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寶艷
摘要:建構主義告訴我們孩子是帶著豐富經驗走進課堂的,在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和珍視孩子的閱讀體驗。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把生活作為孩子學習的源頭。讓語文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諦,給語文課堂插上生活的翅膀。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體驗感悟;精彩
一、前言
民主主義教育學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為孩子現在生活和身心發展做準備。”這就告訴我們生活是孩子們認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孩子們生存發展的源泉。老師在授課過程要中注意運用媒體手段將情景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生活、探究生活、感悟生活,并激發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情感,從做中學。
二、運用多媒體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意運用多媒體來連接教材與生活,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節課時,我先讓多媒體呈現許多小魚被困在海邊淺水洼里,太陽一曬,淺水洼里的水被曬干,魚就會干死。小男孩彎腰,撿魚,扔回大海的行動畫面。然后讓學生通讀課文并列舉自己愛護小動物或者知道別人愛護小動物的事例。我還用多媒體列舉了很多社會上愛護動物實例,并向孩子們介紹了動物保護協會的情況。本課在教學中注重了運用教學媒體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文中小男孩的行為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讓孩子在頭腦里樹立珍惜生命,愛護動物的情感價值觀。本節課老師并沒有怎么多講,學生就已經領悟了本課中心內容。
三、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情感體驗,運用多媒體引導并幫助孩子們樹立對事物的正確情感態度,激發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
生活是孩子智慧的源泉,生活孕育著無窮的寶藏。只有把教學根植于生活,為孩子插上一對生活的翅膀,孩子們的興趣才能永遠煥發生機,孩子們才能在快樂愉悅中去學習,孩子的靈感才能像噴泉一樣迸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珍愛童趣,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感受,適時培養孩子們正確的情感態度。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這節課時。我首先用多媒體呈現了一幅青蛙跳出井口的圖畫,在孩子們觀看了圖畫后,我立即拋出了一個問題:小青蛙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它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大家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后會看到什么呢?孩子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發言:有的學生說看到美麗的花兒;有的同學說會看到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有的同學說會看到川流不息的小汽車;有的同學說會看到充滿朗朗讀書聲的校園。有的同學說會看到秋天農民伯伯豐收的景象等等。我傾聽到的都是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我話鋒一轉,我覺得青蛙有可能在跳出井后沒有看到你們說的這些美麗的景色。孩子們一愣,然后雙眼充滿好奇疑惑,我利用孩子們的認知沖突趁機引導。運用多媒體呈現出一幅幅畫面: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烏黑的河水,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尸體;大片大片樹木被砍伐,使鳥兒失去了美麗的家園;林立的煙囪冒著黑煙;捕蛙人正在捕捉它的同伴,并殘忍的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等一系列畫面,還讓學生做了補充,學生們面對上述現象都很氣憤。我趁機問學生,如果青蛙看到這些現象,它還愿意留下來嗎?學生說青蛙會回到井里去。我接著引導,那么我們用什么方法把青蛙挽留下來呢?讓小青蛙與我們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學生都積極踴躍的起來回答問題,有的說看到有人再捕殺動物,我們就報警抓他們;有的同學說我們要搞好保護動物的宣傳;有的同學說,我們要保護好動物們的家園,不去砍樹破壞它們的家,也別把它們的家能臟了。有同學說我還要告訴身邊的好朋友、叔叔、阿姨們,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保護小動物……我在學生都發言完之后,趁機總結升華說:同學們說的太好了,只要我們所有的人攜起手來保護動物的家園,真心的去關心愛護他們,小青蛙會很高興的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積極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在此過程中實現了學生對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避免了空洞的說教。我認為這節課是非常成功的。
四、運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教學成為學生認識生活與探究生活的過程
我們的教學就是為了孩子們以后更好的生活,關注生活,讓語文教學處處洋溢著生活的氣息,本身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把孩子當成完整的人、正在發展中的人的體現。例如,我在學習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菜園里》這節課時,我先運用多媒體呈現了一片郁郁蔥蔥的菜園,然后導入說,我們一年四季經常吃這些蔬菜,它們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同學們想認識它們嗎?然后又讓學生根據果實來辨認蔬菜。并在每種蔬菜下面注了拼音和名稱,讓學生大聲讀。我對讀錯的同學給予及時糾正。然后我又出其不意的把事先準備好的蔬菜拿進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學生像一群快樂的鳥兒飛向了蔬菜。學生有的看,有的摸,有的放在鼻子上聞一聞。孩子們在真切的感受中認識了這些或陌生或熟悉的蔬菜。但我為了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課文,將自己的收獲暢快地表達出來,接著又引導“你們剛才認識了那么多的蔬菜,誰愿意說說它們?說說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覺到的,你愿意說哪個就說哪個!”孩子們的興趣更高漲了,一個個的躍躍欲試,有的說我剛才認識了茄子,有長的,也有圓的,真是奇妙;有的說我認識了黃瓜,它的中間長滿了的刺,摸一摸還扎手呢;有的同學說我認識了豆角有長的像一條繩子,也有扁的像大刀的形狀;有的同學說我認識了西紅柿,不僅顏色好看,聞一聞還有香味呢。
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不要拘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那充滿童真和想象的思維在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中遨游。在自己生活體驗的天地里學習新知,體驗感悟生活,學做生活的主人。只有讓語文教學扎根于生活這片沃土,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語文教學才能真正的開花結果。課堂才能真正因生活而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