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志宏
(撫順市第五醫院1療,遼寧撫順113003)
鹽酸哌羅匹隆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評價
柴志宏
(撫順市第五醫院1療,遼寧撫順113003)
目的探究鹽酸哌羅匹隆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隨機方式分為A組和B組,各31例。A組患者使用鹽酸哌羅匹隆治療、B組患者使用阿立哌唑進行治療。8周之后使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治療情況進行評價,同時記錄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結果A組痊愈率為25.81%、有效率為77.42%。B組患者中痊愈率為22.58%、有效率為74.19%。A組和B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通過治療取得良好的臨床成效,對比治療前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A組和B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鹽酸哌羅匹隆治療精神分裂癥與阿立哌唑的療效相當,也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鹽酸哌羅匹隆;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癥;臨床效果
精神分裂癥主要表現為人體精神活動與環境不相協調,具有較長的病程,終身患病率高達3.8‰以上[1],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精神分裂癥的高發人群為青壯年,發病之后對工作、社會關系等均產生很大的影響,需及時采取手段進行干預。臨床中針對精神分裂癥主要采取使用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鹽酸哌羅匹隆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研究發現該藥對于精神分裂癥的陽性與陰性癥狀均有較好的作用,且安全性也較高。本文通過分組對照研究探討鹽酸哌羅匹隆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安全性,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撫順市第五醫院接受治療的6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通過嚴格的臨床診斷確診,滿足《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中的相關標準[2],年齡在18歲以上,研究獲得了患者或家屬的書面準可。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軀體疾病、心理疾病的患者;(2)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患者;(3)實驗前2周接受長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4)自殺傾向嚴重或者藥物洗脫失敗的患者;(5)對本組中試驗藥物過敏的患者等。
通過電腦隨機方式分為A組和B組,各31例,A組女16例、男15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6.8±8.5)歲;病程5個月~11年,平均(6.3±1.7)年。B組中女14例、男17例;年齡19~63歲,平均(36.1±8.9)歲;病程4個月~12年,平均(6.6±1.4)年。對A組與B組患者的性別、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在入選之后使用安慰劑清洗,達到一定的標準之后再使用研究藥物進行治療:A組患者使用鹽酸哌羅匹隆(4mg/片)治療,初始劑量為每天12mg,分3次口服。B組患者使用阿立哌唑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10mg,于清晨口服。試驗階段不再應用其他抗抑郁、抗精神病以及抗狂躁癥的藥物治療。用藥第一周開始劑量逐漸遞增,用藥第2~4周為調整期,通過隨訪、住院等方式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采取個體化給藥方案,如果患者在治療第2周即達到有效劑量,則不再進一步增加藥量,維持第2周的劑量直到治療結束。第5~6周為維持期,第7周為用藥減量期。如果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無法耐受的不良反應,可以將劑量調整至相鄰的低劑量組中,無法耐受最低劑量治療的患者退出試驗。同樣的,達到最高劑量仍然無效的患者退出試驗。期間,鹽酸哌羅匹隆最高劑量不超過48mg/d、阿立哌唑的最高劑量不超過30mg/d[3]。
1.3 研究指標(1)臨床治療效果: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對患者的療效予以評價,以減分率作為療效的評價標準,減分率超過80%的患者評價為基本治愈、減分率在50%~79%之間的患者評價為顯著進步、減分率在30%~49%之間的患者評價為進步、減分率不到30%的患者為無效。有效率為基本治愈、顯著進步和進步患者人數與總人數之比[4]。(2)不良反應發生結果:對A組和B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生嗜睡、頭暈、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結果進行統計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均錄入到SPSS18.0軟件實施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A組和B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A組痊愈率為25.81%、有效率為77.42%。B組患者中痊愈率為22.58%、有效率為74.19%。A組和B組患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通過治療取得良好的臨床成效,對比治療前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A組和B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總分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總分比
項目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4周治療6周治療8周A組(n=31)83.4±7.3 70.4±8.1 60.5±7.2 42.1±7.5 32.7±6.6 B組(n=31)83.7±7.9 71.3±8.6 62.0±7.7 43.9±7.8 32.3±6.4
2.2 A組和B組之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現象以失眠、口干、頭暈以及肌張力水平上升為主要表現。其中A組31例中出現嗜睡患者4例、口干患者4例、頭暈3例、肌張力水平上升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94%;B組中出現嗜睡患者3例、口干患者5例、頭暈3例、肌張力水平上升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16%。A組和B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阿立哌唑對于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肯定[5],能夠較好的調節患者陽性、陰性癥狀以及感知能力。鹽酸哌羅匹隆的主要作用機制在于與5-HT受體及多巴胺D2受體結合,從而拮抗由于5-HT與多巴胺受體興奮而產生的精神癥狀[6]。同時藥物對于血清素系統誘發的行為異常也具有較好的作用,不會造成嚴重的錐體外系副作用[7-8]。有臨床資料報道,應用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無效的精神分裂患者,藥物洗脫之后使用鹽酸哌羅匹隆進行治療能夠顯著改善PANSS陽性癥狀得分,且患者的震顫、肌肉強直等臨床表現也有所緩解[9]。本文中,鹽酸哌羅匹隆治療的A組與阿立哌唑治療的B患者治療有效率、PANSS得分差異較小,均獲得良好的成效,提示鹽酸哌羅匹隆能夠很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同時,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較輕、未出現影響到治療的副作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這一結果提示鹽酸哌羅匹隆產生的臨床療效與阿立哌唑接近,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關錕聯,宋俐雯,祁富生,等.鹽酸哌羅匹隆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3,19(2):106-108.
[2]竇建軍,魏新貞,邊欣丑,等.齊拉西酮與哌羅匹隆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分析[J].河北醫藥,2011,33(18):2814-2815.
[3]鄧廣,黃焱明,廖梅蓉,等.哌羅匹隆與利培酮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對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 (23):77-79.
[4]李玉英,呂紅波,焦歆益,等.鹽酸哌羅匹隆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與認知功能臨床對照[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13,19(2):89-92.
[5]謝光平,申瓔.鹽酸哌羅匹隆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響的對照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5,35(4):561-562.
[6]侯強,曲軍民,趙虎,等.鹽酸哌羅匹隆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20(6):31-33.
[7]朱國輝,楊娟,朱建平,等.帕利哌酮緩釋片與哌羅匹隆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3, 23(5):329-329.
[8]周芳珍,程琳,石廣念,等.哌羅匹隆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以及對內分泌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3,23(3): 194-195.
[9]曹天忠.喹硫平與傳統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效果比較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4):1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