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秋
摘 要:增強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一、精心設計題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二、仔細觀察,積累經驗,挖掘寫作源泉;三、廣泛閱讀,獲取信息,提高寫作能力;四、大膽仿寫,樹立信心,消除畏難情緒。
關鍵詞:寫作能力 寫作水平 有效途徑
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作文是學生認識的再現、心靈的寫照、情感的吐露,也是學生綜合思維的產物。長期以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使教師感到困惑的是作文教學,使學生感到棘手的是作文的寫作。在語文教學中基礎好、起步早的是聽說訓練;讀寫訓練中,時間多、范圍廣、比重大的是閱讀訓練;寫作訓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數量上都在教學中沒有優勢;實踐訓練時,沒有平時的積累更是收效甚微,可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任務艱巨。當前,在初中學生中,還存在著幾種不良傾向:(1)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害怕寫作文,他們一看見作文命題要求,就覺得頭痛,覺得無話可說,缺乏寫作的素材和寫好作文的毅力與信心,因而作文課上只能望題興嘆,胡編亂造。(2)一部分同學寫作文的動機不明確,只是奉命行事,沒有認識到寫作的真正目的------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的藝術。純粹是為了交差,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與升學考試。由于認識上的偏差,不少學生就無法走出作文的困境,進入寫作的理想境界。因此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消除學生學生害怕寫作的心態,為了使學生的作文寫得有血有肉,有質有量,為了使初中作文教學走出一條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精心設計題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和興趣是人對客觀現實的的特殊反映;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心里反映。中學生思想活躍,渴望被信任理解,渴望有互訴衷情的朋友。由于自己的閱歷不夠豐富而存在著淺嘗輒止、自私自滿等消極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物質生活的提高,這些情感會愈加復雜。如讓初一學生寫什么是美的命題有兩個:一個是《什么是真正的美》、一個是《美在我們身邊》,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生活經驗,選擇第二個題目的竟然達到了80%以上,因為這個題目讓學生回憶起身邊的人和事,寫起來有內容,能勾起不同的情思;而選擇第一個題目的那部分學生,在作文中體現的說教意識濃厚,他們都寫成這樣一種觀點:一個人的外表美不是美,只有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他們都是從一個人的心靈出發去發現一個人心靈深處與美相對的情與景、事與物,而沒有從美的角度去體悟生活。
二、仔細觀察,積累經驗,挖掘寫作源泉
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這就指明了寫作訓練的根本問題是引導學生關心周圍的生活。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在從具體到抽象,從不完善到完善,從低級到高級的轉性時期。因此培養他們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周圍的事物是煥發思維主動性,發展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有效方法。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并從對生活的觀察中積累經驗,引發表達的欲望,培養寫作的主動性與趣味性,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所在。如語文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觀察日記或生活日記,一物一記、一事一議題材自選,既可以寫自然界的花鳥蟲魚,又可以寫風霜雨雪;既可以寫朝霞漫天的清晨,又可以寫皓月當空的夜晚;既可以寫家庭、學校、社會,又可以寫親人、同學、朋友。總之,學生觀察到什么就寫什么。這樣堅持久了,就又會養成一種善于收集積累知識的習慣。一旦遇到與日記相關的作文命題時,就可以利用日記中積累的寫作素材,靈活運用,從而分解作文難度。學生可以通過日記這種形式,使長期沉積在頭腦中的感知記憶得以復蘇,喜怒哀樂盡情表達,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廣泛閱讀,獲取信息,提高寫作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應該先提高學生讀的能力。每一個人,對社會的了解總是有限,要積累寫作素材,是不可能樣樣都親身經歷、親身體驗的,必須學會積累間接經驗。獲取間接經驗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是汲取、累積的過程,一旦需要,學生就可以很自然的把自己的情感真實、生動的表達出來。現代寫作學表明:讀寫關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提高。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傳播著。每天閱讀,獲取信息,養成一種習慣,胸中有故事,遇事有見解,從而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激情,寫作能力自然提高。
四、大膽仿寫,樹立信心,消除畏難情緒
模仿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也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模仿的特點針對性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范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
“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練習對人物外貌進行寫作時,很多同學寫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驚人的相似。難道這世界上真有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不是“仿”,而是“抄”。這是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時不希望看到的現象,但它確實存在。
我們常對學生講:“世上無難事”,寫作也是如此。戰國時期的文學家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世上哪一個作家、詩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作家、詩人的。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細致艱苦的系統工程。我們要勇于開拓,繼續探索作文教學的新途徑,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武漢。]
[2]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 2004年第四期]
[3]《中學語文教學》[首都師范大學語文報刊社 2007年第三期
[4]《語文教學之友》[語文教學之友雜志社 2007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