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金
【摘要】:目前 GPS 測量技術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其在工程測量領域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大大的降低工程測量的工作強度,同時在測量精度方面也能夠獲得較高的精度.我們必須要加強 GPS 測量技術的研究和學習,尤其是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情況,這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工程測量;GPS技術;問題;解決措施
1、GPS技術概述
1.1基本工作原理
GPS具體包含接收機、流動站和基準站等多個部分,基本工作原理是選取點位精度優良的控制點充當測量基準點,面向基準站裝設接收機,針對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同時把觀測得到的數據和坐標信息利用數據鏈傳送至流動站,而流動站能夠在同一時間接收衛星信號和基準站數據,利用軟件系統,完成差分和平分處理,以此來獲取流動站對應的三維坐標和精度,實現工程測量。
1.2主要的數據處理方法
若想讓GPS具有優良的精準性,應保證基準站內部的三維坐標可靠、合理。因GPS系統有效運用快速分解法和最小二乘搜索法等不同的計算方法,為此它能夠把整周模糊度高效求解出來。應用的重點是優良的數據傳輸和可靠的數據處理。
1.3技術優點
技術和全站儀等原有的測量技術相比存在顯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層面:一是作業效率相對較高。若GPS技術質量相對優良,便能夠一次性檢測半徑近乎5km左右的范圍,進而能夠降低控制點數量,常規電磁波環境僅僅利用幾秒鐘便能夠獲取坐標,且測量速度快,能夠顯著降低勞動強度。二是作業條件要求不高。應用GPS技術,無需滿足光學通視,僅僅符合電磁波通視便可,一般不會受到環境條件的不良影響。三是定位相對可靠,測量數據準確。在常規條件下,只要滿足基礎工作要求,GPS便能夠在特定條件下進行作業,且精準度細化到厘米。四是作業集成化和自動化程度相對偏高。GPS具有突出的測量功能,同時便于操作,數據處理量較大。無論是內業,還是外業均十分適用。另外,流動站內部系統安裝無需人工干預便能自動達成很多功能,不僅降低了輔助測量強度,而且規避了人為誤差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有效提升了作業精準度。
2、工程測量中GPS技術問題的解決措施
2.1明確測量的區域和范圍
對于 GPS 測量技術來說,首先的工作就是要確定測量的區域,這可以說是工程測量具體應用中的基礎工作,而明確測量區域和范圍能夠有效的確保 GPS 信號的傳輸,保證傳輸過程中的質量,提高測量數據的精度。一般來說 GPS 測量技術在實際的工程測量應用過程中受到很多的影響因素,可能影響 GPS 信號的傳輸過程,甚至是產生一定的干擾。所以說,在實際的工程測量過程中必須要首先確定測量區域,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避開一些建筑物密集的地帶,盡量選擇一些比較空曠的地方。另外,作為測量人員,還需要注意觀察測量區域的電離層活躍程度,搜集信息摸清楚電離層的活躍規律,盡量避開電離層的活躍時間。
2.2 建立一定的測量標志
在開展實際的測量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工程測量要求去具體開展,首先就是要確定待測點的定位,然后就要建立一定的測量標志,這樣有利于指導 GPS 測量的工作的開展。另外,受到工程測量的實際環境的限制,建立測量標志的過程并沒有固定的方式,大多數情況都是通過技術人員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去開展。
2.3實施具體的觀測
在進行具體的觀測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一方面來講,測量人員必須要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尤其是要對于 GPS 信號接收設備進行校核,這一過程中要按照相關領域的技術規范以及技術要求去進行觀測。另一方面,必須要考慮那些能夠影響測量結果準確性的因素,選擇合適的時間范圍進行觀測,防止出現電離層干擾傳輸信號的問題。
3、工程測量中GPS測量技術的應用
3.1基于GPS技術的野外技術觀測
GPS技術能夠在地質測量工作中起到實時檢測的作用,當地質測量工作中對GPS進行靜態的測量時,其全部過程中GPS接收機都應該以靜止的狀態存在。其他的接收機不能夠在同一時間啟動,此外,其他的接收機在啟動的前期階段都應該對所要勘測的地域自然情況進行一定的測量。對量現場的衛星好和天氣狀況等。對所測量的數據與信息進行細化的統計分析,并對不同的儀器高度作出規范的數據記錄。在對測量數據進行處理時,亦要對測量過程中不同時間段數據發生的變化進行詳盡的記錄,最后在根據我們所測量的數據記錄進行相應的計算,最終以計算的結果進行圖像類的繪制編輯。在地質測量工作中,其觀測的時間要根據實際的測量情況而定,其時間跨度從半小時到十幾個小時觀測時間不等。
3.2在碎部測量活動中的應用
原有的碎部測量通常是依照測區現下圖根控制點,通過平板儀測圖來測圖,應用全站儀時,無論測那個點,都應輸入對應的地物編碼,再通過成圖軟件完成圖形制作工作,但上述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要求測站點與待測周圍地物保持通視。同時,一臺儀器應指派大約三人一起作業。應用 GPS 開展測圖工作時,無需通視,待架設基站以后,只要一人便可著手測量工作。在測量過程中,當測量儀器完全初始化后,面向待測地形地貌碎部點把測桿對中,待氣泡居中以后,先測幾秒,便能得到該點坐標,當精度滿足標準后便能保存,在保存過程輸入對應的特征編碼,完成某區域自身地形地物點位測定工作后,經由專業數據傳輸與處理軟件,便能夠輸出各個測量點。
3.3控制測量活動中的應用
整體控制測量與局部加密控制一般是常規測量的主要內容,整體控制過程一定要思量到后期加密工作如何進行。通常因為需要局部加密控制,為此會檢測一級導線,基于此著手圖根控制,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不必要浪費。但應用GPS開展控制測量工作時,首級控制測量一般不用思量通視方向點,不用進行加密控制處理,對于圖根點測量工作,只要把移動站設置在所需控制點中,平滑采集5S便能夠獲得坐標,進而首級控制挑取點位時僅僅思量實用性和設基準站的可靠性便可。由此可知,GPS技術可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并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
結語
GPS技術在我國地質測量工作中的運用,充分將其自身的技術優勢與技術特點彰顯出來,讓地質測量工程項目的發展空間不斷得到擴大。GPS技術不僅打破了傳統地質測量工作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更極大的加強了地質測量的工作效率,使得我國地質測量工作在安全、準確、穩健和方便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使得地質測量工作質量得以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孫海志.工程測量GPS技術的應用研究[J].今日科苑.2010.(1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