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鵬 周 罡 馬慧元 馬麗雅 雷林峰 王 楠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甘肅東鄉族中老年居民血脂異常發生率
蘇 鵬 周 罡 馬慧元 馬麗雅 雷林峰1王 楠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了解甘肅東鄉族中老年居民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及異常發生率。方法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對甘肅東鄉縣348例40歲以上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同時采取血樣,對血脂、血糖水平進行檢測。結果 東鄉縣地區的東鄉族和漢族人群糖尿病發生率和血脂水平、血糖水平、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及體重指數(BMI)平均值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導致血脂異常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血壓水平、血糖水平以及民族因素與血脂異常的發生有關。按年齡分層分析,漢族中年居民LDL-C、TC、TG異常發生率顯著高于老年居民(P<0.05);東鄉族老年居民LDL-C、TG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中年居民(P<0.05)。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關系分析發現,血脂異常與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生顯著相關(P<0.05)。結論 甘肅東鄉縣東鄉族中老年居民血脂異常發生率處于較高水平,為提高中老年居民健康水平,應加大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對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檢測。
血脂異常;流行病學;東鄉族;漢族
血脂異常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1~5〕。由于國內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率不斷升高〔6〕,為了控制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國內進行了大量關于血脂水平的流行病學研究。血脂異常的發生不僅與環境、飲食因素有關,而且與遺傳因素關系密切,在同一地區生活的不同民族的居民其血脂異常發生率有著明顯區別〔7〕。甘肅東鄉縣位于甘肅臨夏地區,四面環山,交通不便,人口流動性小,飲食單一,醫療條件簡陋,居民多發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本文旨在了解該地區居民血脂異常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異常發生率。
1.1 調查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于2014年在甘肅東鄉縣4個鄉鎮隨機抽取了500名常住居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符合調查條件的中老年居民有348例,男165例,女183例,平均年齡(60.53±10.34)歲 ,其中東鄉族156例,男65例,女91例;平均(62.95±9.97)歲,高血壓者51例,糖尿病者45例,漢族192例,男100例,女92例,平均(57.56±10.03)歲,高血壓者93例,糖尿病者97例。按年齡進行分組,40~59歲為中年人,60歲及以上為老年人。
1.2 調查方法 使用統一設計的調查表格,由專業人員進行面對面的詢問調查,詢問內容包括身體健康狀況、飲食狀況、職業、體力勞動情況、文化程度、高血壓史、糖尿病史。此外,對居民還進行了體格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BMI)、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由經過培訓的實驗員進行檢測。
1.3 診斷標準 ①血脂診斷標準:按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年標準〔8〕;進食12~24 h后,凡血清TC≥5.18 mmol/L,TG≥2.26 mmol/L,HDL-C≤1.04 mmol/L,LDL-C≥3.37 mmol/L,其中一項不符合標準的,則診斷為血脂異常。②高血壓診斷標準按照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9〕,SBP≥140 mmHg或DBP≥90 mmHg即為高血壓。③肥胖和超重診斷標準采用《中國成人體重指數分類的推薦意見》〔10〕,超重:BMI 24.0~27.9 kg/m2;肥胖:BMI≥28 kg/m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 血脂、血糖及血壓異常情況比較 東鄉族和漢族總體的血脂異常發生率有顯著差異(58.97% vs 18.82%,P<0.05)。對血脂平均水平分析發現,漢族人群血脂異常主要體現為TG水平過高。東鄉族與漢族血壓水平無差異(P>0.05),但BMI、FPG水平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甘肅東鄉縣調查人群特征±s)
2.2 血脂異常因素分析 不同血脂水平組年齡、體重、身高、BMI無明顯差異,SBP、DBP和FPG水平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不同年齡段血脂水平比較 在漢族人群中,中年和老年之間LDL-C、TC、TG異常發生率有顯著差異(P<0.05),中年人的血脂異常發生率高于老年人(P<0.05)。LDL-C和TG異常發生率在東鄉族中年和老年人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2.4 血脂異常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分析 TC水平異常增高人群中,高血壓發病率為50.96%,糖尿病發病率為49.02%,BMI異常率為55.14%, 其中高血壓、糖尿病的聚集性因素分析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TG水平異常增高人群中,61.36%合并高血壓,48.35%合并糖尿病,62.79%合并BMI異常,各因素的聚集性分析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低HDL-C患者的高血壓、糖尿病發病率分別為47.33%、46.71%,BMI異常率為47.22%,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具有顯著聚集性(P<0.05);高LDL-C患者中,54.17%合并高血壓,60.61%合并糖尿病,54.10%合并BMI異常,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聚集性因素分析聚集性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2 不同血脂水平組單因素分析±s)
1)總體例數有缺失

表3 不同年齡東鄉族與漢族人群的血脂異常發生率比較(n)
