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習瓊 林登凱
(曲靖師范學院城市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滇東北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陳習瓊 林登凱1
(曲靖師范學院城市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目的 了解農村留守老人的社會支持狀況。方法 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461名≥60歲的農村留守老人進行入戶調查。結果 不同性別、年齡、有無宗教信仰方面社會支持狀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子女多的得分高(P<0.01),文化程度高總分也高(P<0.05),喪偶的最低(P<0.01),與配偶同住的高于單獨居住的(P<0.01),月收入高總分也高(P<0.01),有照料的明顯高于無照料的(P<0.01)。結論 留守老人社會支持得分偏低,加強對留守老人的支持對提高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
留守老人是人口轉型、經濟發展、代際關系變化等諸因素合力的結果〔1〕。子女外出務工后,留守老人勞動和撫養孫輩的負擔加重,疾病增加,收入不穩定,經濟支持缺乏,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偏低,生活無人照料,精神世界日益孤獨〔2,3〕。截至2011年3月初,中國農村留守老人約4 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老年人照料問題日益突出〔4〕。本文旨在了解滇東北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狀況影響因素及對策。
1.1 一般資料 2014年7~8月從曲靖市、昭通市、昆明市隨機抽取陸良、會澤、富源、麒麟、師宗、羅平、馬龍、沾益、宣威、昭陽、永善、鹽津、彝良、鎮雄、尋甸等15個地區整群抽取大吉沖村、左里堡村、瓦廠村、城街村、北關村、小龍甸村、平地村、茂林村、北甲村、劉家海子村、聯合村、龍潭村、新街村、鐵廠村、三元莊村、黃土坡村、南海村等62個自然村,共調查550名≥60歲的農村留守老人,收回有效樣本461份(83.82%)。
1.2 調查工具和方法 以問卷調查為主,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子女個數、年齡段、文化程度等方面,社會支持通過肖水源設計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5〕進行調查,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三個維度,評分按照各個條目計分方法可算出。本次調查是由通過統一培訓且具有老年人口社會支持情況調查經歷的在校大學生利用暑假期間以入戶調查的形式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及方差分析。
2.1 滇東北地區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得分情況 農村留守老人的社會支持得分為12~48〔平均(33.64±6.931)〕分,低于中國人正常值(34.56±3.74)分,也低于老年人群社會支持總分(37.72 ±7.48)分〔6〕。總分<30分124人(26.89%),30~40分264人(57.27%),>40分73人(15.84%)。
2.2 滇東北地區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狀況 不同性別、年齡、有無宗教信仰留守老人社會支持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子女個數越多的社會支持總分越高(P<0.01)。在主觀社會支持和社會支持利用度方面差異顯著(P<0.01)。不同文化程度的留守老人社會支持總分、社會支持利用度差異顯著(P<0.05,P<0.01),不同婚姻狀況、居住方式、月收入、有無照料人員的留守老人社會支持得分差異顯著(P<0.01),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留守老人社會支持差異比較±s)
子女聯系多的老人幸福程度顯著地高于子女聯系少的老人〔7〕。外出子女要經常打電話向父母報平安,說說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利用父母的生日或節假日回家探望或郵寄衣物給父母,讓其感受到關愛。文化水平高的農村留守老人更善于進行積極的心理調試,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8〕。要關注不善交際、文化程度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開展文藝匯演、體育比賽等活動,增加老人參與社會的機會。喪偶的社會支持狀況得分最低,與賀斌〔8〕喪偶的農村留守老人主觀支持狀況最差,離異、喪偶的留守老人家庭功能不健全,不能得到應有的社會支持的研究結論相似。應加大對喪偶留守老人的關注,重視老人再婚問題。配偶在留守老人的經濟、生活、勞動及情感支持都起到獨特作用,尤其是在情感支持上無人可以替代〔1〕。喪偶、空巢和分居的留守老人并不能充分獲得情感支持,應加大對獨居留守老人的精神支持,讓其獲得真實的心理歸宿感。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子女的資金、實物支持和自己的勞動所得,經濟狀況不佳是導致農村留守老人抑郁、焦慮、偏執等癥狀的重要因素〔8〕。有低保、老人補貼的,要按時按額發放給老人,并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子女外出打工,要按月給老人匯款,給老人一定的經濟支持。配偶是老人的經濟扶持及精神慰藉的主要承擔者,更是老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照顧者〔1〕。兒女數量多的老人,在家里受到良好照顧的可能性越高〔3〕,未外出子女能較好地彌補外出子女的贍養缺位〔1〕,配偶和子女要抽時間多陪陪老人,給老人充分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建議:應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優勢,引進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農業龍頭企業,讓村里的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減少外出務工人員數量,減輕留守家庭老人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加強水利工程及道路交通設施建設,使留守老人家庭出現的人畜飲水困難、出行不暢等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對于地震、水旱災害多發的地區,加強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及相關工作的及早規劃和部署,讓留守老人生活無后顧之憂。加強養老保障制度建設,推進大病保險改革,增加高齡津貼、最低生活保障金發放標準。嚴厲管制醫療費用不合理、藥品價格虛高等醫療現象,緩解老人看病貴、看病難的現狀。興建養老服務機構,鼓勵高齡、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入住,以彌補因子女外出務工造成的家庭養老功能的不足。
1 吳仁明,射 衛,高繼國,等.留守老人的社會支持——以革命老區邛崍市孔明鄉為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9):2219-22.
2 白 濤,武 麗,姜雪錦,等.農村地區老年人社會支持與抑郁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2;28(8):1044-8.
3 王彥方,王旭濤.影響農村老人生活滿意度和養老模式選擇的多因素分析——基于對留守老人的調查數據〔J〕.中國經濟問題,2014;9(5):19-29.
4 新華網.我國約有4000萬農村留守老人〔EB/OL〕.〔2011-03-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01/c_121135612.htm.
5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4;4(2):98-100.
6 張 磊,李良壽,范鳳美,等.老年人社會支持情況與生命質量關系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1):82-3.
7 何安明,惠秋平.農村留守老人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7):4939-42.
8 賀 斌.農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現狀及影響因素〔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2):2184-7,96.
〔2016-03-15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一般項目(No.2015Y428);曲靖高校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科研課題(No.QJGXSKL16015)
陳習瓊(1980-),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人口地理研究。
C922
A
1005-9202(2017)11-282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1.101
1 云南昆明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