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江西 贛州 341000)
廣場健身操鍛煉對中老年人糖代謝指標及平衡能力的影響
王明明
(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探討廣場健身操鍛煉對中老年人糖代謝指標及平衡能力的影響。方法 120例中老年人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有糖尿病者均常規服用相同的降糖藥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場健身操鍛煉。3個月后比較兩組糖代謝指標及靜、動態的平衡情況。結果 實驗后觀察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明顯低于實驗前及對照組,左足及右足閉目單腳支撐時間明顯長于實驗前及對照組,起立-走所需時間明顯少于實驗前及對照組(均P<0.05)。結論 廣場舞健身操鍛煉有助于改善中老年人機體的糖代謝情況,還可提升其平衡能力,值得給予推廣。
廣場健身操鍛煉;糖代謝指標;平衡能力
廣場健身操具有舞蹈形式多樣化,表演和自娛融于一體,緊密結合時代發展以及與生活密切相關等特點〔1〕。研究發現,廣場健身操具有體育鍛煉價值,通過經常參加排舞及表演,有助于提高參與者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等功能,同時利于加速機體新陳代謝,提高消化水平等〔2〕。同時,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以及飲食結構不健康等原因,老年人群通常伴有糖代謝指標異常現象,且伴隨年齡增長,人體平衡能力也逐漸下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3〕。本文擬分析廣場健身操鍛煉對中老年人糖代謝指標及平衡能力的影響。
1.1 對象 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某醫院體檢的中老年人120例。年齡≥45歲且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性障礙;(2)有惡性腫瘤者;(3)有其他嚴重的慢性或代謝性疾病者;(4)有血液疾病者。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觀察組男26例,女34例;年齡45~72〔平均(58.72±2.15)〕歲;合并糖尿病34例,病程2~20年,平均(12.63±3.10)年;體質量指數(BMI)23~29 kg/m2,平均(25.32±1.59)kg/m2。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46~75〔平均(59.02±2.04)〕歲;合并糖尿病35例,病程3~19年,平均(12.58±2.79)年;BMI 24~29 kg/m2,平均(25.27±1.66)kg/m2。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先對兩組中的糖尿病者進行常規降糖藥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場健身操鍛煉,每日18:00~20:00,5 d/w組織患者進行2 h的廣場健身操運動鍛煉,每次鍛煉前應先做5 min的熱身運動,鍛煉結束后再做5 min的放松運動,中間正式鍛煉過程中,應播放音樂伴奏,由領舞者帶領全體人員根據音樂節奏跳健身操,內容應包括左、右腳的交替支撐和跑、跳、蹦、蹲以及十字交叉步等相關動作,共鍛煉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糖代謝指標及靜、動態的平衡情況。(1)糖代謝指標包含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分別在實驗前及實驗3個月后抽取兩組患者晨間的空腹靜脈血6 ml,3 000 r/min離心5 min,提取血清后保存待測。檢測儀器為日立公司的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儀器自配試劑,FPG應用葡萄糖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法進行檢測,HbA1c通過離子層析法進行檢測;另外在實驗前及實驗3個月后,患者空腹狀態下口服75 g的葡萄糖約2 h以后抽取血樣按上述方式離心并分離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2 h PG水平。(2)動態平衡的檢測〔4〕:主要測定“起立-走”所需時間,要求待測者首先做3 min熱身活動,而后坐于椅子上,在聽到口令之后迅速起身朝前走至5 m位置的橫線后再立刻返回椅子前,通過秒表記錄好所需時間,時間越短表明受試者的動態平衡能力越好。(3)靜態平衡的檢測〔5〕:主要測定閉眼單腳站立持續時間,要求待測者閉上眼睛之后通過平時習慣運用的腳進行單腳支撐,通過秒表記錄好落地所需時間。而后更換另一只腳重復檢測,記錄所需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 兩組實驗前FPG、2 h PG及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后觀察組均明顯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
與實驗前比較:1)P<0.05;下表同
2.2 兩組靜態平衡情況對比 兩組實驗前左足及右足閉目單腳支撐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后觀察組均明顯延長,且長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閉目單腳支撐時間比較
