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重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在世界各地引起日益廣泛的熱烈回應和積極參與,這標志著“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從規劃布局階段穩步邁入落地深耕階段。在這個更為關鍵的階段,我認為要突出強調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來指導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系統性落地,防止項目的碎片化分布。對此,我簡要談三點:
第一,“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促進全球各區域開展廣泛經濟合作的推進器,更是我國積極參與、改革完善現有國際秩序與規則、爭取制度性權利的戰略杠桿。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了兩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理念和倡議,一是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二是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這兩大理念和倡議,有一個相同的時代背景,那就是當今世界正進入國際經濟、金融和政治秩序的轉型期,二戰以后建立的國際秩序與規則體系越來越難以為繼,但新的秩序與規則體系還遠未形成。
然而,如何建立新的國際經濟、金融和政治安全秩序,如何實現新舊秩序的轉換?歷史的經驗僅僅給出了一條路徑,那就是大國之間的戰爭,贏者通吃,勝者定秩序。一戰后和二戰后的國際秩序,都是贏者通吃的結果。正是在國際秩序再次面臨轉型挑戰的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不僅指明了必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框架改革和完善現有國際秩序,使之成為適應21世紀人類共同需要共同獲益的國際新秩序,而且指明了如何實現這種新秩序的具體路徑,那就是各國共建開放、包容、均衡、共贏的“一帶一路”。
因此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不僅事關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事關國際秩序與規則體系的和平轉型與再造,這是“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在21世紀的升華和具體體現。我國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一方面可以攜手各國共促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合作項目,改革和再造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完善金融貨幣制度,營造更加公平合理的政治經濟新秩序框架。
第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必須堅持貿易投資項目的建設,同貿易投資制度規則的建設緊密結合,從制度規則上保障合作項目的互利共贏,促進相關秩序與規則的完善。
近幾年來,我擔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的工作經歷,使我強烈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在沿路沿線國家的受歡迎程度,也強烈感受到我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高度積極性。但也有兩種傾向值得重視:一是有些沿路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項目的預期是“免費搭快車”,甚至是預期為變相援建,對我方的投入期望值和自己方的收益期望值都很高,但是自己準備的投入卻很少。二是在一些政局不很穩定或市場經濟制度尚不完善的國家,我國企業十分擔心,相關貿易或投資項目一旦出了問題去找誰保障權益?
上述兩種傾向反映出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對互利共贏的制度與規則的保障明顯缺失。即便是在政局穩定、市場經濟制度成熟的國家,現有的貿易投資規則也存在許多有失公平合理之處。例如,我們有些企業家已經開始強烈呼吁建立WTO版的全球投資組織機制和相關保障制度。因此,我國在落實“一帶一路”具體項目時,必須高度重視相關制度規則的建立或完善,并應結合“一帶一路”的實際,推動建立全球投資保障和仲裁機制,對我國沿路沿線項目提供系統的制度性保障。這種從微觀層面不同領域的制度規則建設與完善,必將循序漸進地形成宏觀效應,促進總體國際秩序沿著互利共贏、命運共同的方向改善與再造。
第三,發揮我國自身優勢,“三電先行”,帶動“一帶一路”倡議系統性落地。
在國際秩序與規則轉型期,一個重要領域就是有關產業的標準或規則體系轉型升級。例如,引領當代新科技革命的ICT(信息/通信技術)產業正進入5G時代,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必將重訂;跨國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電商版的WTO制度規則體系呼之欲出;特高壓智能輸變電網的技術進步,使跨國智能電網成為現實,相關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勢在必行。
上述三個行業,我國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有世界級的領軍企業,握有強有力話語權。沿路沿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投資規模大,見效周期長。但跨國電信、電商、電網的互聯互通建設,則不僅具有投資規模相對小、周期相對短、系統性落地相對較易的特點,而且我國企業在這“三電”領域,都具有制定標準規則的技術實力和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推動“三電”先行,實現互聯互通,將為我國在其他領域的互聯互通建立起系統性制度性框架。因此,“三電”先行,將使“一帶一路”的系統性落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必將使我國在上述三個領域掌握主導權和制度性話語權,促進我國系統性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最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新秩序,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摘自《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