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華
引子
麥某是一個不好對付的學生。初一時,同學欺負他,他不敢吭聲;終有一回,忍無可忍,奮起反抗,把經常欺負他的兩個同學打翻在地,旁人不敢吭一聲,可以想象當時場面之激烈。初二時,與班主任發生沖突,破口大罵,逼得班主任淚眼相向,自此,其他任課老師對其避而遠之。
“法西斯”與“反法西斯”
初三還讓學生寫周記,這是我做班主任的習慣。照例,課代表把上周的周記抱過來了,順口說了句:“老師,麥某也交周記了。”我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這可是他第一次交周記。他的周記針對我在上周班會上講的內容,這樣寫道:
……我這個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點絕的。在學習上是,在生活中也是。當然,是好事壞事就另當別論。我愛和一切事物對著干,包括人,也包括您。近期老聽您提法西斯主義,那我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來搞反法西斯主義……
耐心看下來,我覺得好笑。不怕你對抗,就怕你不說,只要你說出來,我就有辦法讓你乖乖地跟著我走。既然喜歡這樣,我就針鋒相對地寫下了自己的批語:
如果你和學校的制度對抗,可就得不償失了。但如果你能從“反法西斯主義”的角度提升一下自己,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周記發下去后,本想看他會有什么行動,結果幾天下來,他都沒有動靜,上課還是插嘴,作業還是不做,看來這對抗是注定要進行下去了。
教壇閑聊
周六上午活動課,教室。三三兩兩的學生在扎堆聊天,也有一些在做作業。
我坐在講臺前低頭寫著一些東西,有幾個好奇的女生在邊上看著問著。這時,一句極其粗俗的話從我的正前方轟過來,是他——麥某。我抬頭,盯著他,一直盯著,不說話。他似乎也感覺到我眼神里的不滿,不是特別情愿地坐了下來。我繼續做我的事。
“老師,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抬頭一看,原來麥某不知什么時候站在我面前看我寫東西了。
“行啊!”
“看你老是不停地寫,有什么用?。俊?/p>
我回答他,這是自己的工作心得,有點感受就記下來,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是個參考。順著話題,他問了很多感興趣的問題,特別是對我求學階段的生活。既然問了,我也跟他說了自己較艱難的求學經歷。談話大約進行了二十幾分鐘,基本上是他問我答。在回答時,我有意識地進行了一些擴展,加進了一些勸慰性的話,也不管他是否接受。還好,他整個過程都特別友好,沒有了以往與他談話的愛理不理。
最后,他突然像是發誓愿一樣地說:“老師,我要破學校一項紀錄?!?/p>
“什么紀錄?”我問。
“我要做學校第一個獲得物理競賽全國一等獎的學生?!?/p>
“好啊,我支持你!”
下課鈴響時,他破天荒地說了一句:“謝謝老師?!?/p>
聽到這話,我心中一喜。
有戲!
特寫閃回
周記閃回:
10月25日 論抄作業
對只抄答案的反感,對抄方法、思維方式的贊賞,但表示他自己絕對不抄作業的思想。
10月31日 對自己負責
分析了自己的學習現狀,認識到自己理科好文科弱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認為要對自己負責,就必須全面發展自己,要揚長避短。
11月11日 提建議
針對初三生活的緊張單調,他建議在活動課時組織一些能緩解緊張情緒的活動。
……
課堂閃回:
語文課,不再插嘴,很專注地聽課,聽到精彩處,還露出微笑。
英語課,廖老師說他背單詞特別快,但還會插幾句嘴。課后叫他補默寫比較自覺。
化學課,往往是他反應最快,回答問題會舉手。
……
教室走廊閃回:
鏡頭1:我和他,我靠著欄桿,他肅立,雙手背靠。主題:早讀要早點到,不要遲到。他微笑點頭。
鏡頭2:我和他,我靠著欄桿,他肅立,雙手背靠。主題:請他做公物管理員,要做好。他微笑點頭。
鏡頭3:我和他,我靠著欄桿,他肅立,雙手背靠。主題: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理科上。他回答:不行,我喜歡理科。
鏡頭4:我和他,我靠著欄桿,他肅立,雙手背靠。主題:做值日班干,要以身作則。他微笑點頭。
……
巧移電腦,順勢拋目標
寒假才幾天,我就接到麥某媽媽的電話。麥某放假哪都不去,就在家中玩電腦,麥某父母希望我去他家里說說他,因為他在家里經常說我對他有多好。
機會來了,去!
帶上期末考試成績表,在一個晚上,我來到了麥家。
麥某父母開心得不得了,連聲道謝,還請來了舅舅助陣(我事先交代麥母叫來的)。麥某一直笑著,臉都紅了,規規矩矩地遞上水。
分析情況,說優點,談不足,一切都是按著程序走。
切入正題。我故意慢慢地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很激動,對麥某在家只顧玩耍的行為表示了自己的不滿,說是不敬長輩,不孝順。一邊說一邊看麥某的表情,發現他慢慢地低下頭了,便趁機提出要求:讓他舅舅把電腦搬走。
麥某似乎不愿意,嗯嗯嘖嘖了幾聲。我馬上拋出另外一個重磅炸彈——目標:考上區內最好高中。然后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讓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一個多小時的家訪效果良好,電腦當場被搬走。
開學不久,他媽媽打來電話說,寒假他基本上都在家學習。
全國一等獎,換來靦腆一笑
那年五月的一天,全國物理競賽的成績出來了。果真,麥某獲得了全國一等獎。當消息在老師中間傳開時,大家都驚嘆不簡單。我坐在辦公桌前,戴上了耳機,放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眼睛盯著屏幕,內心十分平靜。因為我更開心的是他現在的優秀表現——
他已經組織了一個學習興趣小組,愿意為同學解決一切理科問題。
他為了幫助同學提高理科成績,自己從網絡上找來題目,給同學做并且詳細地解答。
課堂上,他對別人的插嘴極其反感,總是要進行制止。
他很愿意接受英語老師的輔導,還經常問英語老師問題。
……
當我課間到教室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全班同學鼓掌、尖叫。他坐在那里,很靦腆地笑了,沒有一點以往的囂張。
尾聲
那年9月4日晚,我在準備著新一屆初三的材料。
隱身的QQ閃動了一個頭像,點開,是麥某。
對話框里顯示著:
老師,提前祝你節日快樂!以前跟你作對,認為是一種樂趣;現在,對你有一種崇拜,這是另一種樂趣,一種無法割舍的樂趣。
我回答:謝謝。希望能在新的學校表現更好,不要錯失了每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特別要注意處理好和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
麥某:我會的,不會讓你失望的。三年后,看我的!
我沒有再回復??粗@話,我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