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文 張林濤 徐增良 葉 林
(膠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二科,山東 膠州 266300)
腦得康治療進展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宋德文 張林濤 徐增良 葉 林
(膠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二科,山東 膠州 266300)
目的 探討腦得康治療進展性腦卒中(PIS)的臨床療效及對炎性因子血清學水平的影響。方法 98例PIS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兩組均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腦得康丸,8 w為1個療程。觀察并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8 w時兩組NIHSS評分均顯著降低,ADL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治療后4、8 w時觀察組血清白細胞介素(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雌二醇(E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腦得康可改善SIP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制血清IL-6、hs-CRP水平并升高血清E2水平,治療效果較好。
腦得康;進展性腦卒中;臨床療效;炎性因子
進展性腦卒中(PIS)在臨床腦卒中較常見,但其發病過程復雜,病情逐步惡化,臨床治療困難,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1〕。腦得康是一種含有多味中草藥的處方制劑,具有活血通絡、補肝健胃、補脾益腎等功效,對于腦血管后遺癥的治療有明顯效果,但是目前其對SIP的研究較少〔2〕。研究表明,血清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IL)-6、雌二醇(E2)、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可作為腦卒中患者的有效臨床檢測指標〔3〕,本研究旨在探討腦得康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對炎性因子血清學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收入膠州市人民醫院的98例PIS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49~70歲,平均(64.53±7.85)歲;發病時間(9.65±2.37)h、梗死部位:小腦6例,放射冠15例,基底節區21例,其他7例、合并疾病:高血脂24例,高血壓21例,糖尿病4例。研究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47~68歲,平均(63.58±8.31)歲;發病時間(9.54±3.08)h;梗死部位:小腦7例,放射冠15例,基底節區22例,其他5例,合并疾病:高血脂26例,高血壓20例,糖尿病3例。納入標準:①47~70歲;②發病時間1 d之內;③符合SIP診斷標準〔4〕;④經頭部磁共振成像(MRI)或CT確診。排除標準:①對腦得康過敏者;②腦部伴有出血性疾病或腦缺血;③有腦卒中病史;④伴有血液疾病或出血性體制;⑤嚴重的心、肝、肺、腎并發癥。兩組性別、年齡、梗死部位、發病時間及合并疾病無統計學差異(P>0.05)。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均進行常規治療:采用甘露醇降顱壓;吸氧;采用神經保護劑和鈣通道拮抗劑進行腦保護;通過控制加重腦水腫因素和降低顱內壓等來控制腦水腫;采用頭孢曲松進行防感染治療;通過溶栓等血管內治療改善循環及維持電解質和水平衡等。合并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則分別給予對應的他汀類藥物降血脂、卡托普利藥物降血壓及胰島素降血糖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腦得康丸(膠州市人民醫院生產,魯藥制ZBZ0062),9 g/次,3次/d,8 w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治療8 w時按照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臨床療效標準〔6〕對臨床效果進行評價,分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和無惡化。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 /患者總數×100%。
1.3.2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 治療前及治療8 w 后均分別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5〕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價,同時采用ADL量表〔6〕對患者的ADL進行評價。所有評分均由3名醫務人員同時評分再取平均值。
1.3.3 血清炎性因子 治療前及治療后4 w、8 w,所有患者均空腹采集3 ml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10 min,去血清,-80℃保存待用。血清中E2、IL-6及hs-CRP水平均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進行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88%(基本痊愈12例,顯著進步22例,進步12例,無惡化3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59%(基本痊愈8例,顯著進步17例,進步14例,無惡化10例;χ2=4.35,P<0.05)。將兩組頻數進行Ridit分析,兩組比較(u=2.04,P=0.042)。
2.2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ADL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及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 w時,兩組NIHSS評分均顯著降低,ADL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NIHSS 評分和ADL 評分,分,n=49)
與治療前比較:1)P=0.000
