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姜源



摘要:為更好地了解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的現狀,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促進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成功就業,現對遼寧省5所院校376名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說明,遼寧省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整體水平較好,學生綜合質量總得分頻數分布基本呈正態分布。影響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的因素是畢業生所在學校和臨床實習醫院,而所在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情況對畢業生質量影響較大。因此,提升高校高職護理教育質量和學生管理質量,根據國家、社會和臨床需要,更有針對性地培養高質量的合格臨床護理工作者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 畢業生 質量 現狀 影響因素
高職護理教育是以社會需要為導向的護理教育,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應該是掌握現代護理工作方法,滿足逐漸增加的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護理人才。因此,高職護理教育必須按照高職護理的人才規格和基本特征,把培養目標定位在掌握“必需、夠用”的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能滿足臨床護理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實干、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高級護理人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因工作性質的關系,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除了應具備專業技術和技能外,還應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組織協調、團隊協作、信息索取和利用能力。
質量是指人們自身所具有各種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態方面以及內部涵養方面比較穩定的特點的總稱。它大體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外在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五個方面。而質量評價是對畢業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養成素質綜合質量的評價。這種評價是建立在對畢業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素質、文化素質單項評價結果基礎上的,只有單項評價結果是科學、客觀和有效的,畢業生總體綜合評價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素質教育才能向縱深發展,高校才能更有針對性的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并輸送高質量的臨床護理工作者。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2014年2月,對遼寧省5所院校已在臨床實習6個月以上即將畢業的376名高職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
(二)方法
1.研究工具。應用delphi法制定的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量表,該量表屬于他評量表。該評價量表包括學生一般資料和綜合質量評價量表兩部分內容,其中學生一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政治面貌、所在學校、實習醫院、實習科室、所在實習科室時間等內容,綜合質量評價量表共包含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身心素質3個維度31個條目,總分0分~124分,得分越高,綜合質量越高。經檢驗,該量表的Cronbach'a系數為0.935。
2.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取隨機分層抽樣的方式抽取遼寧省5所院校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376名,向每位調查學生所在科室的護士長及其帶教教師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752份,回收752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744份,有效回收率98.94%。
3.資料整理與數據分析
(1)復核。研究者在問卷調查現場即逐份對問卷進行復核校對,從而確保問卷填寫的完整性,提高問卷的有效率和回收率。對于所有問題填答皆為同一選項,以及同一個問卷內有三個以上問題未填寫,即被認定為缺失值,將被認定為無效問卷。
(2)編號。將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統一編號,以利于數據錄入、統計學分析及數據復核。
(3)建立數據庫。對有效問卷結果應用SPSS13.O軟件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時建立數據錄入——復核制度,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性。數據錄入時缺失值的認定及處理:①一個條目同時選定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該條目作缺失值處理。②被認定為缺失值的條目得分為該條目所屬維度已作答的其他條目得分的平均分。
(4)統計學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綜合質量現狀;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較不同學校、不同實習醫院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綜合質量現狀的差異;采用多元回歸的方法分析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綜合質量的影響因素。
二、結果
(一)問卷總分情況
(二)不同學校、不同實習醫院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的綜合質量情況比較
由表2所見,不同學校間畢業生綜合質量有差異,即學校1>學校2>學校3>學校5>學校4。
由表3所見,不同實習醫院間畢業生綜合質量有差異,即醫院2>醫院8>醫院3>醫院1>醫院10>醫院5>醫院7>醫院6>醫院4>醫院9。
(三)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三、討論
(一)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的現狀分析
對遼寧省5所院校376名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的問卷調查中,學生綜合質量總得分最高分為121分,最低分為79.5分,均數為108.04分,按照百分制85分以上為優秀、60分為及格的標準,均數折合百分制為87.13分,在優秀以上;376名學生中總得分優秀以上者達255人,優秀率達68.5%,及格率達到100%,說明遼寧省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整體水平較好,學生綜合質量總得分頻數分布基本呈正態分布。
對不同學校、不同實習醫院的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情況進行比較,得出導致畢業生質量存在差異有如下因素:(1)不同學校之間由于學生入學分數不同,基本素質存在差異;(2)學校之間課程設置存在差異,如課程設置是否與高職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是否適合高職護理專業教育,課程結構是否合理等因素;(3)學校之間教學方法和學生教育管理水平存在差異,師資隊伍建設水平能否適應高職護理教育,導致了不同學校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綜合質量存在差異;(4)不同實習醫院之間由于引進實習生的標準不同,如經濟效益好的大型醫院在選擇實習生時更有主動權;(5)不同醫院對實習生的管理程度存在差異,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尺度,帶教教師是否有責任心,能否定期考核等因素,導致了不同實習醫院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綜合質量存在差異。
(二)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為了分析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的影響因素,將調查的5所院校畢業生的一般資料作為自變量,總分作為因變量,采用逐步回歸的方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進入標準:0.05,剔除標準:0.10),進入回歸模型的自變量有所在學校、實習醫院。可見,畢業生所在學校的教育管理情況和實習醫院臨床專業知識的教育模式以及對實習生的管理程度對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綜合質量有一定影響,而畢業生所在學校的教育管理情況對畢業生的綜合質量的影響較大。因此,可以通過改善各醫學高校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教育模式和提升對學生的管理水平來提升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的質量,從而為社會培養更符合臨床要求的高質量護理人才。
四、對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臨床醫院越來越重視對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團隊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進行系統評價。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是未來的護理工作者,其職業的特殊性要求他們既要有扎實、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要有廣博、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同時還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如何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高質量護理人才,是護理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和實踐的問題。醫學院校應在明確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指導思想后,針對學生的自身發展情況和認識深度,區別對待,利用因材施教與動態梯隊培養等科學有效的方法,推行動態梯隊培養模式,各梯隊的人員并不固定,上下互通,實行良性競爭激勵機制,使學生群體處于團結的動態的向上的活潑狀態。醫學院校應該根據高職護理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完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水平,轉變固有教學模式,尋找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方法;根據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提升學生教育管理水平,注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健全心理;通過完善實習醫院帶教教師的教學管理制度,健全實習學生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等多方面提升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的質量,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適應未來臨床需要的高質量應用型高級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登蕉.談我國高職護理教育的定位與教育模式\[J\].衛生職業教育,2006,(02):9-10.
\[2\]張璟,王文軍,陳廷.醫學檢驗專業衛生檢驗方向畢業生自我評價調查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9,(06):723.
\[3\]許軍,胡海燕,楊云濱.健康測量量表SF-36.中國行為科學,1999,(02):152.
\[4\]徐朝陽,趙國勝,馬立驥.從醫學畢業生素質現狀調查談如何加強素質教育\[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01):44.
\[5\]Suan B.Hannah.The 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92:skills,constrains,and the poli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6,(05):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