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國祥 丁 婷 葉小栓 許啟伍
(銅陵市立醫院神經內科,安徽 銅陵 244000)
不同類型缺血性腦血管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關系
檀國祥 丁 婷 葉小栓 許啟伍
(銅陵市立醫院神經內科,安徽 銅陵 244000)
目的 探討不同類型缺血性腦血管病(ICVD)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與神經缺損程度的關系。方法 ICVD患者82例,根據疾病類型分為腦梗死(CI)組59例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組23例,根據患者入院時美國國立神經缺損評分(NIHSS)分為重度神經缺損組(31~42分)18例、中度神經缺損組(16~30分)42例和輕度神經缺損組(0~15分)22例;選擇同期體檢中心的健康者30例作為對照組,測量各組血漿Hcy、纖維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結果 CI組和TIA組Hcy、Fib、TG、TC、LDL-C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HDL-C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CI組Hcy、Fib、TG、TC、LDL-C均顯著高于TIA組,HDL-C均顯著低于TIA組(P<0.05)。重度神經缺損組、中度神經缺損組和輕度神經缺損組Hcy、Fib、TG、TC、LDL-C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重度神經缺損組Hcy、Fib、TG、TC、LDL-C顯著高于中度神經缺損組和輕度神經缺損組(P<0.05),中度神經缺損組Hcy、Fib、TG、TC、LDL-C顯著高于輕度神經缺損組(P<0.05),重度神經缺損組、中度神經缺損組HDL-C顯著低于對照組和輕度神經缺損組(P<0.05)。Prearson相關分析顯示,不同類型和NIHSS評分與血漿Hcy和Fib呈正相關(P<0.05)。結論 ICVD患者血漿Hcy和Fib及血脂異常升高,不同類型和NIHSS評分與血漿Hcy和Fib呈正相關。
腦梗死;短暫腦缺血發作;同型半胱氨酸;神經缺損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ICVD)的主要病理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對于該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手段,針對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對于降低疾病的發病率具有重要的意義〔1,2〕。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其水平異常升高〔3,4〕。目前,已有研究證實血漿Hcy水平與腦卒中發生有密切關系〔5〕,但不同類型ICVD的Hcy水平比較仍缺乏相關報道。本文旨在探討不同類型ICVD患者血漿Hcy與神經缺損程度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銅陵市立醫院收治的ICVD患者82例,男48例,女34例。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ICVD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6〕。排除:①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即凝血機制異常;②既往有嚴重心、腦、腎、肝功能異常病史;③發病前有其他原因神經功能異常者;④發病前6個月曾服用影響Hcy代謝的藥物。根據疾病類型分為腦梗死(CI)組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組。CI組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齡26~90歲,平均(59.9±9.2)歲。TIA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齡18~87歲,平均(58.2±8.5)歲。根據患者入院時美國國立神經缺損評分(NIHSS)分為重度神經缺損組(31~42分)18例、中度神經缺損組(16~30分)42例和輕度神經缺損組(0~15分)22例。選擇同期體檢中心的健康者30例作為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2~75歲,平均(58.5±9.2)歲。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48 h內抽取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對照組抽取隨機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4 000 r/min離心分離血漿,應用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測定各組血漿Hcy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康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應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各組血漿纖維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HDL-C)。Fib應用膠肝素鋰法,TG、TC、LDL-C、HDL-C應用酶法測定。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多組間比較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分析應用LSD-t檢驗,相關性應用Pearson分析。
2.1 不同類型ICVD患者檢查指標比較 CI組和TIA組Hcy、Fib、TG、TC、LDL-C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HDL-C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CI組Hcy、Fib、TG、TC、LDL-C均顯著高于TIA組,HDL-C均顯著低于TIA組(P<0.05),見表1。
2.2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患者檢查指標比較 重度神經缺損組、中度神經缺損組和輕度神經缺損組Hcy、Fib、TG、TC、LDL-C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重度神經缺損組Hcy、Fib、TG、TC、LDL-C顯著高于中度神經缺損組和輕度神經缺損組(P<0.05),中度神經缺損組Hcy、Fib、TG、TC、LDL-C顯著高于輕度神經缺損組(P<0.05),重度神經缺損組、中度神經缺損組HDL-C顯著低于對照組和輕度神經缺損組(P<0.05),見表2。

表1 不同類型ICVD患者檢查指標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TIA組比較:2)P<0.05

表2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患者檢查指標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輕度神經缺損組比較:2)P<0.05;與中度神經缺損組比較:3)P<0.05
2.3 不同類型、NIHSS評分與檢查指標的關系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不同類型和NIHSS評分與血漿Hcy和Fib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不同類型、NIHSS評分與檢查指標的關系
