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菁
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小學生品德培養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讓他們在參與生活、社會等德育實踐活動中得到體驗和感悟,進而內化成品德和品格?;顒邮怯行У掠妮d體,活動是德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學校應讓德育回歸現實生活世界,使學生成為德育的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實踐活動從中獲得直接經驗,讓每一個活動都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動、震撼和啟迪。因此,學校要為學生搭建更多的活動平臺,開展多姿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理、踐行,從而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一、小活動顯大德育,開展多元主題班會活動
主題班會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是學校一門德育校本課程,對學校的德育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每周都安排一節主題班會課,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小德育活動。通過主題班會課,班主任可以在一定時期圍繞特定主題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一種柔和、生動和有效的方式向學生滲透正確的思想和理念,相比簡單的說教,更能促進學生品德的形成,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如果班主任能及時了解班級的情況,準確把握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精心準備,周密安排,創新教育方式,將會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一節好的主題班會課會讓學生終生受益,能讓德育由單純的說教轉變成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流,讓學生以一種和風細雨、愉悅的方式明白道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素質,從而達到小舞臺大效應的作用。如可以設置學會感恩的 《念親恩》主題班會,培養團隊精神的 《感悟團隊》《溝通,從心開始》主題班會,培養自信心的 《超越自我》《為自己加油》《做幸福的使者》等主題班會。內容豐富的主題班會將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挖掘節日文化內涵,開展多彩主題系列活動
每逢重大節日和紀念日,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為主線,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的系列品德教育活動。
如國慶節期間,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去年學校邀請了北京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復員戰士進行了“國旗在我心中”的活動?;顒又校爢T們進行了標準規范的升旗儀式以及展旗、隊列表演,隊長還在會上作了生動、精彩的報告,傾述了他們對國旗的熱愛之情。隊員們對國家、國旗的熱愛之情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有的學生還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這樣的活動對師生們而言是一次生動、感人的愛國主義教育。今年我校又開展“歌頌祖國 詩文伴我成長”的主題活動,讓全體師生以詩文朗誦的形式表達對祖國的愛。
5月份結合母親節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從小培養學生有一顆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學校邀請了專家面向全體學生和家長舉辦了以“媽媽,我愛你!”為主題的演講會,感人肺腑的演講讓在場的家長和孩子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次活動讓孩子們知道感恩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天下父母心”“百善孝為先”。學生在感受愛的深沉與偉大的同時,體會到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懂得了“幸福”與“擔當”。
每年的元旦,學校都進行中華經典美文、詩詞的比賽,培養學生體會中華審美文化的獨特內涵,熱愛中華民族優美的傳統文化,確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這些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節日主題活動,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逐漸形成。
三、拓寬德育途徑,開展生動課外實踐活動
課外實踐活動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通過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能獲得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技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促進身心健康。生動活潑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可以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體察生活的脈搏,拓展文化視野,有利于形成高尚道德情操。
每學期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學生知道黨的歷史,了解中國革命的歷程,學習革命先烈、英雄的先進事跡。為了體現德育的主體性,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班隊會都讓學生結合主題進行主持演講,讓每個孩子都有上臺發言的機會,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
“警校共建”是我校德育課外實踐活動的有利資源。學校與廣東省武警一支隊四中隊(“馬口滅火英雄連”)軍民共建已有二十多年,每年警衛連派戰士到學校進行隊列表演以及軍訓活動,送課到校,給師生上國防知識、法制教育課。每年春節、八一建軍節,由教師、少先隊員、青年教師、團員組成師生慰問團,帶上精彩的節目對機場警衛連的全體官兵進行節日的慰問,并舉行聯歡活動,共享軍民漁水情。學校定期組織各年級學生參觀警衛連的榮譽室,學習“馬口英雄連”為保護國家財產,不怕犧牲的英雄事跡,參觀他們的軍營和內務,學習他們紀律嚴明、生活嚴謹的作風。每年四月份學校都組織學生參加“馬口英雄連”的掃墓活動,緬懷革命先烈,讓學生在活動中開拓視野,并從中得到愛國主義教育、法紀教育、國防教育等。
四、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讓德育活動回歸生活
我校地處白云山附近的蕭崗地區,這里的“蕭崗菜心”馳名中外,還流傳過一個美麗的傳說,但現今由于環境的變化以及當地經濟的發展,“蕭崗菜心”已消失。這是一個全體師生都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引發起我們對“蕭崗菜心”的研究,于是確立了以《尋找“蕭崗菜心”》作為校本課程進行開發,這一課程包含著許多的自然與社會因素。學校以辦學理念為指導,把開發“尋找‘蕭崗菜心”這一校本課程作為德育活動的平臺,以“尋找”為主線,分層實施。對于低年級學生,讓他們以看連環圖、聽故事等形式了解“蕭崗菜心”的來歷,以此了解當地的人文文化,激發他們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對社會、對自然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對于中年級學生,讓他們通過對老農進行“專訪”“實地考察”“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等形式鍛煉搜集、整理、分析、處理信息以及交往合作能力。校本課程的實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探究的平臺,讓學生了解家鄉,學會調查,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激發他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對于高年級學生,讓他們通過“深入調查、合作,學會參與實踐活動”等形式,提高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以及保護環境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確立環保意識,養成探究的習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信息和經驗解決問題的技能。整個校本課程的實施形式是生動有效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鍛煉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異彩紛呈的活動是學生形成高尚品德的催化劑。德育的效果如何,關鍵是看學生能否把活動的精髓內化為自我的品性,實現知行合一。多姿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變,從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