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的現狀,探討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意義。按照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要求,著力整合資源,培育服務要素和設計創新理念,推介創新創業能力。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內涵為基點,提升設計教育創新能力,搭建中俄毗鄰地區設計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以期為邊疆地區設計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文件指導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更加注重培養、用好、吸引各類人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15年06月16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把創業精神培育和創業素質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現全社會創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化、體系化”。通過研習以上文件的總體思路和內涵,我們可以發現創新創業的根本是推動經濟良性良好發展,而核心在于培養大批與創新創業相適應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將設計教育置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語境當中,設計可作為樞紐連接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相關領域,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探討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意義,分析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按照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要求,著力整合資源,培育服務要素和設計創新理念,推介創新創業能力。通過提升設計教育創新創業能力,搭建中俄毗鄰地區設計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進而服務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一、設計教育的意義
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凸顯的背景下,世界經濟仍將呈現復蘇乏力態勢,全球產業結構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尋求經濟轉型成為世界性課題。與此同時,國內經濟社會改革進入深水期,經濟的增長動力全面轉向創新驅動、改革驅動。在此背景下,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從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內涵出發,研究設計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方式。據統計,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65萬,創歷史最高。高校畢業生就業,關乎國家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就設計專業而言,根據《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5屆高校本科藝術設計專業就業率達90.6%,位列就業榜第八名。另外,數據顯示,2012屆本科畢業生從事工作的3年后月收入漲幅最大的職業類是“美術/設計/創意”,從半年后的3117元漲至3年后的6703元,漲幅達115%,成為漲薪最快的職業。這些表明,我國設計服務業發展較為迅速,已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有力引擎,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強勁動力。設計服務業是轉化產業所需、生活所需的重要服務平臺和體系,它具有高知識性、高增值性,也兼具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推進設計服務業發展,促進與實體經濟深度交融,能夠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是發展創新型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因此,通過設計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
隨著全球經濟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地區間的經濟合作迎來了迅速發展的新時期。“一帶一路”倡議在這一國際經濟發展背景下提出并得到沿線國家的高度關注和認可。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區域合作在這一政策下也將有利于促進中俄經濟繁榮與經濟合作。設計融科學、文化、技術和藝術為一體,全面整合各學科領域知識,服務于社會各行各業。設計無處不在,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遍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否擁有優秀的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國家的競爭力,如何培養多樣化設計創新創業人才,更是設計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的現狀
在中國全長約2.2萬公里的陸地邊界線中,中俄邊界長達4300公里,其中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俄羅斯接壤。根據2015年4月20日更新的教育部審批和復核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統計,上述4省、自治區已有97項入列,其中設計專業的項目共3項占總量的3.1%。除了上述已經獲批的統計數據外,在很多國內高校都已積極地開展了相應的中俄合作教學的探索。近年來中外合作設計教育研究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但學界對中俄毗鄰地區高校設計教育的探索尚處在初級階段。
設計有別于其他文化,它是可以不通過語言和文字傳播交流的特有文化。設計是沒有國界的,設計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以眾為師、以各國優秀設計文化為源、不斷學習和創造的過程。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集中反映出兩大問題:一是邊疆地區每年都培養出一定數量的設計人才,但本地仍處于無人可用的狀態,人才流失嚴重;二是同質化設計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選擇經濟發達的城市扎堆就業創業,出現區域性人才“過剩”。基于以上兩點,可以看出設計專業現階段人才供需結構失衡,引發嚴重的結構性就業問題。
三、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戰略舉措
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創新創業人才的富集,現代教育的發展更應順應時代要求,注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設計教育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否擁有高素質的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力資源,決定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在中俄毗鄰地區實施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能夠為地方經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應在學生的培養目標中注入創新創業的意識、能力和精神,探索并創新邊疆地區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深化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強化創新引領創業意識,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全面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一)注重整體推進和生態構建
整體推進是設計教育發展的基本策略,需要統籌規劃、頂層設計。通過設計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統籌協調各個環節的關聯性、耦合性、互動性,要匯集設計教育的整體合力。同時,要將生態體系建設作為設計教育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充分發揮中俄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在學校設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統籌調動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通過資源整合、統籌協調和價值互換等科學有效的方法,實現創新創業設計教育供給側矩陣的建設,形成共贏的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生態鏈,體現設計教育作為主要手段的“溢出”效應,從而營造一個良性循環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endprint
(二)突出面向全民和貫穿終身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根本是要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整個系統、整個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要通過面向全體師生進而聯動整個社會。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客觀需要是貫穿終身。因而,中俄毗鄰地區高校要擔當起本區域創新創業教育的中心環節,不但要覆蓋社會繼續教育,實現高校與地方的互動發展,進而“反哺”社會,同時也要衍射少數民族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符合時代需求的創新創業意識與技能培訓,幫助少數民族提升創業能力,共同繪制社會全體成員終身創新創業的美好藍圖。
(三)強化中俄合作和教育交流
新時期,通過教育培養人才帶動創新創業已如火如荼地在世界各地展開,在中俄毗鄰地區更是成為雙方一項跨越國界的事業。倡導創新創業是中俄毗鄰地區擺脫經濟低迷以及實現經濟新的增長的重要共識。但是,中俄毗鄰地區設計教育仍面臨開展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和發揮創新創業引領作用等方面的諸多挑戰。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教育過程,包括意識激發、口傳心授、實操實踐等多個核心環節,教育效果呈現周期較長,其廣度、力度和效果與創新創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廣闊前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過程中,中國與俄羅斯應就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集聚方面形成互補、共享與協作的機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完全應該成為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先進理念、制度、知識、技能與方法相互交流和合作的過程,讓中俄毗鄰地區以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來共同推進區域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宋慰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設計是方法[J].裝飾,2016?(?09).
[2]呂珊珊,郝建輝,趙卓.淺析通過設計創意產業促進滿洲里發展[J].藝術科技,2014(01).
[3]呂珊珊,趙卓.中俄毗鄰地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思考——以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藝術設計教育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7).
[4]呂珊珊.中俄構成教學對比研究[J].知識文庫,2016(24).
作者簡介:
呂珊珊(1984—),女,內蒙古通遼人,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俄設計教育研究、三少民族文化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名稱:“中俄毗鄰地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及發展模式研究──以滿洲里地區為例”,項目編號:NJSY16552。內蒙古大學滿洲里學院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MYKZ1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