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勒漢呷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師完成其“傳道”、“授業”、“解惑”任務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完成學業,發展智力,豐富情感,形成高尚審美情操的主要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保證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師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和科學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策略和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師完成其“傳道”、“授業”、“解惑”任務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完成學業,發展智力,豐富情感,形成高尚審美情操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我認為,保證學習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師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前布置學生預習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搜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本相關的大量信息,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二、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主張“教是為了不教”;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師的責任是“教學生學”;教學改革家魏書生教改的核心經驗也是教師應堅持指導學生自學。由此看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育者,是主導,教師的任務是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精講多練、重點突出、中心明確、言簡意賅、能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保證課堂練習的數量和時間,而且要講究練的方法和保證練的質量。只有將講授、閱讀、聽說和練習巧妙地搭配起來,才有利于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做到懂、熟、會。學生是受教育者,是主體,他們和教學的成敗息息相關,因此他們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然而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質量都有賴于教師的教導,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學會預習、聽課、記筆記,指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復習功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了這些,課堂教學效率才可能穩步提高。
三、進行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問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引言,是激發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教學檢測的手段。提問的質量制約著教學進程能否推進,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要運用好提問,應當注意這樣幾點:
1.提問要有計劃性。一堂課要提問幾個問題,對于所提問題的切入角度都要進行精心的構思。先問什么,后問什么,教師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劃。提問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教師思路明晰,也對學生思維起著潛在的導向作用。
2.提問要有啟發性。提問要促進學生思考,要減少或避免走過場的應答式提問——簡單地問“對不對”、“好不好”這種應答式的提問,思維的含量很少,表面熱鬧,價值不大,而這樣的提問在教師實際課堂教學中大有存在。
3.提問要難易適度。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可過淺,以免走過場;又不可過難,以防學生茫然失措,產生畏難情緒。教師應把大的、難的問題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以減小每次提問的難度,減小提問之間的坡度,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
四、靈活處理教材,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上語文課,首先當然需要對教材作一番處理、而為何靈活處理當然頗有講究。如新課的“開啟”要扣人心弦。可用之招:其一是巧設懸念、激發興趣。讓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引導學生帶著懸念,生動、積極地學習,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性認識。其二是活變題目,以點帶面。加深印象,這樣點面結合,既注重了閱讀訓練,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創新意識。其三是創設情景、醞釀情感,為使學生盡快地感知教材,教學過程中力求醞釀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和情緒。
五、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老師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成其為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六、留心教學中的反饋信息,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因材施教。
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依照絕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水平來授課。在一個集體中,學習成績有優劣高下,沒有誰能真正做到齊頭并進;但是作為一種教學,卻必須關注全體,關心個體的存在、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乃至動機、效能等等。我們反對獲取沒有差異的優秀,但是卻不能聽任差異走向極端:我們追求的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進步,是獲得知識能力與情感的和諧提升。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珍視每一位生命體的存在,尊重每一個學生原有的學習起點,敬重每一次學習所獲得的進步,即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但每個學生在學習上又各有差異,因此,要通過研究反饋的信息,及時掌握情況,采取及時的矯正、補救措施,以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整體提高。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只有做到以上幾個方面,珍惜每一堂課,善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暫時落伍的學生:給他們多一點自主學習的時間,解放他們的嘴,讓他們朗朗閱讀,讀出屬于他們的自信來;解放他們的手,讓他們手腦并用,邊寫邊記,在嘗試中超越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養,面向全體學生,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成為現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