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桂珣,彭細香,黃軍,劉衛兵,吳師驥
(宜春市中醫院骨一科,江西宜春336000)
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
陳軍,桂珣,彭細香,黃軍,劉衛兵,吳師驥
(宜春市中醫院骨一科,江西宜春336000)
目的研究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醫學實踐效果。方法選取50例患有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骨折的同時均伴有骨質疏松癥。將患者根據其治療方法,分為人工關節置換組和內固定治療組,人工關節置換組實行人工股骨頭置技術,內固定治療組行股骨近端髓內固定,然后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及患者的臥床時間,并對術前及術后的FRS評分及Har ris評分評析。結果人工關節置換組的手術時間(96.00±31.23)與內固定治療組的手術時間(96.26±30.32)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人工關節置換組的臥床時間(28.11±3.52)要明顯少于內固定置換組(53.16±1.89),人工關節置換組的FRS下降分數為(22.59±11.54),Har ris下降分數為(21.21±6.58);內固定置換組的FRS下降分數為(37.57±21.26),Harris下降分數為(29.12±6.7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FRS評分及Har ris評分降低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合并骨質疏松的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人工關節置換術與內固定相比的手術時間方面沒有明顯差異,但在臥床時間方面具有時間短恢復快的優點。因此,值得在醫學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人工關節置換;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股骨粗隆間骨折”對于老年人來說,是最為普遍的一種骨折類型[1]。隨著我國目前老齡化的不斷加深,股骨粗隆間骨折已逐漸成為我國社會及相關人員熱切注重的問題,和其他股骨骨折情況進行比較而言,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粗隆間骨折患者的年齡層次更大,身體素質也相對很差[2]。而這種情況一般都會采取以往的治療方式,但是這種治療方式需要臥床時間長,而且容易有并發癥,隨著現在醫學的發展速度,手術治療已經有了多種形式,然而在整個醫學臨床中,
采納高效且高安全系數且并發癥少的手術治療方式變得格外重要。本文將50例患有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用兩種治療方式實行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進行治療療效分析,現報道如下[3]。
1.1 臨床資料選取宜春市中醫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中所收治的50例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分別分為人工關節置換組和內固定組,其中,人工關節置換組20例,內固定組30例。所有選取對象年齡為63~79歲,平均(74.5±1.2)歲;男32例,女18例;左側27例。右側23例,骨質疏松患者一般在3級以下都為跌倒所致使的骨折因素。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4]。
1.2 方法通?;颊咴谌朐褐?,應該借助“X線”檢查來明確怎樣的骨折類別,另外借助熟知骨質的詳細情況,確定為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這兩組患者利用“皮牽引”對患側肢體進行充分的制動。在進行診治之前開展“FRS評分及Har ris評分”關節活動能力和其他一些病史的情形。在進行手術前,必須要進行系統的檢查,譬如屬于內科疾病,那么就應該去內科進行診治,在手術之前實施抗菌藥物,在術前40min進行“抗生素預防”并備血[5]。對于患者的麻醉應該運用“全身麻醉”。人工關節置換組麻醉后必須要確?!皞扰P位”,同時開始切開每層同時將“關節囊”充分的展示同時進行縱行切開,進而使髖關節脫位之后進行“股骨頸截骨”暴露股骨頭,充分的解決好“股骨臼”,進行股骨髓開髓,復位骨折后同時展現出構建粗隆,借助骨腔銼擴髓后獲取同時設置假肢試模,同時在明確型號之后選擇相關的型號股骨柄假體用骨水泥固定,把髖關節進行復位,借助實施“無菌”包扎。而內固定治療組進行之后保持“仰臥位”,患者的那一側肢體要內收,明確骨折移位方向后再C臂透視下保持“閉合手法”牽引復位。如果該方法以及手段沒有明顯的作用,可以實施“切開復位法”,選取手術切口并沿股骨干方向打入“導針頭”,并慢慢將隨內釘打入骨髓腔。后面依次按照流程進行直到無菌包扎結束。
1.3 評價指標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并通過“隨訪”的方式對患者手術結束后的臥床時間及并發癥情況進行了解,另外,對治療前后的Har ris評分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文通過研究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臥床時間及Harris評分進行對比,詳細情況如下所示。
2.1 兩組手術時間及臥床時間對比經過兩組手術結束后的對比,發現人工關節置換組沒有多花手術時間,兩組在手術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在臥床時間方面,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表示,人工關節置換組可以在臥床方面減少時間。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人工關節置換組的手術時間(96.00±31.23)與內固定治療組的手術時間(96.26±30.32)相比,并沒有很大差異,但是人工關節置換組的臥床時間(28.11±3.52)要明顯少于內固定置換組(53.16±1.89)。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及臥床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及臥床時間比較
內固定治療組(n=30)96.26±30.32 53.16±1.89項目手術時間臥床時間人工關節置換組(n=20)96.00±31.23 28.11±3.52
2.2 兩組治療前后FRS及Har ris評分下降情況比較根據兩組手術后的對比,發現人工關節置換組患者情況要明顯比內固定治療組要好,兩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表中數據結果可以看出,人工關節置換組的FRS下降分數為(22.59±11.54),Har ris下降分數為(21.21± 6.58);內固定置換組的FRS下降分數為(37.57±21.26),Harris下降分數為(29.12±6.72)。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FRS及Har ris評分下降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FRS及Har ris評分下降情況比較
內固定治療組(n=30)37.57±21.46 29.12±6.72項目FRS下降分數Har ris下降分數人工關節置換組(n=20)22.59±11.54 21.21±6.58
一般對于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來說,之前都是常規的保守診治,該方式不僅會讓患者忍受長期的痛苦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有可能加大并發癥的發生率,所以導致現在此疾病的死亡率逐漸上升[6]。近些年來,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以有效治療股骨粗隆間病患,尤其是一些在老年人身上的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這種方法它可以盡可能減少內固定法帶來的手術風險,并且在手術結束之后恢復的更快。
因此,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很多的臨床實踐顯示人工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中表現的相關意義。因此,通過選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中所收治的50例患有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為本文研究對象,同時按照患者診治手段的差異,劃分為人工關節置換組和內固定治療組,人工關節置換組20例實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技術,內固定治療組30例實行股骨近端髓內固定,然后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及患者的臥床時間且術前及術后的FRS及Har ris評分下降情況。結果得出,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臥床時間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FRS及Harris評分降低情況方面顯示人工關節置換組患者情況明顯要比內固定治療組要好。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其不僅不會影響骨折的愈合情況,還直接減少了因內固定物存在影響并發癥的發生率,當患者沒有了手術反應,相關護理人員就能立即幫助患者利用助行器助力患者進行有關鍛煉。
綜上所述,人工關節置換術不單單能夠良好的診治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同時其自身的診治療效較為顯著,并且治療效果明顯,在不延長手術時間的情況下還能減少患者的臥床時間,對于患者手術之后的恢復更有幫助,并發癥也直接減少[7]。這對于患者來說,屬于全新有效的醫學診治模式,所以可以在臨床實踐中進行運用。
[1]張生海,付立明,馬兆吉.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J].中外醫療2015,1(2):39.
[2]鐘恩春.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2):105.
[3]龐向華,歐陽建江,周建飛,等.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比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0):14.
[4]吳浩源.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29.[5]楊志發,劉展亮,李曉彬,等.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比分析[J].醫學檢驗,2014,1(2):133.
[6]何福友,趙福亭,呂愛軍,等.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227-228.
[7]郭文娟.對比研究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4):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