2.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L-6、E2、hs-CR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8 w觀察組血清IL-6、hs-CR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E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IL-6、E2、hs-CRP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PIS是一種腦血管疾病,該病難以治愈,具體表現為患者腦卒中發生一定時間內進行醫療干預后其神經功能缺失癥狀依然發展或者呈現加重的癥狀,該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等特征,給患者的神經功能帶來嚴重持久的損傷〔7,8〕。
腦得康出自清朝《醫林改錯》,由天麻、當歸、黃芪、川牛膝、雞血藤、丹參配成。方中用天麻熄風,當歸活血化瘀,川牛膝可補肝胃,氣盛行血。雞血藤、丹參活血化瘀。本方在保護腦血管功能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不僅能夠使腦血管流量增加,還能夠使腦血管通暢,阻力降低〔2〕。
本實驗結果表明,表明在治療PIS時采用腦得康丸治療效果較好,而且腦得康丸能夠讓遲發性神經細胞減少,進而改善神經細胞損傷水平。當患者腦細胞發生缺血時可能導致壞死,該過程中存在炎癥反應及應激反應,增加了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致使內膜增厚和斑塊破裂,誘發心腦血管病〔9〕,目前已有研究證實了炎癥和PIS之間的關系〔10〕。發現血液中IL-1、IL-6水平提示以上指標與腦卒中發展、梗死以及預后相關〔11〕。IL-6是一種急性反應蛋白。本實驗組表明其與腦卒中后腦損傷相關,分析可能原因為:機體處于應激反應下時能夠釋放出許多信號分子,以此介導并激活機體免疫系統,例如巨噬細胞、NK 細胞、T 細胞等,促進相應炎癥因子的釋放〔12〕。hs-CRP是一種急性期蛋白,主要在肝臟內合成,可在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迅速升高〔13〕。
由于外源性E2對動物模型的缺血性腦損傷癥狀具有保護作用〔14〕,因此說明E2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密切相關。推測E2可能也是通過影響免疫細胞以及炎癥過程達到調節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目的。因此腦得康丸得以初步明確,能夠明顯降低血清中相關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腦損傷程度,發揮治療PIS的效果。
1 Gajin P,Dj R,Tanaskovic S,etal.Urgent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neurological ischemic events within six hours after symptoms onset.〔J〕.Vascular,2014;22(3):167-73.
2 徐定凱,藺建新,陳才德.腦得康膠囊聯合西藥治療雙額葉腦挫裂傷后精神障礙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5;22(4):394-7.
3 劉 潤,周 農.老年男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炎性因子血清學水平變化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7):795-9.
4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
5 Dunning K.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M〕.Encyclopedia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Springer New York,2011:1714-5.
6 Frost RO,Hristova V,Steketee G,eta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in hoarding disorder〔J〕.J Obsessive Compuls Relat Disord,2013;2(2):85-90.
7 Wang Q,Zhao W,Bai S.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soluble P-selectin elements and 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J〕.Exp Therapeutic Med,2013;5(5):1427-33.
8 張 銘,鄧 蓉,聶淑科,等.缺血性腦卒中的炎性機制及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2013;28(1):68-71.
9 范秉林,李呂力.炎癥生物學標記物在急性腦梗死預后的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10):1116-8.
10 Pascotini ET,Flores AE,Kegler A,etal.Apoptotic markers and DNA damage are related to late phase of stroke:involvement of dyslipidemia and inflammation〔J〕.Physiol Behav,2015;151(1):369-78.
11 Exel EV,Gussekloo J,Craen AJMD,etal.Inflammation and stroke〔J〕.Neurosci Lett,2013;548(35):1-3.
12 Guptarak J,Wanchoo S,Durham-Lee J,etal.Inhibition of IL-6 signaling: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treating spinal cord injury pain〔J〕.Pain,2013;154(7):1115-28.
13 Chei CL,Yamagishi K,Ikeda A,etal.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nd risk of disabling dementia with and without stroke in Japanese:the Circulatory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 (CIRCS)〔J〕.Atherosclerosis,2014;236(2):438-43.
14 趙志強,孟玲潔,霍貴云,等.血清E2水平與腦梗死的相關性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8):71-2.
〔2017-02-11修回〕
(編輯 郭 菁/滕欣航)
青島市衛生科技指導項目(2015WJZD145)
徐增良(1970-),男,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外科疾病研究。
宋德文(1978-),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外科疾病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7)11-270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