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世友
(重慶市萬州區培文中心小學)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教育教學的實施需要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豐富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資源,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及解決數學問題的有力工具,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教學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教育教學的實施需要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資源,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及解決數學問題的有力工具。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下,教師通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在臺下被動地接受知識,形成滿堂灌教學,這種舊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減少了學生對數學問題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情形,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阻礙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把信息技術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非常有必要。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教學環境呢?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動力,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成績自然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這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的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好奇,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創設一個探索型課堂環境,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
當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大部分是以靜態展現的,即使有一部分內容帶有插圖,但是也很難幫助學生理解。特別是一些概念的形成、規律的發現、結論的推導,教師基本上是通過口頭描述,然后再通過教具進行演示,這時學生完全是被動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缺少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機會。但如果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就可以順利解決上面的難題。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構建一個探索型課堂環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仔細觀察,勤于動手,認真思考,概括和歸納出知識要點,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自主學習知識。
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利用多媒體課件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鮮艷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多樣的刺激,使學生正確認識了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并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長方體表象。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動手操作的課件,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初步發現長方體的特征。當學生點擊長方體的面時,長方體的六個面就會出現三種不同的顏色,然后相同顏色的面就會慢慢重合。當學生點擊棱時,課件同樣會出現三種不同顏色的棱,然后相同顏色的四條棱慢慢重合,非常生動地說明了長方體的十二條棱可分成三組,每組的長度都相等。
由此可見,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培養了學生注意力和觀察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
三、創設一個模擬的實踐活動場景,讓學生掌握學法
實踐是認識事物的源泉,反應在數學教學中,實踐就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開始,學習數學知識離不開實踐。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需要重視數學實踐活動。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數學實踐活動往往只能在模擬的情境中進行。
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虛擬實踐活動場景,為學生提供現實中較難體現的場景。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從旁指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獲取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豐富經驗,建立知識框架。
教師在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時需要注意一個問題:由于學生的基礎和條件不同,教師在構建平臺時,要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安排,進行因人而異的教學。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有利于豐富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資源,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及解決數學問題的有力工具,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陸文照.信息技術與農村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J].小學教學參考,2017(3).
[2]趙方正.淺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7(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