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既要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有要進行語言輸入,還要培養學生語感。任何閱讀策略的訓練和語言的輸入都應該從閱讀材料的題材、體裁和語言特點出發,由此確定課堂策略訓練的側重點,合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全面達成各項教學目標。在閱讀實踐中科學使用閱讀策略,必能幫助學生有效獲取信息,并不斷開闊視野,深化思維,提升閱讀能力,并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關鍵詞:策略;能力;過程;樂趣
近期,我學習了《課標指導下的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培養的策略與方法》,并學習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學習了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質和教學能力。在這次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那么閱讀教學中閱讀策略的滲透存在什么問題?
一、閱讀策略與閱讀過程的割裂
有一次上閱讀課,我想滲透的閱讀策略是:猜詞。我給出句子,學生猜句子中的生詞。1.I can speak English and Mandarin.T: What does “Mandarin” mean?? S: A kind of language.類似的猜詞句子我進行了10個。這樣的猜詞訓練共花了30分鐘左右。進入閱讀材料后,我還是讓學生在文章中的句子猜詞,在每段話中,讓學生猜1-2的生詞的詞義,最后,還沒來得及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文章,下課鈴聲就響了.整堂課真正讓學生去閱讀的時間大約 5分鐘。
反思及對策:這節課只能算作猜詞策略訓練課,而不是閱讀課。閱讀課的基本方向是以閱讀為主,然后通過閱讀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鍛煉閱讀技巧,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通過文章表達的一種感情。
二、閱讀策略選擇的不恰當性
我曾上過一節閱讀課,主策略為: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單詞和句子的意思。閱讀材料是介紹英國實業家Robert Owen的一篇人物傳記,閱讀前對學生進行大約30分鐘的猜詞策略訓練,進入閱讀材料后,我將閱讀材料中的生詞羅列出來,讓學生在句子中猜測詞義。
反思及對策:我將這一課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如何猜詞上,并沒有將重點放在對語篇的理解上。針對這種人物傳記的材料,我應該選擇恰當的閱讀策略如:理解事件發生的順序。故事中的事件通常按照一定的順序發展。人物傳記也是如此。在閱讀的時候,可以自我提問。如:先發生了那件事?又發生了什么?最后發生了什么。理清故事發展的先后順序有助于我們的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借助線索詞(clue words), 如first, next, then and last 等,來幫助我們理解故事及其人物。
三、閱讀策略滲透的對策
(一)因材滲透閱讀策略
在閱讀一篇閱讀材料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個或多個閱讀策略。但每節課需要有個側重點。就是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閱讀材料的題材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通過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如:My best friend Dan這一閱讀材料篇幅較長,所以選擇scan尋讀這一策略。因為尋讀可以讓學生從較長的文字資料中快速地查尋特定細節的內容。提高閱讀速度。又如:Dear Hannahs Advice Column這一材料包括兩封信。正好可以選擇預測這一策略讓學生預測作者的寫信的意圖,預測建議者會給出什么建議。這樣有目的地滲透閱讀策略,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過程滲透閱讀策略
在閱讀過程中及時指導學生學會運用scan這一策略來快速搜索信息。這樣開門見山的開頭,既提高了課堂效率也保證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得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指導。避免了閱讀策略與閱讀過程的割裂。
(三)直接明了地指導閱讀策略
閱讀材料要求滲透預測策略。在學生閱讀中及時指導學生運用策略閱讀文章,學生每做一次預測之前,打出提示語(Tip1: Reading strategy-making prediction.You can predict from the title and the given pictures .)簡潔明了地告訴學生這一步怎么做。而且在結束時直接明了地告訴學生他們可以根據以下三個線索進行預測:1.文章插圖 2.文章標題 3.關鍵詞.
總之,在這次學習中我學到如何上好一節閱讀課,也學到了通過滲透閱讀策略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既要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有要進行語言輸入,還要培養學生語感。任何閱讀策略的訓練和語言的輸入都應該從閱讀材料的題材、體裁和語言特點出發,由此確定課堂策略訓練的側重點,合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全面達成各項教學目標。在閱讀實踐中科學使用閱讀策略,必能幫助學生有效獲取信息,并不斷開闊視野,深化思維,提升閱讀能力,并從閱讀中獲得樂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