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賢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又名知行,安徽歙縣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師從杜威、孟祿等教育家,先后推行平民教育、鄉村教育、普及教育,提倡國難教育運動,創辦了南京曉莊鄉村師范學校、育才學校、重慶社會大學等。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于中國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創立了許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論。生活教育論是陶行知的教育基本理論,它的理論體系奠定于曉莊學校的辦學實踐中,并在后來的普及教育、國難教育、戰時教育、民主教育等一系列試驗中,不斷加以豐富和完善。他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涵蓋的創造教育、生活教育、育人目標,對于推動當代的教育改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創造教育的現代價值
陶行知重視創造教育,不僅撰寫了《創造宣言》《創造的兒童教育》和《創造的社會教育論綱》等創造教育專論,而且在其大多數教育論著中都論及了創造教育問題,尤其是兒童創造能力的培養。所謂創造教育,即是培養民族活力的教育,培養學生“獨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在教育教學當中,陶行知非常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結合起來。他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主動地追求,要求教師使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是最具有批評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教育開拓者。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啟發我們現代的教育工作者,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首先要真誠地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兒童,發現兒童的無限潛能,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貫徹理論與實踐結合和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引導,因材施教,以創造性的教學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的學生。
二、生活教育的現代價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響,源于對中國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長期的辦學實踐。所謂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釋,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實質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其中包括三個有機聯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體論。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當今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也可以采用陶行知所說的:“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的領域論。陶行知指出:“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論,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其基本特征是以“做”為教與學的中心,強調“重知必先重行”。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彌足珍貴,是中華民族極其珍貴的教育富礦,對于我們今天正在開展的新課程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就要求我們科學地遵循教育和教學規律,適應時代和社會需要,建立一種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結合的新教育。現代教師應該充分地運用“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如口語交際教學中,可先給學生創設好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交際,通過親身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變化,進而達到體驗生活的目的,然后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交際,既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又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習作中,則可以通過先活動(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再進行聽說訓練,最后寫一寫,孩子有了切身體驗后再去寫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要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育人目標的現代價值
陶行知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我們教書育人的目標。”“真人”即是陶行知最根本的育人目標,其在陶行知的思想體系中,指求真實干、忘我為公、為民服務、為民謀福利的有用之人。陶先生用一個“真”字指明了現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質的屬性。教師作為現代進步教育思想的實踐者,應牢記陶行知先生的話,以“真”字作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書育好人。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觀點多元的當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現實意義。當代的青少年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學生所接觸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識,瞬息萬變。面對這些,學生既感興趣,又難以招架,于是困惑、迷惘。對于學生來說要把人生發展近景和遠景正確結合起來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擔負起應盡的職責,幫助、教育、引導和正面鼓勵他們,促使他們樹立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以及在這種人生觀指導下所建立起來的道德、品質、意志。當然,陶行知也明確地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育人目標培養出來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含義非常簡單,崇尚真善美,反對假丑惡,實現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歸人性,煥發童真。
在當今社會要實現這樣的育人目標,教師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陶行知在《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中說:“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就地位論,好學的教師最為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換句話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因此,一個優秀教師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增加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發展。
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矢志不渝地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賦予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新的時代內涵,要學習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豐富的教育遺產,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種者、人類文明的傳遞者,真正做到學做真人,教人求真。
在當今新形勢下,我們研究陶行知思想,就是把陶行知思想同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結合起來,更新教育觀念,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規律,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因此,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當前的教育改革,對于促進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策略方法的轉變,促進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的結合等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