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新慧
【摘要】:森林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發展所需的寶貴資源,還是人類生存環境中必不可少的大自然調度師,因此我國森林資源應受到嚴格保護。然而,由于近幾年來人們對利益的過度追求,導致我國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甚至對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潛力帶來了嚴重威脅。本文將從我國森林資源特點和現狀著手,分析我國森林資源管理及保護現狀,并根據當前森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對的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策略。
【關鍵詞】:森林資源;管理問題;生態環境;建設策略
現如今,生態文明建設早已深入人心,而保護森林資源、建設生態環境也早已成為我國國民的共識。同時保護森林資源不僅于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其重要作用,還能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并維護其生態穩定性。因而實施森林資源保護措施,對于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極為重要。然而,我國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存在了許多問題,影響到林業發展。因此,針對當前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現狀,給予改進措施,以維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開展。
1、我國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現狀及問題
森林資源管理現狀:我國制定《森林法》作為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鼓勵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限制過度砍伐森林的行為、提倡對森利資源節約使用等,其中特別指出了造紙行業等對于木材的消耗率較嚴重行業,需根據企業盈利和產量,根據既定比例將經濟收益中的部分資金取出,將其應用于植被的保護與再造工程。此外,我國國務院出臺白皮書文件,指出人們需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森林砍伐標準,限制對森林資源的采伐量。森林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就我國當前森林資源保護的現狀而言,我國森林資源再生速度及木材質量,同我國生態環境改善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其中,森林資源破壞程度日益加深、森林資源總量不斷減少,是我國目前的森林資源管理中的主要矛盾。由于最近幾年來,我國隨意毀林、違規采伐等現象頻繁發生,屢禁不止,導致我國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受到很大壓力與阻力,其問題集中體現于:隨意征用森林用地、超額采伐森林,對我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造成了嚴重阻礙。據我國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20萬hm2林業用地變成非林業用地,導致我國森林資源的質量不斷下降。森林資源的質量與其功能發揮息息相關。而森林質量的下降,勢必會影響其發揮功能。此外,我國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還存在管理基礎薄弱、森林資源保護手段落后、森林管理部門執法不嚴等問題。同時,由于某些森林資源管理人員不能適應新型管理要求,往往將森林資源管理流于形式化。
2、我國森林資源特點
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且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多樣復雜,包括寒帶針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河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甚至有熱帶雨林植物。就森林面積而言,我國森林面積位居世界第七,天然森林面積高達11000萬hm 2 ,占我國森林面積70%左右,且人工林面積位居世界首位,并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森林資源在總量、分布和質量上存在不足之處。首先,我國森林資源的總量較低。總量不足是我國森林資源的突出特點,其主要體現于森林資源的分布均衡度較低,且文林覆蓋率也比較低,人均占有量更少。上述問題均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嚴重制約。其次,我國森林資源的分布不均衡,影響到我國森林資源發揮其整體功能。而我國森林資源的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受我國自然條件所限,加上我國經濟發展失衡及歷史原因,加劇了我國森林資源的不均衡分布。我國主要的森林資源分布著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的森林資源,其面積占據我國30%,而蓄積儲備占據50%。此外,我國南方也有集體林區分布,而西部地區的森林資源則極為缺少,且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某些地區的森林覆蓋率低至1%以下。從森林資源分布的角度上看,我國生態環境的治理與建設無法獲得大幅度發展,且自然災害頻發的關鍵,就是因我國森林資源的分布均衡度較低,且森林的結構也不合理。最后,我國森林資源的質量較低。在我國的森林資源中,碳林和防護林比例較低,而特用林比例一向維持在偏低的狀態。同時我國的環境保護理念相對薄弱的地區存在極為嚴重的砍伐幼林現象,對我國后備的森林資源形成嚴重威脅。此外,我國由于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不足,導致其原始林轉變為次生林的問題尚未自根本上解決。伴隨人們對森林砍伐量的提高,殘次林數量隨之不斷增加,從而致使我國森林資源儲積量偏低。而我國經濟林的質量和培養速度也相對不足,使得用材林不能滿足我國當前經濟增長的速度,優良品種及著名品種數量偏少,可用的用材林主要分部在偏遠山區或者是高山峽谷,其地形通常比較惡劣。因而,我國必須加深未來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避免可用的森林資源進一步減少。
3、我國森利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改善策略
3.1發展我國林業工程建設項目
我國當前的森林資源保護的形勢比較嚴峻,因此必須集中精力投入林業工程建設中。如根據高標準,在平原地區建立農田林業綠化網工程,提升我國農田防御保護功能,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同時,加大退耕還林工程的推進力度,在最大限度上遏制其水土流失的現象,在主要林區,需增加天然林保護管理力度,增加對集體林管理,具體可采用公益造林、封山育林等方法提高我國森林資源再造效率。
3.2提供宣傳教育力度,強化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管理人員可通過使用具體實例教育我國廣大干部和群眾。如講解過度毀林開墾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引導廣大干部和群眾對生態環境建設形成正確認知,令其意識到,如果要提高我國經濟減少,必須進行并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同時,不僅需要宣傳森林資源保護政策,還需完善獎懲制度,依據相應法律和政策懲罰隨意破壞我國植被的群眾和干部,反之,給予有利于提高植被覆蓋率的群眾干部以物質獎勵及榮譽。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神態環境的建設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對我國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相匹配。而森林資源是生態環境主體,在其生態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因而加強對我國森林資源的保護至關重要。雖然近幾年我國的生態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人們也逐漸意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然而其中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須予以改正。因此,我國要基于我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水平,加快其生態環境建設的步伐,提高其森林資源質量,發揮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