本次調查研究發現甘肅東鄉縣地區居民血脂異常發生率處于較高水平,漢族血脂異常發生率要顯著低于東鄉族,這可能與當地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有關,東鄉族居民主要以脂肪類的肉食為主,這可能是導致東鄉族居民血脂異常發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此外,漢族與東鄉族血脂異常發生率的不同與遺傳因素可能有一定關系〔11,12〕。有研究發現導致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LDL-C〔13〕,TG水平增高也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一個危險性因素〔14〕。本文顯示漢族和東鄉族中老年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發病率都處于較高水平。漢族居民多為近幾十年遷移而來,高脂肪的飲食以及遺傳因素可能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發病率升高的原因〔15〕,本文顯示盡管血清血脂的平均水平在漢族和東鄉族居民中都處于正常水平,但是兩族居民血脂水平存在顯著差異,漢族居民TG平均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提示應對漢族中老年居民進行定期體檢。
血脂異常可能與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有關。東鄉族居民世代居住于甘肅東鄉縣地區,該地區醫療條件簡陋,居民對疾病的知曉率非常低,健康知識匱乏〔16〕,這可能導致東鄉族血脂異常高發生率,所以加強醫療知識的宣傳尤為重要。
本文顯示血脂異常與高血壓高發顯著相關,有研究也發現了相同現象〔17,18〕。在糖尿病的聚集性分析中,發現在TC、LDL-C、HDL-C異常人群中糖尿病發生具有聚集性,LDL-C與糖尿病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糖尿病可以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患者死亡率升高,而LDL-C的含量升高,可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對患者來說是不利的〔19〕。本文中BMI的聚集性分析中,僅在TG異常發生人群中發現有統計學差異,這與周海濱等〔20〕研究是一致的。血脂異常與上述疾病的發生可能具有相同的遺傳和環境基礎,當多個因素聚集在一起時,上述疾病的發生可能會處于一個較高的趨勢。
1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 final report〔J〕. Circulation, 2002;106(25):3143-421.
2 Grundy SM, Cleeman JI, Merz CN,etal. Implications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 guidelines〔J〕. Circulation, 2004;110(2):227-39.
3 Catapano AL, Reiner Z, de Backer G,etal.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the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J〕. Atherosclerosis, 2011;217(1):3-46.
4 Yang Y, Li JX, Chen JC,etal. Effect of elevated total cholesterol level and hypertension on the risk of 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cohort study of Chinese steel workers〔J〕. Chin Med J (Engl), 2011;124(22):3702-6.
5 Behar S, Graff E, Reicher-Reiss H,etal. Low total cholesterol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to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Bezafibrate Infarction Prevention (BIP) Study Group〔J〕. Eur Heart J, 1997;18(1):52-9.
6 王志會,王臨虹,李鎰沖,等.2010年中國60歲以上居民高血壓和糖尿病及血脂異常狀況調查〔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6(10):922-6.
7 馬儒林,郭淑霞,李 妍,等. 新疆哈薩克族成人血脂異常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公共衛生, 2012;28(8):1009-13.
8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7;35(5):390-419.
9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1;39(7):579-616.
10 He J, Gu D, Reynolds K,etal. Serum total and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and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China〔J〕. Circulation, 2004;110(4):405-11.
11 蘭詠梅,韓 濤,金 龍,等. 甘肅省裕固族地區中老年居民血脂水平的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1;31(3):371-3.
12 馮寧平,朱文麗,王 瑩,等. 漢族兒童LDL受體AvaⅡ位點多態性分布與血脂譜水平的關系〔J〕. 中國公共衛生, 2002;18(1):29-31.
13 杜新業. 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清中LDL-C、HDL-C和TG水平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 醫學綜述, 2009;15(20):3192-4.
14 呂利雄,諸俊仁,韓琴琴.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致冠心病的危險性〔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00;19(4):308.
15 李 妍,郭淑霞,馬儒林,等. 新疆哈薩克族及漢族成年居民血脂異常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 2012;28(4):435-8.
16 安永東,楊 英,王 芳,等. 中國東鄉族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J〕. 臨床薈萃,2012;27(20):1808-10.
17 彭 強,蘇 海. 血脂異常與高血壓的關聯〔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07;15(10):874-7.
18 董小英,張心剛,孫兆青,等. 遼寧省農村地區女性高血壓人群血脂異常的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0;18(4):325-7.
19 陳 霞. 低密度脂蛋白與糖尿病的關系〔J〕. 內科, 2012;7(3):304-6.
20 周海濱,莫俊鑾,王 俊. 深圳市居民血脂異常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 2011;27(11):1364-6.
〔2016-10-09修回〕
(編輯 安冉冉/曹夢園)
王 楠(1971-),女,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冠心病介入治療。
蘇 鵬(1977-),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介入治療研究。
R54
A
1005-9202(2017)11-271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48
1 甘肅省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