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榮
【摘要】: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培育與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林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意義出發,分析了我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面臨的問題,同時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培育;保護
森林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國有林場的森林資源是我國的重要國有財產。森林資源可以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同時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豐富的資源,做好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培育與保護森林資源的意義
1.1增強森林的生態功能
森林資源具有調節氣候、存儲水分、防護風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可以隔離日曬,減少水分蒸發,調節地表溫濕度,產生氧氣,降低強風、冰雹等對地表和植被的損害。進一步培育與保護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以提高森林覆蓋率和質量,增強生態功能,調節氣候,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1.2增強森林的社會公益功能
森林資源具有降低污染、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的作用。一方面,森林可以殺菌、分解污染物,減弱噪音,吸附塵土,起到衛生保健的作用;另一方面,綠色是對人體健康最有利的色彩之一,人們處在森林之中會感到輕松愉快,森林也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要手段。
1.3滿足人們對林產品的需求
森林可以直接向人們提供水果、木材等林產品,還可以提供松香、活性炭、乙醇等工業原材料,除此之外,森林中還有著大量的動物和藥材。森林不僅提供了食物和工業原料,還為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地,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2、我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面臨的問題
2.1森林資源覆蓋率低
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較低,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積僅為25%,并且我國的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在森林覆蓋面積中,東北和西南地區占到近75%。國有林場大多位于生態區位比較重要的區域,在森林資源中,林木作為森林主要資源,所占比例小,需要大量進口;防護林作為行使防風固沙作用的資源,培育進度緩慢。
2.2森林資源破壞嚴重
由于過去幾十年我國缺乏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亂砍濫伐,對森林資源的開采沒有科學規劃,導致森林被過度開采,開采速度大于森林的培育速度,引起森林生態退化,或者開發成耕地,森林資源的破壞使得水土流失嚴重,進一步惡化了生態環境,減少了森林覆蓋面積。在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工作中,過度追求種植面積,沒有科學規劃生態平衡,人工林的品種單一,缺少灌木、草坪等配套植被,導致人工林面積增大,但質量不高,抵抗能力不強,森林面積的增長速度慢。
2.3森林資源林地產權糾紛
一方面,我國大部分國有林場在建立時沒有明確規定林權歸屬,導致很多林地存在林權林地產權糾紛。另一方面,由于林地的經濟效益較低,部分地方單位為發展經濟,征用林地后,私自將林地用作耕地或者建筑用地,導致林地產權糾紛。
2.4森林資源管理經營資金不足
我國目前的森林資源管理設施還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森林的基礎設施、道路建設、房屋建筑、營林設備等,需要大量的成本,并且我國國有林場大多位于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目前森林資源的成本投入不足,大部分國有林場是靠林場自身效益或貸款來維持正常運營的。林場的經濟效益較低,財政補貼不足,林場的經營管理資金上一直存在問題,制約了森林資源的培育與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
2.5森林資源管理體制落后
我國的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具體為管理體制不健全,林場基礎設施落后,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等。
3、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培育與保護措施
3.1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意識
目前生態環境惡化成為人們共同面對的問題,森林資源被大量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嚴重,氣候調節能力下降。要保護森林資源,必須要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意義,提高保護意識。國有林場要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根據不同群體的特征制定相應的宣傳措施,依靠網絡、電視、講座等各種途徑提高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特別是讓國有林場周圍的群眾,了解保護森林資源的法律法規,鼓勵舉報非法開采等違法行為。
3.2完善森林資源開發管理制度
國有林場的經濟收益大部分依靠采伐木材,但是由于規劃和計劃不合理,很多林場受到破壞。保護和培養森林資源要以制度為依據,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各國有林場要根據各自情況,合理制定采伐制度,根據樹種分布和樹齡、種植密度,規劃采伐和培育區域和頻率,杜絕亂砍濫伐。合理設立養護站點,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監督管理。
3.3全面加強林場防火工作
火災是對森林資源危害和破壞最大的災害,防火工作一直是林場管理的重中之重。雖然現在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防火體系,但防火工作的落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近年來幾起森林火災都是因為防火工作不到位引起的。防火工作一定堅持預防為主,對工作人員和游客做好檢查,嚴禁火種進入林場,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做好火情預報和檢測,將火災控制、消滅在初起階段。
3.4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
防治病蟲害可以保證林場植被的健康,要防治病蟲害,必須要根據林場所在地區害蟲的種類和特征,加強調查和預測、預報工作,發現病蟲害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化學、生物和營林技術等措施,控制病蟲害危害程度,提高林木資源的抵抗能力。
3.5種苗培育和低效林改造
種苗是培育和改善森林資源的物質基礎,建立培育基地,培養健康茁壯的幼苗,合理引進優良種苗,提高樹苗的成活率和森林資源的質量。針對防護林、薪炭林等進行低效林改造工作,改善林木種類結構,提高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
3.6促進森林資源產業化
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單純依靠林木采伐和國家補貼不能滿足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森林資源的產業化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措施。在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改善森林資源結構,開發新型木材,發展養殖、種植等相關產業,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人們的森林保護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培育與保護工作需要從制度出發,通過火災、病蟲害防護,種苗培育和低效林改造,森林資源產業化和提高人們的森林保護意識,全面改善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的生態功能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游彩虹.基于國有林場森林可持續經營下的森林資源保護對策 [J].北京農業, 2015,19(6):115.
[2] 石相杰.新型循環林業模式探析 [J].北京農業.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