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中深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知語言知識、英語知識結構的重要意義,并結合英語本身的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不斷深化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以提升英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英語知識結構;英語教學;路徑
當前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經濟活動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英語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及國際交往合作的重要工具,通過英語教學,提高人才的英語知識與技能,對促進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走向國際化有著戰略性的意義??v觀當前我國的英語教與學,不難發現反復強化訓練的現象較為普遍,學生通過死記硬背進行機械性學習,教與學的效果有待提高。如何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是當前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英語教學中深化學生知識結構的意義
每位學生的知識結構都經由知識吸收、知識整合、知識內化相互轉化并發展而來,體現了學生個體與外部生態環境的碰撞效果,可以說學生的知識結構是較為獨立的整體,基于不同教育生態環境的作用,其表現也有所差異,而同一教育生態環境下,不同學生個體的知識結構也具有不同的特點。當前社會進入知識爆炸的大數據時代,知識的規模、數量增大,更新速度極快,人們只有具備識別和處理各類知識信息的能力,才能較好的適應當前時代,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基礎之上的。英語學習同樣如此,面對內容繁多且較為分散的知識點、語言點,學生不僅要掌握堅實的基礎性知識,也需系統掌握基礎性技能,使各類知識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形成知識結構,才能更好識別和處理英語知識信息,促進知識向技能的遷移和轉化,提升英語學習的效果。然而大學英語教學尤為強調“聽、說、讀、寫、譯”方面英語技能的培養,對理論文化方面的知識不夠重視,且英語考試的方法及手段也較為傳統,應試目的較強,致使學生知識廣度不夠、知識結構不合理。英語教學中深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于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結構化的知識和思維參與技能,形成批判性思維和外語思維,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二、深化學生英語知識結構的路徑
(一)將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
如果說能力結構是英語教學的核心,那么知識結構則是課堂教學的框架支撐,英語教學中,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能夠進行有效地交互轉換,在轉換交替的過程中,實現因材施教及教學的相互促進,以提升教學的效果。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習慣先講解知識結構,在組織學生聯系知識,提升能力,但由于課時的限制,二者難以實現有效的交互轉換,因而教師應對英語知識體系進行科學地整合,酌情舍棄一些不重要的內容,提煉出聯系緊密的知識結構及能力結構,可以根據需要將整合的知識內容制成系統且完整的知識結構圖,借此將新舊知識整合起來,幫助學生梳理英語內容知識,重構知識的網絡,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及記憶,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結構的同時,能提升相關的能力,改善學習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詞匯時,教師重點講解詞匯的詞性、發音等知識結構,并將相關的詞匯整合成形象、醒目且具有較強邏輯性的知識結構圖,構建圖式化的詞匯群,使學生建構起有益的知識結構,并通過有效的理解、區分并掌握詞匯,繼而開展拓展訓練,培養學生對詞匯的運用能力。英語教學中將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二者的交互轉換,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而且有助于促進知識向技能的遷移和轉化,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中滲透多學科知識
知識經濟時代下,知識更新、發展、變化的速度加快,英語教材是英語教學的知識載體,盡管也在不斷更新,但仍會由于篇幅、編寫及使用周期等諸多因素而趕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英語教學中滲透多學科知識,不僅能有效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實現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而且能使教學顯得更為緊湊,有效地深化了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英語教材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涵蓋了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諸如科學、文化、信息技術、民俗、名人作品、宗教等等,在教學中,教師應突破英語學科的思維定式,整合并滲透多學科知識,營造充滿活力及情趣的課堂,拓展并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這就需要英語教師不斷、自覺地吸收各科新知識,廣泛涉獵有價值、具有先進性的知識,包括天文地理、歷史現實、文藝體育、宗教哲學、自然社會等,同時緊密結合社會生活,對這些知識進行消化并提煉,去粗取精,在教學中找準學科之間的結合點,新知識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切入點,有目的、有方法地自然穿插并適時滲透知識內容,將與時代發展、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靜態的教材知識轉變為動態的知識,提高英語教學的生機和活力,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深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提升英語教學的效果。
(三)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
英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深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不僅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還需切實體驗知識和原理。當前互聯網已得到普及英語,教學課在課堂中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科技手段,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形象化,加深學生的理解及記憶。教師還可通過問題啟發的方法,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的中心問題,圍繞問題予以闡述,形成問題之間相互聯系的知識結構,啟發學生思考,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將任務教學引入到英語課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及目的,給學生布置一些能深化其英語知識結構的任務,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自行獲取信息,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及構建。總之教無定法,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及實際情況,結合自身教學風格,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在有限的學時中達到教學的目的,提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永青,李玉云,康卉.近十年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01)
[2]孫寅.英語教學中知識結構輸入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2011
作者簡介:張曉林(1978)女,籍貫:山東,單位: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職稱職務 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