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順 劉 華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二科,廣東 廣州 510080)
·呼吸、消化系統疾病·
烏司他丁預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的作用
葉永順 劉 華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二科,廣東 廣州 510080)
目的 探討烏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發生中的預防作用。方法 具有ARDS發生風險的患者59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烏司他丁治療。觀察連續用藥7 d后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變化情況、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表達水平,比較兩組患者ICU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及28 d生存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態(APACHE)Ⅱ評分及ARDS發生率。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氣指標(pH、PaO2、PaCO2、PaO2/FiO2)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PaO2、PaO2/FiO2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TNF-α、IL-6、CRP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APACHEⅡ評分、機械通氣時間和ICU入住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ARDS發生率為10.00%,顯著低于對照組ARDS發生率34.48%(P<0.05);兩組患者28 d生存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烏司他丁在改善重癥患者血氣指標、降低炎癥反應、提高臨床療效、降低ARDS發生風險等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
烏司他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重癥監護室(ICU)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是由于創傷、燒傷、休克及嚴重感染等多種誘因導致的急性進行性呼吸衰竭〔1〕。研究表明,由細胞因子和炎癥遞質介導的級聯反應是ARDS發生的可能發病機制之一〔2〕。ARDS在多種誘因的刺激下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炎癥遞質和細胞因子,引起炎癥級聯反應,造成患者肺順應性下降、肺泡上皮的損傷、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肺泡膜通透性增加以及微血栓等病理變化,最終導致肺組織出現嚴重生理功能障礙,發生肺水腫、肺不張等并發癥〔3〕。目前臨床上尚無特異的治療方法,多采用對癥治療,因此ARDS患者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4〕。烏司他丁(UTI)能夠緩解肺組織充血和水腫、阻止血小板聚集、減輕機體炎癥反應的作用,有效保護肺組織,降低ARDS的發生率及死亡率〔5〕。本文擬研究UTI在預防ARDS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院ICU住院的具有發生ARDS風險的高危患者59例。入選標準:①年齡≥18歲;②具有以下原發疾病之一:肺挫傷、肺炎、多發性創傷、休克、膿毒癥、重度胰腺炎、高危手術等,同時滿足肺損傷預測評分>4分。ARDS的診斷采用2012年德國柏林定義的ARDS診斷標準,并排除孕產婦、哺乳期婦女,以及合并惡性腫瘤、嚴重心臟、肝臟、腎臟等功能障礙以及其他重要系統性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將59例患者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29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5~78〔平均(65.4±12.8)〕歲;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態(APACHE)Ⅱ評分(28.58±4.02)分;原發疾病類型:重癥肺炎11例、重癥胰腺炎8例、胸外傷1例、膽道感染7例、食物或藥物中毒3例。對照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49~79〔平均(66.8±11.9)〕歲;APACHEⅡ評分(27.44±3.86)分;原發疾病類型:胸腹部復合外傷3例,重癥肺炎10例,嚴重膿毒血癥5例,膽道疾病4例,重癥胰腺炎7例。兩組患者基線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方案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包括①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②氧療(吸氧、無創或有創機械通氣);③控制感染;④糖皮質激素治療(地塞米松60~80 mg/d或氫化可的松1 000~2 000 mg/d,每隔6 h進行1次,連用2 d);⑤在維持循環穩定的基礎上進行限制性液體管理;⑥糾正電解質及酸堿紊亂,維持內環境穩定。觀察組加用UTI注射液(規格為2.5萬單位,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132,廠家: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萬單位,微量泵持續泵入,每8 h泵入1次,連續治療7 d。對照組采用等體積生理鹽水微量泵持續泵入,每8 h泵入1次,連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確診即刻及治療7 d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包括氧合指數(PaO2/Fi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pH等;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監測確診即刻及治療7 d后兩組患者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白細胞介素(IL)-6表達水平;檢測確診即刻及治療7 d后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水平;觀察并記錄患者住ICU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及28 d生存率,并進行APACHEⅡ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兩組間比較。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H、PaO2、PaCO2、PaO2/FiO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H、PaO2、PaCO2、PaO2/FiO2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PaO2、PaO2/FiO2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TNF-α、IL-6、CRP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NF-α、IL-6、CRP的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NF-α、IL-6、CRP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下表同

