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民
摘要:高中化學市級優質課《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評選活動10月中旬在鄒城進行了2天,活動中我們聽了6節課,這6節課各有特色,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這是經驗與智慧的對撞。整體來說,這些課有共同的優點,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材 教學設計 課堂氣氛 融洽
一、教材使用方面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創造性地開發使用教材,課程內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根據所學知識內容的特點和學習方法,將教材內容重新整合,同時結合高中化學學科的特點,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應用到課堂學習中,并反過來,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化學學習放眼生活,用生活的眼光看待化學。例如,探究水是極弱電解質,設計實驗串聯白熾燈和電流計電解純水,燈泡不亮,但電流計指針發生偏轉,證明有微弱電流通過。再用動畫模擬整個過程,直觀形象再現,有助于理解記憶,農夫山泉酸堿性的分析等。上述事例都來自于生活實際,開發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帶著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入學習狀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結束本節課的學習。探究水的電離將教材內容和動畫模擬整合在一起,直觀形象,輕而易舉突破難點。
二、教學設計詳略得當,重點、難點突出
教學設計詳略得當,水的電離及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詳細講解,PH值計算略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設計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水的電離和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展開教與學,在處理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時,通過圖表的形式,把繁雜的瑣碎知識點如溫度、酸、堿對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氫氧根離子和溶液中氫離子、氫氧根離子濃度的影響融入表格,引導學生從理論的高度分析、歸納總結規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知道怎樣利用規律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升華。
三、學生課堂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培養學習素養
課堂教學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結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教學中指導學生動手做實驗,隨著一個個實驗現象的出現,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感到學有所依,并且體會獲得知識的快樂。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給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讓他們知道怎樣學習;另一方面通過遷移應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知識規律的總結與歸納,進而達成學習目標。在教學設計上,采取問題引領式教學,分散難點,有效的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例如,老師在處理25℃下0.01mol/L的HCl時,不僅引領學生分析溶液中的c(H+)、c(OH-),還引領學生分析溶液中的H+、OH-分別來源于什么?c水(H+)、c水(OH-)分別為多少?并得出0.01+1×10-12≈0.01,輕松突破了難點,同時用25℃下0.01mol/L的NaOH作變式訓練,讓學生體會相同溫度下同濃度的HCl和NaOH對H2O電離的抑制程度相同。通過問題探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四、課堂氣氛融洽,活動精彩紛呈,教學效果良好
通過實驗實踐,知識的內化、能力的培養、情感的形成,都需要學生親身的體驗實踐與主動參與。不僅讓學生輕松掌握了知識,同時訓練學生基本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促使學生養成及時歸納整理知識的學習習慣,最后再進行學習方法總結提升,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
聽課所得,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化學課堂教學進行實驗探究,把微觀粒子運動通過電流計指針的偏轉宏觀呈現出來。(2)分組實驗操作,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動起來,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輔助者和引導者,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目標。(3)教學手段多樣化,尤其是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我們缺的不是智慧,不是經驗,而是視野。各位老師的教學實際性和啟發性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這種實事求是又不缺乏創新的態度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今后,我一定將學到的東西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