ICVD主要是在腦血管壁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或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基礎上發生腦部血流供應障礙,進而導致相應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出現腦組織壞死或軟化,引發一系列神經缺損癥狀。由于ICVD病因復雜,發病慢長,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同時對于該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手段,成為目前的難題。而針對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對于降低疾病的發病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Hcy是一種含硫的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正常情況下能被機體快速分解,在體內維持較低的水平。而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其水平異常升高。目前研究認為Hcy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對于ICVD,Hcy可能起到同樣的作用〔7,8〕。本研究結果證實ICVD患者存在Hcy異常升高,而CI患者升高程度更為明顯,提示Hcy與ICVD發病有密切關系。目前關于Hcy與ICVD發病的相關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主要認為與以下有關〔9~12〕:(1)Hcy可以直接對血管內皮產生損傷;(2)Hcy可以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異常增殖;(3)Hcy可以增加血小板聚集,改變血液黏滯度,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4)Hcy可以增強LDL-C的過氧化反應,增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本研究中CI和TIA患者Fib和血脂水平升高推測除與患者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外,還可能與Hcy異常升高的作用有關〔13〕。
由于Hcy在ICVD的發病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水平表達越高,對血管內皮的損傷越大,因此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高。對于ICVD患者,其Hcy水平越高往往意味著血管內皮損傷嚴重,臨床上應給予重視,并給予相應的干預。Fib是反映機體血栓狀態重要指標,也是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預報因子之一〔14〕。目前研究認為,Fib可以通過與血小板膜上受體特異性的結合,激活凝血途徑,并導致動脈血栓的形成。而Fib升高提示機體纖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本研究中不同類型和NIHSS評分與血漿Hcy和Fib呈正相關,提示Fib與患者神經缺損情況也有密切關系〔15〕。筆者認為,臨床上可以通過對出現ICVD先兆的患者進行Hcy、Fib和血脂檢測,有效地發現高危患者,給予及時的干預。同時,對于發生TIA和CI的患者也可以通過檢測上述指標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情況提供參考。
1 Li JJ,Li Q,Du HP,etal.Homocysteine trigger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macrophages through inhibiting CSE-H2S signaling via DNA hypermethylation of CSE promoter〔J〕.Int J Mol Sci,2015;16(6):12560-77.
2 馬 彥,楊 玲,樊繼軍,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膽紅素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關系研究〔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4;36(9):987-9.
3 何奕濤,郭 毅.急性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與血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5;36(11):1678-80,1681.
4 傅朝暉,吳 娟,陳登容,等.葉酸聯合甲鈷胺對腦小血管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43(9):1055-7.
5 曹昌權,劉維洲.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壓與腦微出血的相關性分析〔J〕.安徽醫學,2015;36(6):717-20.
6 張志堅,葛永瓊,肖 靜,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腦梗死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研究〔J〕.海南醫學,2014;25(17):2510-3.
7 賀亞峰,何 健.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與血清總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9):18-20.
8 Gurda D,Handschuh L,Kotkowiak W,etal.Homocysteine thiolactone and N-homocysteinylated protein induce pro-atherogenic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Amino Acids,2015;47(7):1319-39.
9 Wang D,Hu J,Ma Q,etal.Correlation between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blood lipid with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5;8(3):3022-6.
10 Muradashvili N,Tyagi R,Metreveli N,etal.Ablation of MMP9 gene ameliorates paracellular permeability and fibrinogen-amyloid beta complex formation during hyperhomocysteinemia〔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4;34(9):1472-82.
11 王立俠,董俊興,焦敬美,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不同類型腦小血管病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4):75-6.
12 陳建媚,張 旭,茅新蕾,等.腦小血管病患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s-CRP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2):203-5.
13 孫廷強,李正俠,張 坤,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0):1702-4.
14 Kamat PK,Kalani A,Tyagi SC,etal.Hydrogen sulfide epigenetically attenuates homocysteine-induced mitochondrial toxicity mediated through NMDA receptor in mouse brain endothelial (bend3) cells〔J〕.J Cell Physiol,2015;230(2):378-94.
〔2017-02-01修回〕
(編輯 滕欣航)
許啟伍(1969-),男,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病研究。
檀國祥(1974-),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疾病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7)11-269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