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紅
(吉林省遼源市結核病防治研究所,吉林遼源136201)
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李桂紅
(吉林省遼源市結核病防治研究所,吉林遼源136201)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以在本院治療的120例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在本院治療期間均接受服用相同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所采用的護理方法為護理干預,兩組治療和護理結束后采用抑郁評估量表(SDS)、焦慮評估量表(SAS)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調查,另外采用健康調查問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結果護理前,對照組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48.32±6.54)分、(49.65±6.39)分,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49.36±6.21)分、(50.39±6.27)分,對照組和觀察組護理前,焦慮和抑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對照組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43.24±5.67)分、(46.35±5.97)分,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分別為(31.20±5.13)分、(33.17±5.21)分,護理后觀察組評分下降更為明顯,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觀察組角色功能評分分別為(3.11±1.23)分、(5.24±1.38)分,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3.12± 0.57)分、(4.87±1.45)分,軀體功能評分分別為(2.31±0.74)分、(3.78±0.54)分,情緒功能評分分別為(4.22±1.34)分、(6.98±2.37)分,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肺結核患者給予護理干預患者情緒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質量有所上升,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護理干預;肺結核;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其可侵犯全身多個臟器,引起粟粒性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1]。肺結核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盜汗、發熱,發病后患者機體免疫力會下降[2]。肺結核由于具有傳染性,其除對患者生理健康產生影響外,也會導致患者出現恐懼、焦慮等心理問題,患者心理承受較大壓力,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本次研究以在本院治療的120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護理干預在改善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方面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20例肺結核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符合肺結核診斷標準[3],患者入院之初均有咳嗽、發熱和盜汗等癥狀。所選患者中已排除腦血管病或外傷后遺癥影響生活質量的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嚴重障礙患者。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曉,接受治療前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8~72歲,平均(55.3±3.1)歲,浸潤型27例,空洞型結核33例;觀察組60例,男35例,女25例,
年齡27~73歲,平均(56.3±3.4)歲,浸潤型26例,空洞型結核34例。本次研究醫院倫理委員會已經批準。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同抗結核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和運動護理等。
1.2.1 健康教育護理患者入院后給予患者和患者家屬健康教育。患者對肺結核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對患者的治療有著關鍵影響,有助于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減少不必要的恐懼,提高總體治療效果。另外護理人員通過恰當的方式向患者接受肺結核的發生機制和演變過程,讓患者對肺結核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消除對肺結核不必要的恐慌。護理人員可以治療效果良好的患者為例子,向患者接受治療的優勢,提升患者信心。此外,護理人員向患者接受飲食原則,將相關健康知識制作成宣傳手冊,方便患者查看,提高患者對結核病的認知。
1.2.2 用藥護理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遵從醫囑的重要性,向患者講解堅持完成治療的重要性?;颊叻盟幬锴?,護理人員須告知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以及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對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其他狀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4]。護理人員告知患者不能擅自停藥,用藥劑量不能隨意調整,藥物減量或加量需及時咨詢醫生,以免影響整體治療效果。
1.2.3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信心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颊呷朐汉螅o理人員需和患者保持經常性溝通。通過和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為更好開展心理護理奠定基礎[5]。肺結核患者在疾病發作期會出現咳血等癥狀,這會增加患者的恐懼感,對于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疏導,提醒患者堅持治療以改善臨床癥狀。另外由于結核病的傳染性,部分患者會有自卑心理,害怕與人溝通,心理壓力增大。對于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認真向患者介紹肺結核的傳播方式,使患者對肺結核的傳播方式有正確的認識,減少不必要的擔心[6]。
1.2.4 運動護理適當的運動有助于患者的恢復。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確保睡眠的充足。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為患者制定科學的有氧運動計劃,可以打太極拳和散步。運動量應根據患者的承受能力而定,運動后注意休息。
1.3 觀察指標患者心理狀態的評價采取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來評定,評分越高表示抑郁和焦慮程度越嚴重。另外采用MOS健康問卷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具體評估內容包括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和情緒功能,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統計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抑郁和焦慮評分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護理前,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評分均有降低,其中觀察組評分下降更為明顯,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抑郁和焦慮評分比較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抑郁和焦慮評分比較
護理后31.20±5.13a33.17±5.21a組別SDS SAS對照組護理前48.32±6.54 49.65±6.39護理后43.24±5.67 46.35±5.97觀察組護理前49.36±6.21 50.39±6.27
2.2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角色功能評分為(3.11±1.23)分、(5.24±1.38)分,社會功能評分為(3.12±0.57)分、(4.87±1.45)分,軀體功能評分為(2.31±0.74)分、(3.78±0.54)分,情緒功能評分為(4.22± 1.34)分、(6.98±2.37)分。觀察組各項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肺結核作為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對患者生理和心理產生嚴重影響。該病具有的服藥時間長、傳染性、長期性等特點會使患者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反應[7]。因此肺結核患者除需接受常規藥物治療外,也需要給予護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首先需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意義重大,患者對肺結核的認識會更加科學化,焦慮感會顯著降低,治療效果會有所提升,消除患者對該疾病的恐懼感。另外需對患者用藥進行指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使治療效果得到充分保障[8]。此外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緒的消除,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緩解。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護理后,觀察組SDS評分和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充分說明護理干預在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方面的有效性。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復,患者生活質量也可得到有效提高。本次研究中,護理結束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充分說明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王莉端,潘琴,陳榮.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4,35(11):1802-1804.
[2]關連英.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2):218-219.
[3]鄒新花,張尊敬,杜一琴,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2,11(3):281-282.
[4]張秀華.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10):1008-1009.
[5]楊健芬,王詠.綜合性心理干預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5):4310-4311.
[6]蘇雪梅.心理干預對老年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77-78.
[7]張淑紅.護理干預對子宮切除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4):132-132.
[8]魏玉霞.護理干預對改善普外科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11):126-1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