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李瑤 本報記者 李曉驍
中國游客赴韓旅游意愿低迷,團體和個人游客大幅減少,韓國旅游業相關產業日子很不好過。據韓國《亞洲經濟》22日報道,雖然韓國的免稅店、旅行社、酒店等相關業界一直在積極吸引東南亞等其他國家的游客,但仍然難以填補中國游客的空白。
韓國觀光公社22日發布數據,3月訪韓中國游客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38.9%,4月同比減少65.1%,5月同比減少61.5%。《亞洲經濟》稱,由于中國游客減少,首當其沖的是免稅店。盡管韓媒曾表示,東南亞游客令韓國旅游市場回暖,甚至取代了中國游客的地位,韓國免稅店外國游客消費額回升,但事實上這類商店的經營狀況依然很困難。
在韓國工作的華人游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雖然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游客增多,給韓國免稅店帶來了一些生意,但與中國游客之前的購買額沒辦法相比,由于中國游客赴韓旅游意愿不高,因此韓國百貨業,特別是跟旅游有關的百貨業受到不小打擊。另外,免稅店的營業額看似有所增加,但很大一部分是靠代購“做的貢獻”。一般來說免稅店會給代購一定的折扣,這樣免稅店的實際利潤就會降低。游先生還表示,雖然近來代購生意有所回升,但也大不如前了。
另外,《亞洲經濟》稱,韓國文化體觀光部指定161家旅行社專門負責招攬中國團體游客,韓國旅游業協會相關人士稱,目前已有一半以上暫停營業。
韓國的高級酒店預訂率減幅達兩位數,中小型酒店的情況更加嚴重,有不少酒店因為預訂率不足10%而關門大吉。中國游客的減少也對明洞等商圈產生不小影響,并導致漢語導游、漢語售貨員等依賴中國游客的相關從業人員失業。《亞洲經濟》稱,東南亞等國家游客的人數和消費能力不及中國游客,不具備填補“空白”的能力。▲
環球時報201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