲;對照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齡(63.18±7.5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選病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撰寫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中ACI的診斷標準〔6〕,并經顱腦CT或MRI確診。排除標準:①發病24 h內發生腦疝或大面積腦梗死而生命體征未平穩者;②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③嚴重精神疾病、癡呆者。所有入選病例均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控制血壓、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2 ml:30 mg,由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號:國藥準字H20040356)30 mg配入0.9%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每日2次,共治療14 d。
1.3 檢測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3、7、14天各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4 ml,放入肝素抗凝的玻璃試管中,采血后30 min內分離血漿,貯存于-70℃冰箱中備用。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測定血清VEGF和Ang-1濃度,試劑盒由武漢博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操作由專人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4 神經功能評分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在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第3、7、14天對患者進行評分。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兩組在治療7、14 d后神經功能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好轉(P<0.05,P<0.01),并且治療組改善程度在7、14 d均優于對照組(P<0.05,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分)
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治療前比較:3)P<0.05,4)P<0.0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VEGF濃度變化 兩組在治療7、14 d后血清VEGF濃度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升高(P<0.05,P<0.01),并且治療組升高程度在第7天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血清VEGF濃度在治療后第7天達到高峰。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ng-1濃度變化 兩組在治療14 d后血清Ang-1濃度較治療前升高(P<0.05),并且治療組升高程度在第14天優于對照組(P<0.05),血清Ang-1濃度在治療后第14天仍呈上升趨勢。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VEGF、Ang-1濃度變化
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治療前比較:3)P<0.05,4)P<0.01
ACT患者由于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凋亡,導致神經功能受損。中心壞死區及其周圍的缺血半暗帶共同組成急性梗死灶,病灶中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并存,及時恢復缺血區的血供,挽救半暗帶可逆的神經元是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病預后的關鍵。Krupinski等〔7〕研究證實,急性梗死灶區的新生血管可以明顯改善缺血區周圍的組織灌注,減輕因血流量不足導致的腦損傷,縮小梗死體積,重塑神經結構,使神經功能盡可能恢復。因此,促進血管新生是治療缺血性腦損傷的有效方法。
VEGF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ECs)特異的有絲分裂原,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強烈的促血管生長因子,直接作用于內皮細胞膜上的受體VEGFR,誘發ECs增殖、遷移以及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和管腔的形成,促進新生血管形成。動物實驗表明〔8〕,VEGF在短暫性腦缺血預處理大鼠缺血腦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細胞增多,持續7 d,并且主要分布于缺血灶及周圍的神經膠質細胞、神經元及微血管內皮細胞。Oladipupo等〔9〕研究表明,腦組織在缺血、缺氧條件下可激活VEGF等血管生長因子,促進血管內皮出芽式血管新生的發生。Liman等〔10〕在ACI患者的缺血半暗帶區觀察到大量VEGF等與血管新生有關的生長因子,證實了VEGF及其受體變化是影響梗死后血管新生的重要因素。Ang及Tie是由血管內皮分泌的血管生成調節因子,在腦缺血后血管的成熟、穩定及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1〕。Ang-1是Ang家族的一員,可降低血管通透性,維持血腦屏障(BBB)完整性;促進缺血腦組織側支循環形成、穩定血管;抑制神經細胞凋亡、保護神經元〔12〕。腦缺血損傷后血管生成是多種調節因子直接或間接作用的結果,血管形成早期,主要是VEGF的高表達,促進原始血管網形成;而血管形成后期,Ang家族則在血管重建、塑形、成熟及穩定中發揮關鍵作用〔13〕。
法舒地爾是一種異喹啉磺?;苌?,Ca2+拮抗劑,為Rho激酶強效抑制劑。VEGF介導的血管新生涉及RhoA/Rho激酶通路,VEGF增加RhoA活性,當RhoA激活隨后使VEGFR2 的酪氨酸磷酸化。鄭惠珍等〔14〕通過體外血管新生實驗證實法舒地爾能夠促進血管新生,尤以濃度在10 mmol/L、30 mmol/L 促血管新生效果最佳。Rho激酶在細胞內有復雜的信號交聯,壓力應激活化的整合素信號、G蛋白耦聯受體和酪氨酸激酶受體的信號均能活化RhoA,進而活化Rho激酶,而這些受體的配體中即包含了AngⅡ、去甲腎上腺素及炎性因子等。袁杰〔5〕通過對MACO大鼠的研究發現,以Ang-1作標記分子,法舒地爾組在腦缺血再灌注后3 h即開始表達增加,且上調的趨勢一直延伸到缺血再灌后72 h。
本研究提示血清VEGF的高表達,在血管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VEGF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發生于血管形成早期,Ang-1可能主要作用于腦缺血損傷的后期階段;法舒地爾可改善ACI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促進腦缺血后血管特異性生長因子的表達。
1 陳 竺.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4-7.
2 Thomas JL,Eichmann A.The power of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amily molecules〔J〕.Cell Mol Life Sci,2013;70(10):1673-4.
3 Yu X,Seegar TC,Dalton AC,etal.Structural basis for angiopoietin-1-mediated signaling initiation 〔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3;110(18):7205-10.
4 宋淑霞,孟憲玲.法舒地爾對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1043-5.
5 袁 杰.法舒地爾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后VEGF、Ang-1及Ⅷ因子表達的影響〔D〕.長沙:中南大學,2009.
6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3):67-73.
7 Krupinski J,Kaluza J,Kumar P,etal.Role of angiogene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J〕.Stroke,1994;25(9):1794-8.
8 孫順昌,王國峰,劉伯芹,等.短暫性腦缺血預處理誘導腦缺血耐受大鼠VEGF和Ang-1的表達變化〔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1;28(10):894-7.
9 Oladipupo S,Hu S,Kovalski J,etal.VEGF is essential for hypoxia-inducible factor-mediated neovascularization but dispensable for endothelial sprouting〔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1;108(32):13264-9.
10 Liman TG,Endres M.New vessels after stroke:postischemic neovascularization and regeneration〔J〕.Cerebrovasc Dis,2012;33(5):492-9.
11 Wang L,Chopp M,Teng H,et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primes cerebral endothelial cells for erythropoietin-induced angiogenesis〔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1;31(2):640-7.
12 孫順昌,王國峰.血管生成素-1在缺血性腦損傷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1;38(5):496-500.
13 Zhao Y,Li Z,Wang R,etal.Angiopoietin 1 counteract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induce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and alleviates ischemic injur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Neurol Res,2010;32(7):748-55.
14 鄭惠珍,秋 輝,范愛輝.法舒地爾促進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生成的內皮細胞遷移及血管新生〔J〕.生理學報,2009;61(4): 339-46.
〔2015-03-13修回〕
(編輯 安冉冉/曹夢園)
開封市2014年社會發展科技攻關計劃(No.1403004)
喬利軍(1984-),男,博士,主要從事中醫藥治療腦血管病的研究。
吳春芳(1980-),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疾病研究。
R735.1
A
1005-9202(2017)11-269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42
1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2 廣東省中醫院內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