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霖
(凌源市中心醫院婦產科,遼寧朝陽122500)
胰島素不同給藥時間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
原霖
(凌源市中心醫院婦產科,遼寧朝陽122500)
目的探究胰島素不同給藥時間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分娩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122例,按照胰島素不同給藥時間分為A組(孕<32周)和B組(孕>32周),各61例,在給予糖尿病飲食和指導適當運動的基礎上加用胰島素治療,在治療期間監測兩組孕產婦的血糖變化、妊娠并發癥和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治療期間分娩時,A組孕產婦空腹血糖(4.70± 1.10)mmol/L,餐后2 h血糖(7.10±1.52)mmol/L,均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孕產婦妊娠期高血壓21例、死產1例,產后出血及感染2例,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新生兒巨大兒3例、新生兒低血糖1例、新生兒窒息2例,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孕32周之前加用胰島素治療能夠明顯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的血糖水平,改變孕產婦與新生兒的結局,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妊娠合并糖尿病;胰島素;妊娠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間第一次發現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1],在我國GDM發生率大約為2%~6%,近些年來有明顯增加的趨勢,GDM臨床常見,屬于產科常見疾病,也是妊娠期孕產婦常見的合并癥[2],部分患者出現的糖代謝異常可在產后恢復正常,但是未來有可能發展成2型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孕產婦的臨床表現多樣化,對母親和嬰兒均會造成較大危害,必須相當注意。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可能會導致患者及新生兒死亡。為了能更好的治療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本研究選取分娩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12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不同時間給予胰島素來治療,分析取得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6月~12月凌源市中心醫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12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胰島素不同給藥時間分為A組(孕<32周)和B組(孕>32周),各61例。根據《婦產科學》(2013年第8版)[3],所有孕產婦均確診為妊娠合并糖尿病,且孕前的孕產婦身體均健康。A組孕產婦的平均年齡(31.75±5.1)歲,分娩孕周(38.54± 1.30)周,孕次(2.02±0.37)次,產次(1.35±0.46)次;B組孕產婦的平均年齡(30.90±4.8)歲,分娩孕周(38.45± 1.20)周,孕次(2.04±0.35)次,產次(1.32±0.45)次。兩組孕產婦年齡、分娩孕周、孕次、產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均給予糖尿病飲食和指導適當運動控制血糖,再加用胰島素治療,對于胰島功能差的孕產婦予以強化治療。每天監測空腹和餐后2 h的血糖,避免低血糖發生。
1.3 觀察指標在治療期間分娩時監測兩組孕產婦的血糖變化(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妊娠并發癥(妊娠期高血壓、死產和產后出血及感染)和新生兒并發癥(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庫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產婦胰島素治療后空腹血糖的比較A組孕產婦分娩時空腹血糖(4.70±1.10)mmol/L,B組孕產婦分娩時空腹血糖(5.98±1.22)mmol/L。A組孕產婦空腹血糖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09,P<0.05)。
2.2 兩組孕產婦胰島素治療后餐后2 h血糖的比較A組孕產婦分娩時餐后2 h血糖(7.10±1.52)mmol/L,B組孕產婦分娩時餐后2 h血糖(8.93±1.42)mmol/L。A組孕產婦餐后2 h血糖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6.87,P<0.05)。
2.3 兩組孕產婦妊娠結局的比較A組孕產婦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21(34.43%)例,剖宮產35(57.38%)例,早產25(40.98%)例,死產1(1.64%)例,產后出血及感染2(3.28%)例;B組孕產婦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32(52.46%)例,剖宮產20(32.79%)例,早產10(16.39%)例,死產10(16.39%)例,產后出血及感染10(16.39%)例。A組孕產婦妊娠期高血壓、死產和產后出血及感染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A組新生兒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表明[4],最近幾年,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發病率明顯呈上升趨勢,造成此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孕產婦在懷孕期間激素代謝功能出現紊亂的機率增大。導致孕產婦發生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包括:(1)孕產婦的年齡>35歲,妊娠前肥胖或超重,有糖代謝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病史;(2)家族因素:糖尿病家族史;(3)孕產婦的妊娠分娩多次異常;(4)此次妊娠異常等。

表1 兩組孕產婦妊娠結局的比較

表2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
根據本研究中的數據顯示,治療期間分娩時,A組孕產婦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孕產婦妊娠期高血壓、死產和產后出血及感染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新生兒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孕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及早的使用胰島素來治療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孕產婦和新生兒均有較大的好處。有關文獻表明[6],孕產婦血糖異常會使機體血管發生廣泛病變,使得血管內皮厚度增加和管腔變窄,最后導致孕產婦機體組織血供不足,發展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對胎兒的影響也很大,妊娠早期的高血糖會抑制胚胎的發育,導致胎兒生長受限,最終有可能出現胚胎死亡而流產,胎兒畸形的發生率也會有所增高。胎兒出生后,一旦離開母體高血糖的環境,則會出現低血糖癥狀,嚴重時會危及新生兒的生命。現在醫學上對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療[6],飲食治療和運動療法是兩大基本療法,但單純的控制飲食和運動療法在實施過程中又有不同程度的差別,效果一般。磺脲類的降糖藥可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亡,臨床上多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7]。注射外源性胰島素使得機體自身的胰島細胞得以修復和再生,保護自身胰島細胞,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降低孕產婦與胎兒圍產期的發病率[8]。
綜上所述,在孕32周之前加用胰島素治療能夠明顯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的血糖水平,改變孕產婦與新生兒的結局,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王嬌嬌,王心,尚麗新.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及對妊娠結局影響的研究[J].人民軍醫,2016,59(1):58-61.
[2]邢琛.二甲雙胍與胰島素治療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4,4(21):58-60.
[3]劉艷娟.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不同時期加用胰島素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4):5990-5992.
[4]劉鳳萍,童建明,李潔,等.妊娠期糖尿病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2):218-219.
[5]劉清華.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孕期管理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71-273.
[6]李曉云,龐念德,于壽倫,等.胰島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4,20(36):3324-3326.
[7]岑建清,鄒曉蘭,吳梅麗.兩種胰島素方案治療妊娠糖尿病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4,21(22):18-19.
[8]陶秋炎.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35):64-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