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兵,柯長江,李安
(江夏區烏龍泉衛生院普外科,湖北武漢430213)
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腹膜炎臨床療效分析
楊大兵,柯長江,李安
(江夏區烏龍泉衛生院普外科,湖北武漢430213)
目的探究手術療法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患者80例,按照不同臨床治療方式分組:行保守治療的半數患者歸入對照組,行手術治療的半數患者歸入研究組。組間對比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高達97.5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僅有65.00%;研究組的住院時間僅有(13.11±1.54)d,對照組的住院時間則為(21.64±6.63)d;治療后研究組的白細胞計數為(7.40± 2.09)×109/L,內毒素水平為(634.0±51.0)ng/L,對照組的白細胞計數為(11.39±3.13)×109/L,內毒素水平為(898.0±67.0)ng/L。研究組在療效、白細胞水平以及內毒素水平上均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結論手術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癥狀,促進患者康復,其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顯著。
臨床療效;手術;保守治療;急性化膿性腹膜炎;內毒素;白細胞作為普外科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急腹癥,急性化膿性腹膜炎具有發病突然、病情發展迅速等急腹癥普遍具有的特征,臨床需要給予及時治療,否則將有可能誘發敗血癥與多器官衰竭等嚴重并發癥,部分患者甚至因得不到有效治療而失去生命[1]。目前,臨床用于治療的方法主要有藥物保守療法與普外科手術兩種,本文擇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間收治的80例患者,分別實施這兩種治療方法,比較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擇取江夏區烏龍泉衛生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治療的80例患者,臨床表現包括惡心嘔吐、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按照不同臨床治療方式分組:行保守治療的半數患者歸入對照組,行手術治療的半數患者歸入研究組。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1)研究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28~68歲,平均(48.33±12.31)歲;原發病類型:急性闌尾炎22例,急性膽囊炎10例,急性腸梗阻8例。(2)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8~68歲,平均(48.33±12.31)歲;原發病類型:急性闌尾炎22例,急性膽囊炎10例,急性腸梗阻8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以西藥消炎痛(吲哚美辛腸溶片,山西云鵬制藥,國藥準字H14020771;規格:25.0mg/片)作常規保守治療,每天口服1次,每次1片,連續服用14 d。此外,還應為患者取半臥體位,禁食,為胃腸減壓,給予氧氣吸入,平衡紊亂的水電解質,給予充分的營養支持[2]。
研究組以手術作為治療方法,術前做好胃腸準備,禁食并作胃腸減壓,為患者補充血容量,平衡酸堿度與水電解質。在為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之后,基于術前對病灶位置的定位,擇取最適宜的位置取切口,對發生穿孔的臟器或腹膜進行修補,將化膿的部位予以切除,并將患者腹腔內的積液全部清除干凈。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應對腹腔內的臟器予以充分保護,以免其他臟器受到誤傷而發生出血或感染問題。此外,整個手術中應保持對腹腔內滲液的吸取,并在吸取后使用沖洗液反復沖洗,直到吸取的液體呈現出澄清狀態。術后為患者給予病情觀察與靜脈營養支持,常規使用抗生素以預防術后感染,為患者適當補液,密切觀察引流管引流狀態,若每日的引流量不足10.0mL且患者不再感到腹痛或腹脹,則可為患者拔除引流管[3]。
1.3 觀察指標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內毒素水平、住院時間等均為本研究觀察指標,此外療效也是本研究的主要觀察指標,其判定依據與患者的癥狀改善程度、白細胞與內毒素水平、體溫恢復狀態有密切的關系,具體如下。
(1)治愈:相關癥狀、體征以及體溫徹底恢復正常,白細胞與內毒素水平均恢復至正常范圍;(2)顯效:相關癥狀、體征基本上恢復正常,體溫、白細胞與內毒素水平均趨于正常狀態;(3)有效:相關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白細胞與內毒素水平相對偏高,體溫稍高;(4)無效:相關癥狀、體征較治療無明顯改善,體溫、白細胞與內毒素水平依然處于較高的狀態,患者或病情加重或死亡[4]??傆行始从行?、顯效率、治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參與實驗研究的患者,其臨床所得相關數據均行軟件包SPSS 19.0加以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白細胞和內毒素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與內毒素水平在治療前較為相近,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內毒素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組的降低幅度更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白細胞計數與內毒素水平比較(

表1 兩組白細胞計數與內毒素水平比較(
項目白細胞(×109/L)內毒素(ng/L)研究組(n=40)治療前16.97±4.42 1 488.0±102.0治療后7.40±2.09 634.0±51.0對照組(n=40)治療前16.84±4.67 1 486.0±112.0治療后11.39±3.13 898.0±67.0 t值6.70 19.83 P值0.00 0.00
2.2 治療效果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高達97 5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僅有65.00%,研究組在治療效果上遠遠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c2=13.87,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2.3 其他指標研究組的住院時間僅有(13.11±1.54)天,對照組的住院時間則為(21.64±6.63)天,研究組在住院時間上遠遠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93,P<0.05)。
APP是一種進行炎癥,其發生誘因較為復雜,諸如急性闌尾炎、女性生殖器官的化膿性炎癥、腸梗阻、急性膽囊炎、胰腺急性出血性壞死等一系列的腹腔臟器急性炎性病變均可以使患者發生APP。在上述原發病中,急性闌尾炎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占比約為40%[5]。探究其分類,一種是化膿性細菌侵染血液而帶來的炎性反應,即原發性APP;另一種是腹腔臟器炎癥帶來的繼發性感染,即繼發性APP[6]。由于APP的發生環境為封閉的腹腔,故誘發APP的病菌多為消化道中的常駐菌群,如銅綠假單胞菌、糞鏈球菌、厭氧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腸球菌、大腸埃希桿菌等等。因此,APP一旦發生,其感染大多為混合性。
保守療法主要以西藥消除患者的炎性因子,恢復患者的體溫和癥狀、體征,這種方法不夠徹底,即使患者的內毒素水平和白細胞有所降低,也有可能出現一定的反復,而混合性的致病菌更是難以通過消炎痛一種藥物給予全面治療[7]。而手術療法要更加徹底,術中將化膿組織切除可以避免炎性因子的繼續釋放,對腹腔積液的清除則可以減少腹腔感染的發生率,避免炎癥的復發,尤其是對滲出液的吸取,可以避免滲液與細菌及壞死組織發生化學反應,抑制膿液的產生[8]。見結果部分,研究組治療后的內毒素水平與白細胞計數均要低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也要少于對照組(P<0.05),其療效(97.50%)更是遠遠高于對照組(65.00%),這均是手術療法促進患者康復、抗菌消炎療效顯著的直接體現。
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是一種可使人發生急性腹痛的疾病,患者因急性闌尾炎等急癥而出現發生腹膜的化膿性炎性病變。臨床或以保守療法進行治療,或以手術方法予以病灶的徹底切除,就治療效果、內毒素和白細胞的降低效果以及住院時間而言,手術均優于保守療法,因此臨床治療應優選手術。
[1]趙水浪.急性化膿性腹膜炎31例治療方法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6):1293.
[2]索南伴久.分析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患者手術治療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8):40,44.
[3]崔東濤,陳源.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腹膜炎的臨床效果觀察(附66例報告)[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111-112.
[4]張國強.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腹膜炎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8):90-91.
[5]吳捍忠.急性化膿性腹膜炎行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5):1009-1010.
[6]張全軍.70例急性化膿性腹膜炎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7):107-108.
[7]李新生.手術治療急性化膿性腹膜炎40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23):93.
[8]王海東.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患者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3):5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