表2 兩組患者IL-6、CRP及TNF-α表達變化
2.3 兩組ICU時間、機械通氣時間、28 d生存率、APACHEⅡ評分的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APACHEⅡ評分、機械通氣時間和ICU入住時間均明顯低于照組(P<0.05);28 d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ICU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28 d生存率、 APACHEⅡ評分的比較
2.4 兩組患者ARDS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ARDS發生率為10.00%(3/30),顯著低于對照組ARDS發生率34.48%(10/29)(χ2=5.145,P=0.003)。
ARDS顯著的病理生理特征是肺毛細血管內皮及上皮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間質及肺泡滲出增多,進一步導致肺水腫等并發癥〔5〕。在ARDS的眾多發病機制中,炎癥級聯反應占據著重要地位〔6〕。ARDS患者在嚴重感染或創傷等的誘因下,均可激活巨噬細胞,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如TNF-α、 IL-6等)。通過炎癥介質的介導進一步激活內皮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加肺毛細血管內皮和上皮的通透性,造成肺組織的嚴重損傷〔6〕。在上述炎癥反應過程中,TNF-α是啟動機體炎癥反應的關鍵細胞因子,而IL-1、IL-6、IL-8也在多種免疫環節中發揮重要生理功能〔7〕。當存在組織損傷機體或感染時,肝細胞在IL-6等細胞因子刺激下合成一種急性反應蛋白CRP,CRP水平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密切相關,臨床上常用該指標判斷治療療效及疾病的預后〔8〕。因此,消除體內細胞因子和炎癥遞質,積極抗炎是預防ARDS的重要干預措施之一〔9〕。UTI是一種從成年男性尿液中提取出的蛋白水解酶抑制劑,能夠保持溶酶體膜穩定性,阻止血小板大量聚集〔10〕。此外,UTI還可通過抑制肺組織中性粒細胞的趨化作用,抑制黏附分子,減少TNF-α、IL-6、IL-8等炎癥介質的釋放,降低CRP水平,進而減輕炎癥反應、抑制肺水腫、改善肺通氣〔11〕。
本研究結果顯示,UTI能夠抑制機體炎癥反應。因UTI是一種尿胰蛋白酶抑制劑,能夠減輕水解酶對器官組織的損害,進而緩解炎癥反應〔1〕。UTI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氣和肺換氣,進而能夠避免因長時間使用機械通氣造成的肺部繼發性損傷。這種結果可能與UTI減少炎癥細胞聚集、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和TNF-α等的合成、清除氧自由基等機制有關,進而有效地保護患者肺功能〔12〕。UTI也能有效改善重癥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ARDS的發生率,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3〕。UTI通過抑制炎癥反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理和健康狀況,且能夠降低ARDS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UTI能夠抑制重癥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肺臟呼吸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在預防ARDS發生方面顯著效果。
1 李 靜,楊玉玲,袁冬冬.大劑量烏司他丁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呼吸力學和氧化應激的影響〔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5;8(5):437-40.
2 曾育平.ICU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采用大劑量烏司他丁治療的療效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5):90-1.
3 劉英勛,滕曉輝,宋 蕾.呼吸機聯合烏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綜述,2015;21(18):3424-6.
4 賈麗靜,易 亮,楊志旭,等.烏司他丁在預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8(4):672-9.
5 黃增相,陶 驊,徐 雯,等.烏司他丁對嚴重膿毒癥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血漿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及乳酸水平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0):1692-4.
6 段培林.呼吸機聯合烏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04):740-2.
7 李秀元,張艷麗,李 強,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2):2978-9.
8 田 雨,李 楊.ARDS患者全身炎癥反應及其治療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2):340-2.
9 季明霞,斯小水,何建新,等.烏司他丁聯合持續血液凈化治療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肺血管內皮通透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06):688-91.
10 Li G,Li T,Li Y,etal.Ulinastatin inhibits oxidant-induced endothelial hyperpermeability and apoptotic signaling〔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4;7(11):7342-50.
11 張朝貴,張春林,曹良海.烏司他丁聯合大劑量氨溴索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細胞因子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9):9-12.
12 Leng YX,Yang SG,Song YH,etal.Ulinastatin for acute lung injury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World J Crit Care Med,2014;3(1):34-41.
13 王春亞,趙 攀,張瑞新,等.烏司他丁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效果的薈萃分析〔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3;34(7):737-9.
〔2017-04-15修回〕
(編輯 袁左鳴)
廣東省財政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項目(No.2060403)
劉 華(1963-),男,教授,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急慢性肺損傷、難治性肺炎的診治進展方面的研究。
葉永順(1990-),男,在讀碩士,主要從事急慢性肺損傷、難治性肺炎的診治進展方面的研究。
R56
A
1005-9202(2017)11-272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