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梅
摘 要:著新課改在我國的實施,新課標中對小學語文也提出了新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學習活動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小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的有效性,成為了教師主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閱讀 能力培養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識字、閱讀、寫作等方面的能力,而閱讀是識字、寫作的基礎和關鍵。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推廣和新課改的實施,為我們教學帶來了很多新理念?!白灾?、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已經成為教師教學時所倡導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重視對教材知識的講解,另一方面還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好習慣,為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閱讀能力提高了,才能促進學生在語文其他方面的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每位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應多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從最初的閱讀,逐步轉變為最終的悅讀,有效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閱讀和悅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拓展學生閱讀范圍的寬度和廣度。學生只有在充滿閱讀興趣的前提下,才能夠親身體會閱讀愉快的感受,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加強閱讀與悅讀之間的聯系,逐步培養學生從最初的閱讀,逐步轉變為最終的悅讀,有效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二、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
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強調“自主”這兩個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求知,主動探究,自主理解,獨立思考,自主尋求閱讀合作伙伴。學生閱讀取得的收獲大小直接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相關。那些不喜歡閱讀的學生雖然也在讀書,但是效果不明顯,這主要是由于自主閱讀能力沒得到提升。因此,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離不開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1.激發自主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在充滿閱讀興趣的情況下,就會激發學習的動力,才能夠真正地學好語文。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語文、如何學好語文。因此,教師的作用更側重于引導、培養和鼓勵學生等方面。興趣是學生的另一個老師,在語文自主性閱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擁有閱讀興趣,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才能夠提升。所以,教師不應局限于課本內容,應注重與課外知識有效結合,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推動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水平和程度。
2.好奇心培養悅讀熱情
自主性閱讀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小學語文教育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在自主性閱讀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只有從內在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變閱讀為悅讀,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好的疑問是學生思維的源泉。在指導學生閱讀前,教師必須設置一些巧妙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學生對閱讀文章的強烈需求。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精心設計好每次閱讀的提問,就可以積極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只有真正地激發學生的悅讀熱情,有效地變閱讀為悅讀,才有利于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提高。學生只有自身喜歡讀書,熱愛讀書,積極自主地擴展閱讀范圍和閱讀層次,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文素質。
3.注重引導性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學生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的培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遠比教會課本內容重要。學生的閱讀必須以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全程監控,將好的語文閱讀方法教給學生??茖W合理的設置閱讀提問,正確引導小學生閱讀課文,必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所掌握的知識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分層次提出閱讀要求,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幫助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達到不同時期的閱讀要求。因為,過深的要求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太淺的要求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浮躁的情緒。學生只有在靈活掌握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情形下,才能夠提升自我閱讀能力。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層次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步驟地開展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培養活動。
4.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悅讀”表達的內容
每篇文章作品都具有美的意境,這種美的意境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閱讀可以將語言文字所創設出絕美意境展示給讀者。這種意境美需要借助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實現。豐富的想象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對具體形象的感知和聯想,在腦海中生成一幅生活的美景,從閱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等手段來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引導。例如:對于《狐貍和烏鴉》這篇文章的教學,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或播放錄像等手段來強化學生的感知。這種聲情并茂的引導可以將學生帶入到文章的特定環境中,幫助學生讀懂課文。由學生自己想象而開啟的生活美景,遠比任何文字所打開的范圍更加廣闊,形象感更加豐富。學生在這種強烈的情感的熏陶下,所體會到的美感、情景、生活感悟是通過閱讀感知到的。不僅能培養學生對閱讀興趣,更能提高的語文素養。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看書、識字、寫作的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對學生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學生閱讀內容的積累,閱讀的內容越豐富,體驗就越強烈,也就更容易形成自主性閱讀的心理需求,對閱讀產生興趣,鍛煉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丁文.閱讀悅讀:論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中,2014(02).
[2]廖國國.閱讀悅讀.淺談初中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3(36).
[3]李枝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