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忠+劉娜
摘 要:聲樂的發展主要是審美思維的轉換和自身修養的改變,是一種以個人意識來處理對審美態度能力反應,期待著審美的固定格式在實踐中被廣泛使用,它不僅提供給人們固有的審美標準,而且彌補了實踐中產生美的不足與缺陷,對聲樂的傳播是有目的和有準備的藝術活動。
關鍵詞:傳承藝術;聲樂教學;聲音音色
錢學森這樣總結音樂對他的影響:“音樂藝術里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豐富了我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熏陶,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聲樂在實踐中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現出來,具有多重變化形式,如難以逾越規范的作用和隨社會發展又起到不斷改觀的作用,這是相互作用下產生的推進性,所以,聲樂的發展主要是審美思維的轉換和自身修養的改變,是一種以個人意識來處理對審美態度能力反應,期待著審美的固定格式在實踐中被廣泛使用,它不僅提供給人們固有的審美標準,而且彌補了實踐中產生美的不足與缺陷,對聲樂的傳播是有目的和有準備的藝術活動,不能盲目的套用教條的東西去固化,也不能用常識來誘惑,聲樂藝術的存在必須滿足特定環境中審美的需要即感悟品德和藝術的通識視角。
聲樂的發展必須以傳承藝術的精髓為終極目的,其傳承的重要手段——聲樂教學,它顯得尤為深奧和難以琢磨,聲樂教學這種特殊的教育形式,教師在教授時必須有良好的師德修養,這是必不可缺少的條件,它即要培養學生成才,還要培養他們成人,任何一種藝術都是說起簡單做起難,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回到藝術的本源——實踐。在實踐中聲樂教學是一種空洞但又是一種極富有成就感、現實性表現內容的教育模式,因為它的存在并不是建立在那種固定理論之上的科學,而是根據千萬個個體——學生的差異選擇千萬種教學模式,對在教學中隨時出現的不同教學差異,將運用多種方法解決不同學生的問題,它取決于聲樂教學沒有一個固定解決不同教學內容的理論依據,只有依靠教師自身綜合音樂知識和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來合理的解決聲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優美、動聽的聲音音色。它成為全世界歌唱家的推動和促進聲樂藝術的重要支撐和引擎,也是每位學習聲樂的理想目的,更是聲樂教師為培養演唱者達到這一標準而努力奮斗的決心和信心,聲樂藝術教育是社會教育中的一種現象,它與自然科學不同。自然科學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分析和推理判斷之上的有確定性的,并能嚴格的指導社會形態的發展,對事物的前因后果有明確的界定,作為聲樂藝術教育的第一要義是科學傳承與發展,基本要求是用音響或圖畫進行比對傳授來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因材施教的統籌兼顧。因此,馬克思對藝術的評價是:“風格,就是人。”它與時代條件、性格特征、民族心理、人類心理相關聯。受聲樂藝術的基本屬性所決定即通常凌駕于自然科學之上的一種學科,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藝術的本質與人的情感.意志、感覺及社會人文環境息息相關的原故。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是不易剖析的東西。它的發展對人的思維意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馬克斯-J-拂里德掄德爾在《論藝術和鑒賞》中說:“藝術是心靈之事,所以任何一項科學性的藝術研究必然屬于心理范疇,它也可以涉及其他領域,但是屬于心理范疇則永遠不會更改。”當前中國大學聲樂藝術教育發展存在著讓人有一種神秘感、距離感。映入人們意識中的是它那虛無縹紗、不可捉摸又深不可測表象。因此,聲樂藝術教育應加強學生的心理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引導,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處理好聲樂表演時意境的契合與聲樂藝術的完美表現。
從聲樂的發展歷史上不難看出,美的意識要求所產生的過程是極其復雜和盲目的,每一個時期均會出現各種流派、各種社會附屬品聲樂作品和聲樂形態,只有一小部分在社會生產實踐中一步一步地脫離種種束縛,不斷得以開拓與發展,特別是在古典傳統音樂和宗教儀式活動的意識成為改變當時聲樂主流的重要工具,受早期聲樂作品的限制,聲樂藝術必須與作品的意圖渾然一體,聲樂感覺潛意識的在維護自己風格的同時隨之變化,較難突破屬于自己的藝術領域和技術創造,自從社會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發生突變后,工業技術引領社會快速進步,音像技術也隨之有了較大的發展,聲音資料的傳播也恭順地依賴工業技術,借助先進的錄音技術把過去虛無縹緲的聲樂想象加以完善并呈現出發聲技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觀點,促使不同民族特點的音調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滲透中產生多種邊緣藝術形式,這種情形的出現與工業技術方面的發展是高度吻合,并保留與證實了歌唱家的自我藝術風格和人們對聲音藝術的認可的歷史證據。通過這種科技技術手段傳遞給人們一個藝術參照和指導,并改變了聲樂表演個體對聲音意識的審美,接納了聲樂藝術新的知覺和借助先進音響資料的概念進行認識上的理解,造就了藝術活動與認識活動共同根源,實現了聲樂意識概念從古典到現代的轉變,所以,聲音意識預先的出現是一種結構功能,它等于對聲樂的發展有一個宏觀的圖畫思考,這種思考取決于聲樂實踐者的不斷嘗試、反復實踐,于是聲樂意識反應與發聲過程合二為一,創造了有隱藏風格的藝術之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