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鳴
摘 要:為了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山水銅都,建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銅陵,銅陵市提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戰略部署。該文分析了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現狀和必要性,指出了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對于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建議。主要包括: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有合理的配置等。
關鍵詞:森林城市;銅陵市;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 S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1-0130-02
隨著工業化大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一系列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凸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正面臨重大考驗。森林城市作為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模式之一,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成為當今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主流[1]。森林城市是以城市為建設載體,以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構建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以充分發揮森林功能為建設目,尋求城市建筑與植物種群之間的合理布局。我國從2004年開始啟動“國家森林城市”評定。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系統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標準,并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準授牌的城市[2]。圍繞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山水銅都,建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銅陵,銅陵市提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戰略部署。
1 銅陵市林業資源概況及現狀
銅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周邊城市有合肥、池州、蕪湖、安慶,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銅陵在植被分區上屬皖南常綠闊葉林地帶的銅宣廣低山丘陵植被區,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樹純林,以松、杉、檫、泡桐、麻櫟、苦櫧、楓香、化香、楊樹、柳樹、刺槐、毛竹為主,灌木類為檵木、山楂、杜鵑等。近年來,銅陵市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現代林業示范市和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積極實施森林增長工程,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加快發展油用牡丹等特色林業產業,造林綠化成效日益顯著;林業資源管理日趨規范,并且探索出了發展與保護并重,工程帶動與科教興林結合,改革創新與依法治林統一的科學發展之路。據2016年資源統計年報,全市林地面積達8.69萬hm2,其中有林地7.52萬hm2,活立木總蓄積達到417.5萬m3,森林覆蓋率25.32%,林木綠化率29.92%。
2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必要性
建設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態系統工程建設不可或缺一部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維持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平衡,是建設魅力山水銅都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銅陵作為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的示范,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利于區域內礦山植被的恢復,減少水土流失,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重建和強化,打造特色鮮明生態山水銅都,增強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的城市魅力,為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幸福美麗新銅陵增添新動力[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美化環境,陶冶人們的情操,綠色森林和園林綠化綠地可吸碳釋氧,凈化空氣,調節小氣候,對改善環境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也是碳匯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人均較少 相對于安徽省而言,銅陵市無論是森林資源總量還是人均有林地面積排名均不高,全市林地面積8.69萬hm2,僅占全省林地面積的2%,人均有林地面積僅0.05hm2,人均占有森林蓄積僅2.46m3,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森林覆蓋率等指標與國家森林城市的標準還有差距。
3.2 城市綠地總量不夠 近年來,銅陵市雖然先后實施了濱江生態公園、植物園秋色冬景園、銅都大道彩化、黑砂河岸線整治等一系列城市綠化彩化提升和園林景觀建設工程,但是依然存在綠地總量不足,空間布局層次簡單,綠地空間利用率不夠,未重視垂直綠化等問題。
4 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對策建議
按照《銅陵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4—202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是:至2017年6月,森林覆蓋率等40項指標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主要圍繞“一個規劃、三大工程、五項標準”開展。其中,“一個規劃”即銅陵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已全面完成。“三大工程”包括“森林三上”工程(上公路鐵路、上江河湖塘、上廢棄礦山);“四創”工程(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五進”工程(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公園游園、進學校醫院)。“五項標準”包括創新督查方案、考核辦法、宣傳方案、造林綠化技術規程、森林“五進”工作標準等。
4.1 注重基礎設施建設 廣義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以森林和濕地為主體的綠色空間建設,在《銅陵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基礎上,應當將綠地、濕地等基礎設施作為城市的骨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建設中。同時,還應加強城市低碳建設[4]。
4.2 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 國外一些城市如莫斯科、溫哥華等,從郊區到市區都掩映在森林中,綠色成為城市的基本色調,森林非常均勻地分布于市區的各個角落,城鄉之間為同一個森林環境,總體上形成森林圍城的效果。創建森林城市不僅要在營造林工程上大做文章,還要著力塑造美麗鄉村形象品牌,形成地域性的鄉村風貌,構建綠色鄉村體系。
4.3 要有合理的配置 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復雜性是其他生態系統無法比擬的,只有結構合理的城市森林體系,才能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銅陵市是生態資源貧乏并遭到嚴重破壞的工礦城市,森林城市建設應從長遠發展考慮,堅持適地適樹原則,以喬木為主,喬、灌、草、藤多層次立體化綠化,達到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整體效應,才能發揮良好的生態效益。
4.4 盡量凸顯近自然效果 鄉土樹種具有天然適應性,可以提高森林的穩定性,降低維護與管理費用,也不乏觀賞性。創建森林城市應盡量選用鄉土樹種,保護原生森林植被,注重利用鄉土樹種模仿天然森林群落,營造近自然林。在公園、廣場、綠道、游憩小品等的規劃設計上,采用近自然的手法,可達到鬧中取靜的效果。
4.5 重視營造生態文化 森林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從林業的角度,生態文明建設不是簡單的營造林工作,而是通過對森林資源的提升和開發利用,形成豐富的生態文化。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應重點挖掘“鳳丹之源”、“泡桐之鄉”、“青銅故里”等文化特色。如銅陵國家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項目,在規劃布局上體現采礦歷史人文的特色;大銅官山森林公園建設偏向于以都市區森林公園體系建設為主導的森林生態文化工程,合理開發和利用區域內自然人文景觀、歷史遺址和動植物資源。同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還應注重開發林業游憩資源,滿足城鄉居民休閑健身需求。
5 結語
改善生態、改善民生是城市森林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銅陵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丹桐故里,森林銅都”為基本理念,通過建設完備的生態體系、發達的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著力打造“城鄉一體、林城相擁、林水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相親”的城鄉生態格局,建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銅陵和國家森林城市,使林業更好地服務于銅陵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進程,推進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曉東,呂璞,梁向軍,等.洛陽森林城市建設現狀及其發展思路[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3):96-98.
[2]李正詩,姚延梼.森林城市建設途徑與策略—以晉城市為例[J].林業工程,2014,30(4):178-181.
[3]王自山.銅陵城市森林建設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08):152-153.
[4]周維,但維宇,吳照柏,等.森林城市的低碳措施規劃探討—以安徽池州為例[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2,31(3):152-153.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