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烏魯木齊縣規劃建設局
縣域內垃圾壓縮站垃圾收運模式研究
李文婷
烏魯木齊縣規劃建設局
垃圾分類收運及處理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垃圾收運體系是垃圾治理的重點工程和重要環節,但當前垃圾收運體系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推進縣域垃圾收運體系建設,從而能支持生態功能大幅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更好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標準化和規?;?,同時又能支持企業加快轉型發展,實現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的“雙贏”?;诖吮疚姆治隽丝h域內垃圾壓縮站垃圾收運模式。
關鍵詞:縣域內垃圾壓縮站;垃圾收運;模式
我國在生活垃圾全過程綜合管理領域的研究剛剛起步。劉競提出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應將源頭減量及資源再利用相結合,提出全過程管理應注重目標、對象、方法和體制上的綜合性。袁兆華提出,要實現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處置必須從四個方面進行系統完善,一是要提高目前的生活垃圾收費標準以緩解資金投入不足的現狀。二是針對不同分區的不同基礎條件,應制定有適應性的收集方案。三是改進現有的以拾荒為主體的非正規廢品回收體系,不僅要提高分類和資源再生的效率,還應該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保護拾荒人員的健康和社會保障。四是改進末端綜合處理系統,分選出廚余和可回收垃圾,可提高焚燒熱值、降低水分,更有利于末端減量化。
從以上國內的研究及實踐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對城市垃圾綜合管理的研究和實踐較多,缺乏對村鎮尤其是農牧區的研究和實踐;對生活垃圾綜合管理的定性研究較多,缺乏定量化的理論研究,未提升為經濟學模型,導致進行復制推廣的理論指導性不夠。本課題將專注于農牧區生活垃圾定量經濟學模型的建立及垃圾分類管理模式的創建,為解決我國廣大農牧區生活垃圾治理、農村公共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綜合治理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目前,國內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以混合收集方式為主,由于垃圾收集機制起步晚,一些地區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原因,導致了城市生活垃圾收運管理體制僵化,資源再利用水平很低,以及人們的環境意識淡薄等.國內收運模式按照收集方式的不同主要有車輛流動收集(或稱無站式收集)和收集站收集、具體可以劃分為四種收運模式。
2.1 平臺式收集站
收集收集流程:居民產生的垃圾由保潔員用手推車在約定的時間運至收集站后,直接運往垃圾處理廠。
主要設備:鐵皮式手推車、垃圾箱和后裝式垃圾壓縮車。
使用范圍:絕大部分居民生活區。
模式優點:垃圾不在站內停留,車走站凈,運送工具占地面積小。
模式缺點:垃圾收集需合理安排時間,需要建設轉運平臺配合.環衛工人勞動強度大,在運輸過程中滴漏嚴重,轉運容量小。
2.2 垃圾屋收集收集流程:居民產生的垃圾隨時投入垃圾屋內的桶內,桶內垃圾裝滿后由后裝式壓縮車運至垃圾處理廠。
主要設備:鐵皮式手推車,后裝式垃圾壓縮車。
使用范圍:居民小區內外或者小區沿路周邊。
模式優點:設置靈活,可以小區內自行建設,占地面積小而且建設成本低。
模式缺點:垃圾存放屋內時間長,管理不規范造成垃圾投放在垃圾屋外,收運效率低,由于數量設置多,造成污染源分散。
2.3 車輛流動收集收集流程:由后裝式垃圾壓縮車沿途收集垃圾桶內或收集點的垃圾,裝滿后運至處理廠。
主要設備:鐵皮式垃圾桶,后裝式垃圾壓縮車。
使用范圍:城區外偏遠地方或城區內選不到收集站的區域。
模式優點:可減少建設垃圾收集設施。
模式缺點:垃圾收集時間較長,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嚴重,成為蚊蠅滋生地。
2.4 地溝式收集收集流程:垃圾投入地溝式收集箱,垃圾裝滿由后裝式壓縮車運至垃圾處理廠。
主要設備:鐵皮式地溝箱,后裝式垃圾壓縮車。
使用范圍:普通居民生活區。
模式優點:占地面積小,不浪費空間,周邊環境污染少。
模式缺點:管理不規范造成垃圾投放在箱外。數量設置較多造成污染源分散,不容易清理。這4種垃圾收運模式為國內現有的垃圾收運的主要模式見圖1。

圖1 城市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流程
3.1 在管理機制方面,鑒于縣域存在生活垃圾跨區運輸處理的問題,可按照“誰排放誰補償,誰接納誰受償”的原則,建立生活垃圾長效生態補償機制;按照“接納越多受償越多,排放越多補償越多”的原則,構建按量定補的生態補償機制;按照“環境影響不同,補償標準差異化”的原則,確定不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所在地區間的差別化生態補償標準;按照“以街鎮為主,市區適當統籌”的原則,明確生態補償資金的使用范圍;按照“補費分離,收支分開”的原則,實行生態補償資金使用計劃管理。
3.2 在資金保障方面,加大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建設的資金保障力度,研究建立以獎代補機制和地方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出臺生活垃圾處理終端階梯式終端計量收費及獎懲辦法,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和分類收運及處理優惠措施。將生活垃圾分類與公眾經濟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創建企事業單位和公眾參與的激勵機制。建立有毒有害垃圾的有獎回收制度,出臺生化處理設施推廣獎勵措施,使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產生的盈利回用于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及處理工作。
3.3 強化分類末端處置的場所建設,加快垃圾中轉站建設進度,中轉站設有處理能力達160噸/日的可回收物分選中心,實施集中分類轉運。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廚余垃圾處理廠工程和遷建餐廚垃圾處理廠的建設進度,實行有機垃圾的資源化。加強專業化廢棄物處理中心建設,扶持培育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企業,促進有害垃圾、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總之,目前,我國現有的收運存在系統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比較小,垃圾收運效率較低,環衛工人勞動強度大,垃圾造成周邊環境不同程度的污染等問題,如何優化一種新型的垃圾收運模式來改善目前的收運作業,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盛金良,曹春華.城市生活垃圾收運模式設計[J].環境衛生工程,2000,02:85-87.
[2]章程.小城鎮生活垃圾收運模式及其生態環境效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3]黃媛媛.生活垃圾收運模式的聚類分析研究[D].重慶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