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江西省安義區人民醫院內科,江西安義330500)
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的病因及處理
李新華
(江西省安義區人民醫院內科,江西安義33050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急性并發癥致病原因和處理措施。方法擇取血透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臟疾病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的急性并發癥發生情況、致病原因以及臨床護理處置措施。結果114例患者在本次研究期間共接受血液透析治療1 327次,有343次發生了急性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5.85%(343/1 327)。結論針對血液透析患者出現的急性并發癥行適當的護理處置手段,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身體痛苦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優化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適宜在臨床中予以推廣運用。
血液透析治療;急性并發癥;病因;處理措施
血液透析(HD)是臨床中治療急性和慢性腎臟功能衰竭的主要方式之一[1]。血液透析治療技術是借助透析器的滲透彌散作用和超濾作用而實現的治療方法[2]。腎臟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功能性障礙或者是因其他病理原因引致排泄功能障礙,將會導致代謝產物中包含的毒素以及大量水分在患者的內環境中發生潴留。血液透析治療技術的主要功能在于代替人體腎臟發揮部分生理功能,幫助腎臟功能衰竭患者及時排出體內存在的代謝廢物和毒素,糾正患者內環境中存在的水電解質失衡和酸堿平衡失調,及時糾正患者可能出現的代謝性酸中毒癥狀。近年來,隨著血液透析治療技術應用日漸廣泛,血液透析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急性并發癥問題日漸引起了相關科室醫務工作者的密切關注,有鑒于此,本文將針對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的病因及處理展開簡要分析。
1.1 臨床資料擇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江西省安義區人民醫院血透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臟疾病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其中男59例,女55例,患者年齡36~77歲,平均(52.6±12.9)歲,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持續時間1~10年,平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持續時間為(5.9±1.6)年,患者每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次數為2~4次,平均接受治療次數(2.2± 0.3)次,全部患者均滿足腎臟功能衰竭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慢性腎衰竭終末期尿毒癥患者93例,急性腎衰竭患者21例。
1.2 血液透析常見急性并發癥及其處理方法
1.2.1 出血出血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主要表現類型分為體外透析循環管道漏血以及體內出血兩種類型[3]。對于處于血液透析治療法導入期的腎臟衰竭疾病患者而言,其往往會頻發體內出血臨床并發癥,在患者出現出血體征后,護士應當為患者即刻降低肝素的使用劑量,通過提升血液透析治療強度,改善患者的尿毒癥臨床癥狀表現。在患者完成血液治療環節后,護士應當為患者以靜脈注射方式使用同等劑量的低分子肝素(深圳市天道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845)或者是魚精蛋白(北京悅康凱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246)。針對出血癥狀較為劇烈的患者,推薦實施無肝素抗凝血血液透析治療,并保證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血液流速控制在250.00~300.00 mL/min,同時可以用生理鹽水經常沖洗血液透析管道。
1.2.2 凝血導致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急性凝血癥狀的重要原因,包含高凝血狀態、因患者手臂部分外露性血管收縮導致的血液回流障礙,肝素使用量不足,以及實際血流量過小和流速過緩等[4]。鑒于上述原因,在為患者實際開展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應當充分保證血液透析循環管道的充分通暢狀態,對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的血流量和流速實施動態監測,一旦發現患者有出現高凝癥狀的趨向,應當即可增加肝素用量,如果患者的血液出現過度濃縮現象,應當鼓勵患者適當飲水,同時注意做好患者透析治療過程中保暖,避免患者出現寒顫等應激反應。
1.2.3 肌肉痙攣導致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出現肌肉痙攣癥狀的主要原因,在于對低鈉透析液的使用,或者是過度超濾[5]。其護理工作的實施要點是:針對血液透析治療持續期間患者體重增長速度過快的患者,應當逐步延長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的持續時間,提升患者血液透析治療的實施頻率,避免患者發生有些循環血流量不足以及超濾過程中脫水過多過快等候臨床生理表現,同時通過為患者輸注適當劑量的50%葡萄糖以及生理鹽水,降低患者出現肌肉痙攣癥狀的可能性。
1.2.4 心律失常導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癥狀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存在低血鉀、高血鉀以及電解質紊亂等生理指征,或者是患者的過往心臟病史未能得到有效控制[6]。針對此類患者應當實施的護理要點是:遵照醫囑動態觀察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的尿量水平,為患者適當補充鉀元素,保持患者內環境中鉀元素的平衡狀態,并為患者適當使用消心痛等藥物開展生理指標干預。針對尿量較少患者,護士應當建議其逐步增加對堅果類、蘑菇類以及香蕉的高鉀食物的攝入數量。對于存在心臟發病史患者,護士應當對其鉀元素攝入量實施嚴密監測。
1.2.5 高血壓導致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高血壓癥狀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內環境中的腎素活性水平過高,或者是水鈉潴留容量負荷過重[7]。針對這類患者開展臨床護理活動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重點囑咐患者做好體質量水平液體攝入量控制,針對存在未遵醫囑擅自使用藥物的患者,應當注意對患者施加常規行為習慣監視,避免患者隨意使用中草藥,盡量為患者安排低鈉飲食,并為患者適當使用降壓藥物。
1.2.6 低血壓導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現低血壓癥狀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細胞外液容量水平下降、血漿滲透壓水平降低、心力衰竭、終末期腎臟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障礙、有效循環性血液容量不足等[8]。這類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重點在于關注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體重控制,降低患者在實際開展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的脫水量水平。
本次研究過程中,114例患者在本次研究期間共接受血液透析治療1 327次,有343次發生了急性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5.85%(343/1 327)。其具體并發癥發生狀況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急性并發癥發生狀況分布
本次研究中,114例患者在本次研究期間共接受血液透析治療1 327次,有343次發生了急性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5.85%(343/1 327)。患者具體發生的急性并發癥主要分為低血壓、高血壓、心律失常、肌肉痙攣、凝血以及出血六個基本類型,其中以高血壓和低血壓的出現可能性最高。這一研究結果證實了針對血液透析患者的急性并發癥展開病因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臨床護理處置措施的現實意義。
血液透析治療是臨床中治療各類腎臟功能衰竭疾病的主要手段,也是改善各類腎衰竭患者臨床癥狀痛苦程度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血液透析患者臨床治療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失衡綜合征、肌肉痙攣、心律失常、低血壓、高血壓,以及低血糖等并發癥狀的發生,給患者的生命安全性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降低了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有效率,亟需引起臨床醫學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腎臟疾病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并發癥發生幾率,在此基礎上,要求臨床護理工作者根據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臨床癥狀表現,采取針對性護理處置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賈慧霞.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的病因及處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6):97-98.
[2]杜紀紅.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急性并發癥的觀察及治療[J].包頭醫學,2013,37(1):29-30.
[3]劉潔.淺析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的病因與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3):146-147.
[4]王申偉.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的病因及處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7):242-243.
[5]趙春米.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的病因及處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3):1766-1767.
[6]郭德躍.維持性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處理對策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4,7(4):346-348.
[7]聶家琴.血液透析急性并發癥的病因及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9):242-243.
[8]吉雅菲.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在重度急性中毒中的救治體會[J].當代醫學,2012,18(1):49-5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