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劉霞



【摘要】 目的:研究對于先天性耳前瘺管反復感染患者提供全面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將筆者所在醫(yī)院于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67例先天性耳前瘺管反復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為其提供常規(guī)藥物治療手段及護理模式,另67例患者作為研究組,為其提供全面護理干預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度、日常生活質量評分、疾病治療有效率、疾病治愈用時及接受手術率。結果:對照組患者對于疾病治療總有效率為74.63%,研究組為92.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的總滿意度為70.15%,研究組為97.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疾病治療痊愈時間為(12.05±1.05)d,接受手術治療為17例(25.37%),研究組則分別為(9.20±0.87)d、44例(65.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日常生活、生理職能、軀體健康等指標評分均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先天性耳前瘺管反復感染患者提供全面護理模式,患者主訴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總滿意度評價較高,且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評分較高,患者治療有效率較高,疾病治愈用時較短,接受手術治療例數較多。
【關鍵詞】 耳前瘺管感染; 護理干預; 治療效果; 并發(fā)癥; 生活質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5-0082-02
先天性耳前瘺管感染疾病屬于五官科常見疾病,主要發(fā)病部位為外耳部,屬于遺傳性疾病,為先天性耳部畸形,主要在胚胎時期即形成,日常生活中多無癥狀表現,偶可感受到局部刺癢,擠壓時出現分泌物,性質為白色,聞之呈臭味,無癥狀表現時對患者生活無影響,一旦出現感染表現后,出現瘺管周圍皮膚紅腫、患者主訴疼痛,產生炎癥表現,嚴重者出現膿腫表現[1-2]。針對此種情況應為患者提供切開引流治療及護理服務,且患者感染反復出現,需接受長時間的換藥治療,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與外在形象,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情緒及治療配合度不高情況,而為此類患者加強護理干預措施十分必要[3]。本文研究對于先天性耳前瘺管反復感染患者提供全面護理模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yī)院于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67例先天性耳前瘺管反復感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為其提供常規(guī)藥物治療手段及護理模式,另67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中男48例、女19例、年齡20~44歲,平均(31.2±4.8)歲,發(fā)病部位包括左耳33例、右耳34例,其中2次感染患者29例、3次感染者38例。研究組中男49例、女18例,年齡21~43歲,平均(32.2±5.0)歲,左耳32例、右耳35例,2次感染者30例、3次感染者3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布、發(fā)病部位、感染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耳前瘺管反復感染疾病診斷標準,經視診、臨床表現及主訴等即可確診[4]。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疾病一般護理服務,包括患者入院時為其提供疾病知識宣教,告知感染后疾病進展,為其說明主要治療方式,囑咐患者定期來門診治療的時間,登記基本資料,為其說明家庭照顧要點,飲食注意事項,做好心理護理,告知患者堅持皮膚護理的重要性,為患者提供抽膿治療。遵醫(yī)囑指導患者服用消炎藥物,治療前局部皮膚進行消毒,首先在局部膿腫處選擇最低點做一切口,進行膿液抽吸,醫(yī)護人員應嚴格堅持無菌操作原則,膿液抽吸結束后及時拔針,后選擇氯化鈉溶液進行瘺管腔沖洗,出院后及時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疾病恢復情況,提醒其返院接受后續(xù)治療[5-6]。
研究組患者接受全面護理模式,包括:(1)為患者講解先天性耳前瘺管此種現象形成原因、后期可能出現的情況、反復感染出現后主要治療干預手段、瘺管摘除術過程、對機體產生的傷害及家庭護理要點、傷口換藥護理措施等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認知能力,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2)對于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需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及健康指導,為患者說明手術麻醉方式及手術過程,積極解答患者相關疑問,進行術前心理疏導工作,部分患者對于手術感到緊張及恐懼,擔憂術后效果及對機體的傷害等。護士應針對此種現狀積極為患者解釋,充分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加強護患溝通,了解患者主要身心需求并及時滿足。(3)對于接受排膿處理的患者,需做到徹底引流、反復沖洗、嚴格堅持無菌換藥原則,及時告知患者術后護理要點,囑咐患者家庭護理中可對瘺管進行擠壓,促進膿液流出,囑咐患者夜間休息時可選擇患側臥位。指導飲食多吃蔬菜、維生素豐富的食物,避免辛辣及生冷食物,保證健康生活習慣,需注意洗澡時保護傷口。針對接受治療的耳前瘺管反復感染的患者,應囑咐其創(chuàng)口周圍皮膚用藥涂抹方法、遵醫(yī)囑為患者選擇藥膏進行涂抹,為患者加強健康知識教育,告知其膿腫抽吸及瘺管摘除手術的各自優(yōu)勢,對于術后患者加強院外隨訪護理,通過電話隨訪了解其恢復進展及術后康復要點,積極提供用藥指導。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主要標準如下。顯效:經治療及護理干預后,耳前瘺管局部膿腫表現消失、無滲出物、局部皮膚充血消退;有效:膿腫處經護理后有明顯縮小傾向,分泌物滲出減少;一般:膿腫處有縮小表現,但仍然存在分泌物,需繼續(xù)接受治療及護理[7]??傆行?顯效+有效。了解兩組患者疾病治愈時間及患者手術率。比較兩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總滿意度的評價,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總例數×100%。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表評估[8],指標包括心理狀態(tài)、日常生活、生理職能、軀體健康等,每項指標為25分,得分較高者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評價較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疾病治療總有效率為74.63%,研究組為92.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總滿意度評價比較
對照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的總滿意度為70.15%,研究組為97.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用時及手術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疾病治療痊愈時間為(12.05±1.05)d,接受手術治療為17例(25.37%),研究組患者疾病治療痊愈時間為(9.20±0.87)d,接受手術治療為44例(65.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對照組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相關指標評分均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為先天性耳前瘺管反復感染患者提供全面護理模式,包括入院時健康宣教、心理安撫、膿腫抽吸護理、皮膚消毒、傷口護理、引流護理、飲食要點講解及指導用藥等,大部分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總滿意度評價較高,且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評分較高,患者治療有效率較高,疾病治愈用時較短,接受手術治療例數較多。
參考文獻
[1]李海瀾.保守治療及護理對感染期耳前瘺管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16,14(23):2427-2428.
[2]劉愛清,沈玉蓮,李國紅,等.先天性耳前瘺管術后感染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7):1603-1605.
[3]劉愛清,韓增英,裴濰芳,等.耳前瘺管感染膿腫切開術患者不同換藥方法的效果比較[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4):3589-3591.
[4]謝瓊,佘臘枝,張先群,等.先天性耳前瘺管術后醫(yī)院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3):708-710.
[5]莊漢,王國慶,張其昌,等.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瘺管手術對病變區(qū)皮膚及耳廓軟骨的處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6):26-27.
[6]李會娟.擴大根治術治療先天耳前瘺管伴感染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4):48-49.
[7]郭英.整形外科技術在復雜性耳前瘺管切除術中的應用[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4,41(5):647-650.
[8]任應化.縱梭形切口治療先天性耳前瘺管膿腫35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3):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