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靜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義烏小學)
摘 要:教學的有效性包含三種含義:速度,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要少;結果,發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或取得的成績要顯著;體驗,所伴隨或生發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雖然,課改讓課堂變得“熱鬧了”“精彩了”“現代化了”,但也發現“縹緲的東西多了,有底蘊的東西少了”。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很有必要思考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提高;有效性
一、提高自身的素養與教育教學能力
人所共知,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教師要用富有情感的語言感染學生。教《再見了,親人》由于平時的生活和課文中描繪的情境有著很大的差別,課的導入時,我以低沉的語調、肅穆的神情、緩慢的節奏進行聲情并茂的描述后,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似的情境,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了角色,對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的習慣。語文學習習慣包括: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三、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記得教《給予樹》這篇課文時,我把課題板書完后,指著課題問:讀完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發現?學生沉默了一會兒說:“課文是寫一棵樹的。”“課文寫了一件很感人的事。”這個同學還準備繼續往下說,我趕忙用手勢制止了,課題里的難讀字都沒解決,怎么可以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呢?“‘給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應念‘ji”。終于回答正確了,這個答案等得好辛苦。很明顯,我的課堂提問是低效的。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可見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的地位有多高。
這次課堂之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提問。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提問更加有效?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提問要有利于課時目標的落實;教師應該提高問題的思維容量;提問要拓展,延伸課堂。
1.提問要有利于課時目標的落實
還是《給予樹》這個例子,課的開始,如果我這樣問:同學們,“給”這個字你們知道怎么讀嗎?還有一個讀音你們會讀嗎?學生就會很快進入狀態,掌握這個多音字。課堂的有效性不就提高了嗎?
2.教師應提高問題的思維容量
一位特級老師教學柳宗元的《江雪》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這么寒冷的下雪天,老人真的是在釣魚嗎?”學生甲:“老人感到十分孤獨、寂寞,因為詩中每一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學生乙:“我覺得老人在磨煉自己的意志,因為天寒可以鍛煉人。”學生丙:“不,他是在釣一個心中的春天!”一個到位的提問,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是廣闊、自由的。可見,如果沒有教師的有效提問,就沒有學生再度探究的興趣,也就不會有課堂生成的精彩。
我在教《父親的菜園》時,進行了成功的嘗試。通過父親菜園的前后對比,感受父親菜園發生的變化,從而感受父親不畏艱辛、堅韌的品質。第一個問題:現在,父親的菜園是什么樣子的?(土壤肥沃,菜園碧綠),我就板書:肥沃,讀課文中相關的語句。第二個問題:父親的菜園原來是什么樣子的?板書:貧瘠。找出相關的語句。讀肥沃與貧瘠,發現變化。由貧瘠的死黃土變成了肥沃的菜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而然地引到,菜地為什么能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地的?學生從各個方面談出自己的感受,父親的品質深入學生心中,升華成自己的理解:有志者事竟成。付出努力總會有收獲的。
小學高段,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學習內容多,更需要教師的提問有思考的容量。
3.提問要有拓展性,要延伸課堂
課時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人教版教材都是按專題組織單元,像十二冊的第二單元“民風民俗”,學習了第六課《北京的春節》后,我設計了這樣的拓展性問題:其他地方是怎么過年的?你還知道哪些民風民俗?學生充分了解了以后,增加了對這個單元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后面課文的時候,大大增加了教學容量,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不僅要把課外資源引入課堂,還要把課堂學習引向課外,加深課內所學。學習豐子愷寫的《手指》后,課堂延伸題:能不能學習作者的語言自己也去寫一寫身邊普通的事物。就有學生這樣寫筆桿:筆桿受得苦最多了,萬一她肚里沒有食物,就得硬塞進去。肚子一下子撐得滿滿的,一下子又空空如也。這就好比填鴨,能不苦嗎?她在填肚子的時候,身體還得被狠狠地按來按去,這萬一吃進去的食物不對味了,還得吐出來,洗來洗去,把胃沖個干凈,別提有多苦了。有效的課堂延伸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有效的拓展提問、課堂延伸可以把學生帶入更廣闊的天地,這也將是我提高課堂效果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路光明.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6.
[2]金利嶸.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分析[J].教育,201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