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中學英語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實施新課程教學后,英語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
關鍵詞:新課程;英語教學;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107
英語教學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教學的過程,其實是帶動學生學習的過程。
一、教師的定位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要貼近學生的內心世界,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將語言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語言能力,從而使學生真正獲得語言技能,提高交流能力。
二、教師工作方式的改變
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職業被認為是個體職業,由于新課程提出以人為本的宗旨,予以教師創造的空間,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廣泛的合作和溝通能力,教師之間的合作可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相互之間的心理支持,汲取力量,支持變革。成功教師之間的合作更是一個示范,鼓勵學生中的合作。再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同學科之間、跨學科的教師之間的溝通,相互交流的靈感啟迪等。當然,教師應注意與家長的密切合作,向他們解釋教學理念以及整體的改革思路,以便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家長不至于感到困惑和擔心。
三、課堂教學情景的變化
新課程強調教師、學生、內容、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要求學生以探究學習為主;更有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的任務驅動型學習。這樣,為教師的創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教師從課程計劃的執行者成了創造者,由于課程是開放的,教師要通過很多勞動來完成教學方案的設計,比如查找資料、創設情景、組織活動等。
四、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1. 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是指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不是“要我學”而是“我要學”。新教材已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譬如,教科書的目錄就向學生展示了教學的內容、單元首頁明確了教學目標、單元中間適時提出學習建議,以幫助他們確定學習目標、制定計劃、發展學習策略、自我導向。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單元的最后要求學生自己小結學習內容,完成自我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我激勵、自我監控。
(1)開發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原動力——“我要學”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起點,發揮教師自身的創造性,以語言特有的美感與教師的教學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學生,融抽象知識于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強烈興趣,使學生進入強烈的“我要學英語”的境界,從而開發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英語的原動力。
(2)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功,讓每一個學生都說——“我能學”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其發展速度是不一樣的,學習的能力也是有差異的,教師要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成功不分大小,只要有進步就要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在師生一起分享每個學生成功與快樂的時候,讓每一個孩子切實地體驗到“我能學”,這正是學習內驅力的延續和增強,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有充分的信心和熱情學習英語。
(3)注重英語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鞏固自主學習的成果——“學有用”
語言來源于生活,因而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礎。要轉變學生傳統的英語學習方式,就要讓學生在“做中學”。有位名人說過:“聽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因此,教學中務必要重視實踐和操作。
2. 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研究自己身邊感興趣的現象,是學生從未知到已知、親身體驗、感知學習與認知的自主探求的過程。新教材在創設探究式學習的情境方面已有了突破,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供了空間,如讓學生看圖編故事、讀故事想象結局等。學生不僅可以從中感悟和體驗英語,而且能夠激活思維,開啟心智、大膽想象,發揮創新精神。
3.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在學習中與教師、同學和學校、社會之間的合作,通過合作學習交流,使之相互認同、相互接納,以促進共同發展。從形式上看,合作學習并不是舊教材的單一的小組討論活動,而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這樣幾方面的特點:尊重與欣賞他人,善于傾聽他人的觀點;自信與創造,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互相碰撞,加強溝通,形成共識;互相補充、支持與配合,拓展思維;互動中理解個人與集體智慧的價值。
新教材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如角色表演、游戲、任務(Tasks)、項目、演劇以及討論、辯論等。這些活動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分工負責,互相支持、信任、幫助、配合,還要相互溝通、解決矛盾,加強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這樣就可以改變學生由于長期處于個體的、競爭的學習狀態中形成的冷漠、自私、狹隘和孤僻的性格,增強集體的榮譽感、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引導學生學會借助工具書、參考資料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教師教給的學習方法在自己的學習中靈活運用,形成知識社會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學能力和技術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走出我們的課堂后,還有獨立鍛煉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市陽高一中 03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