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霞+張巧


[摘要] 目的 探究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科6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4)與研究組(n=34),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研究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以個體化飲食控制,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結局。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FPG、2 hPG、HbA1c平均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妊高癥、早產、羊水過多、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剖宮產率、陰道分娩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予以個體化飲食控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減少妊娠并發癥發生,促進母嬰健康。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粋€體化飲食控制;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031-02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在妊娠期間首次出現糖耐量異常,屬于特殊的糖尿病類型。若孕產婦血糖控制不佳,則會并發妊娠高血壓、早產、胎兒畸形、巨大兒等,嚴重危害母嬰健康[1]。目前在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療法、糖尿病教育、合理飲食、科學運動等方式治療妊娠糖尿病,以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F為探究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特選取6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科6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與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相吻合[2],②宮內單胎妊娠,骨盆正常,③患者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②有糖尿病史,③合并其他妊娠并發癥,④臨床資料不全者。按隨機數表法將上述6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34)與研究組(n=34),對照組患者年齡22~36歲,平均(26.94±1.35)歲;體重51~69 kg,平均(58.73±0.41)kg;孕周28~40周,平均(32.86±1.09)周。研究組患者年齡21~36歲,平均(27.46±1.60)歲;體重50~69 kg,平均(57.05±1.47)kg;孕周28~39周,平均(32.69±1.33)周。兩組患者年齡、體重、孕周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即根據患者實際血糖水平合理選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并定期監測血糖和進行產檢。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個體化飲食控制,具體方法如下:①個體化飲食方案:向患者發放膳食調查問卷表,了解患者的飲食喜好和飲食習慣,并仔細記錄患者1 d的膳食情況(就餐次數、食物分配及攝入量等)。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并結合患者的體重、身高、血糖水平、心理狀態等,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科學的飲食計劃,合理選配食物種類,控制每日攝入食物的總熱量;②建立健康檔案:研究開始前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主要記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產檢項目及結果、營養狀況、飲食方案等內容。每次產檢時,臨床醫生均需根據孕期不同階段營養需求,并結合健康檔案相關內容適當地為患者調整飲食方案,優化膳食結構;③開展營養健康知識講座:每個周末開展以妊娠期糖尿病為主要內容的相關孕期保健課程,通過多媒體學習、觀看視頻、專家講解等方式向患者科普妊娠期糖尿病的飲食原則及方法,并介紹相關的妊娠糖尿病知識及孕期保健常識,指導患者如何科學運動與睡眠等;④定期監測體質量指數(BMI):指導患者每周定時定稱監測BMI變化情況,教導患者參照孕期增重指南和血糖變化情況,合理調整總熱量的攝入與營養素的供給。
1.3 觀察指標
治療4周后,①比較兩組患者血糖變化情況,主要觀察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等指標。②比較兩組患者分娩方式(經陰道分娩、剖宮產)。③比較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主要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癥)、早產、羊水過多、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發生情況來分析。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數據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若P<0.05,則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FPG、2 hPG、HbA1c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FPG、2 hPG、HbA1c平均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研究組陰道分娩率23例(67.65%),剖宮產11例(32.35%);對照組陰道分娩率21例(61.76%),剖宮產13例(38.24%)。兩組患者剖宮產、陰道分娩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研究組妊高癥、早產、羊水過多、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由于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升高以及飲食結構的變化,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統計[3],在發達國家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約為5%,而在發展中國家本病患病率可達8%~10%,已嚴重威脅孕產婦的生命健康。長期臨床實踐證實[4],妊娠期糖尿病通過規范的用藥治療,以及合理飲食及科學運動等干預,能夠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減少妊娠并發癥的發生。也有研究報道[5],飲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其對控制病情、改善妊娠結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在孕期保健中,加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該研究將個體化飲食控制應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療中,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FPG、2 hPG、HbA1c平均值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妊高癥、早產、羊水過多、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顏碧明[6]的研究結果基本符合,提示個體化飲食控制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改善其妊娠結局均具有積極作用。個體化飲食控制主要是根據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及孕期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結合患者飲食習慣和體質量變化來制定針對性的、合理的飲食方案,以優化患者的膳食結構,有助于改善患者機體代謝紊亂情況。大量研究也證實[2],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的飲食指導,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延緩病情的發展,促進其順利分娩,同時還可以避免妊娠及分娩并發癥發生,降低圍產兒并發癥幾率。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飲食控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減少妊娠并發癥發生,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 盧芷蘭,高崚,程湘.妊娠糖尿病血糖水平對孕婦及胎兒影響的研究[J].河北醫學,2014,20(8):1237-1240.
[2] 楊慧霞.妊娠糖尿病診斷新標準及其啟示[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19(9):711-713.
[3] 茅曉東,張道文,李春睿,等.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J].江蘇醫藥,2013,39(15):1783-1784.
[4] 尤彩蘭.飲食和運動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作用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3,34(11):1757-1758.
[5] 梁若笳,姚志韜,蔣學祿,等.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9):698-702.
[6] 顏碧明.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1):54-55.
(收稿日期:201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