2.3 兩組動態平衡情況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實驗前的起立-走所需時間〔(7.21±2.25)s,(7.19±2.19)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49,P=0.961)。實驗后觀察組〔(6.25±1.23)s〕明顯減少,且少于對照組〔(7.08±2.20)s;t=2.551,P=0.012〕。
人在行走時足底所承受的反作用力約為自身重量的1.5倍,而當在進行跑步以及跳躍等動作時,足底所受地面反饋的作用力可達到自身體重的數倍之多。因此,當人體在完成各類運動過程時,足底所承受的作用力非常大,如不慎摔倒對身體會造成相應影響,維持身體平衡能力十分關鍵〔6〕。老年人因為年齡增大,其視力情況較差,且因前庭功能、關節柔韌度以及平衡能力的下降等因素均會導致其足部在適應和緩沖地面帶來的反作用力能力減弱,進而使得摔倒等不良事件發生率上升。中老年人群因日常活動量少以及飲食攝入能量值較高等原因,使得肥胖以及血糖水平超標,易引發高血糖癥狀,值得高度關注〔7〕。有報道指出,持續有規律性的參加廣場健身操鍛煉,對提高中老年人平衡能力起到較大幫助〔8〕。
本研究結果提示進行廣場健身操鍛煉之后,中老年人的糖代謝異常癥狀獲得了明顯的改善。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是因為在運動過程中,心率以及呼吸會適當加快,進而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參與者心肺功能得到增強,進而有利于提高組織對葡萄糖以及脂肪酸等攝取及利用率,促進交感神經等興奮度,使得體內肝糖原以及脂肪等分解速度加快,調節并改善機體糖脂代謝功能,最終獲得提高機體對胰島素敏感度,調節糖代謝以及降低胰島素抵抗效果〔9〕。研究還證實〔10〕,廣場健身操對存在胰島素分泌異常者起到修復調節作用,極大程度改善中老年人血糖水平,并對高血糖以及糖尿病發病率起到降低效果。本研究結果還提示應用廣場健身操鍛煉后,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已明顯增強。究其原因,可能與廣場健身操所包括的各項靈活運動舞步強化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對身體協調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改善作用〔11〕。廣場健身操動作簡單易操作,對表演場地要求較低,易于普及和推廣。其運動強度適中,屬于有氧運動,單次運動時間不會過長,且舞步具有節奏感,適于中老年人參加。同時,廣場健身操通常選擇當下交流性的歌曲作為舞曲,符合時代感并且趣味性較強。中老年人長期堅持有規律性的廣場健身操鍛煉,其身體能夠獲得適宜強度的運動。廣場健身操結合民族舞、街舞以及拉丁舞等多種舞蹈,動作靈活多變,運動過程中下肢會進行例如左右腳輪流交替跑、跳以及交叉步等舞步,對中老年人神經系統功能以及肌肉靈活性等均有所改善和提高。
1 陸 晨,劉少英.廣場文化與民族健身操協同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164(6):42-3.
2 胡利勛.疾步健身走鍛煉對原發性高血壓高齡教工的血壓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8):1115-6.封3.
3 杜 鵬.中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3;34(6):3-9.
4 王紅梅,徐秀林.人體動靜態姿勢平衡能力測試的理論與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3):8095-8.
5 王保奎,朱昆榮.核心穩定性訓練與步行鍛煉對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1):6208-9.
6 王 盛,朱 奕,朱曉軍,等.骶骨定標法在健康者與偏癱患者三級平衡檢測中的有效性〔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3):223-6.
7 洪忠新,王 佳.脂肪攝入量對北京市房山區張坊村中老年人高血糖癥發生率的影響〔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4;35(3):358-63.
8 唐光旭,汪 坤,董蘅葵,等.廣場健身對中老年人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衡水學院學報,2013;15(1):53-5.
9 Phillips BE,Atherton PJ,Varadhan K,etal.The effects of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macro-and micro-circulatory responses to feeding and skeletal muscle protein anabolism in older men〔J〕.J Physiol,2015;593(12):2721-34.
10 李 娟,李樂之.2型糖尿病運動療法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7):1762-5.
11 姚 霞.新疆回族健身廣場舞的創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10):60-3.
〔2017-02-11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王明明(1986-),男,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大眾健美操及體育舞蹈方面的研究。
R2
A
1005-9202(2017)11-276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