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驥
(江西省德興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西德興334200)
探討采用尼莫地平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價值
王驥
(江西省德興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西德興334200)
目的探究臨床應用尼莫地平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價值。方法總結分析77例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隨機數字法分對照組(n=37)與觀察組(n=40),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接受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療,分別對不同方法的療效進行總結評價。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完全自理率60.0%、死亡率5.0%)、MCA的Vp(14.0±1.0)cm/S、顱內壓(1.8±0.1)kPa、CVS發生率2.5%、再出血率2.5%相較于對照組(完全自理率32.4%、死亡率35.2%)、MCA的Vp(11.4±0.8)cm/S、顱內壓(3.0±0.5)kPa、CVS發生率(32.4)%、再出血率(2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尼莫地平用作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疾病治療,可大大降低出血發生率,穩定顱內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關鍵詞:尼莫地平;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壓
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為神經外科常見疾病,是顱腦損傷后病情繼續惡化加重的主要誘因,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為研究有效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方法,臨床對收治的77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總結不同方法的治療效果。
1.1 臨床資料總結江西省德興市人民醫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7例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隨機數字法分對照組(n=37)與觀察組(n=40),對照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20~75歲,平均(45.0±7.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0例,墜落傷8例,打擊傷17例,其他原因傷2例;觀察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為22~78歲,平均(46.0± 7.4)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5例,墜落傷12例,打擊傷10例,其他原因傷3例。入院后兩組患者均接受CT檢查確診,對比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2]入選標準:傷后7 d內入院接受治療;急性閉合性顱腦損傷合并t-SAH;入院后實施單側側腦室引流術,置腦脊液引流管測側腦室內壓水平,入院前頭顱CT檢查,顯示腦挫裂傷、合并或無合并腦內血腫。排除標準:其他評價目的,存在嚴重臟器疾病、復合傷以及服用鈣離子拮抗劑史患者。
1.3 方法對照組常規綜合治療,提供給氧、降壓止血、脫水等常規治療,并做吸痰、預防感染處理,保證身體正常體溫,早期營養支持,改善機體的酸堿及水電解質的平衡。
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綜合治療基礎上結合采用尼莫地平用藥,患者入院后立即用微量泵靜脈注射尼莫地平(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306),治療初期2 h,以每小時2mL速度給藥治療,若觀察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體質量超過70 kg患者可在2~24 h更改給藥速度為每小時4mL,體質量小于70 kg患者用藥2 h后更改速度為每小時4mL,靜脈用藥治療2周。之后改為口服尼莫地平片(石藥集團河北永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1882),1天4次,1次60mg,用藥療程為1周。若實施開路手術,術中需要先做好血腫清除、止血處理后,術野內灌洗稀釋后的尼莫地平注射液,灌洗后根據生理鹽水與尼莫地平注射液按照20∶1比例制作,灌洗>10min。
1.4 觀察指標治療3周后,評價臨床療效,檢測顱內壓、腦血管痙攣(CVS)發生率、再出血率、傷側大腦中動脈(MCA)收縮峰流速(Vp)。出院后對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隨訪,評價治療效果(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分完全自理、部分自理、重殘、死亡),并統計不良反應。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5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MCA的Vp、顱內壓、CVS發生率、再出血率觀察組MCA的Vp明顯比對照組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VS發生率、顱內壓以及再出血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MCA的Vp、顱內壓、CVS發生率、再出血率

表1 兩組MCA的Vp、顱內壓、CVS發生率、再出血率
P值<0.05<0.05<0.05<0.05項目MCA的Vp(cm/S)顱內壓(kPa)CVS發生率[n(%)]再出血率[n(%)]對照組(n=37)11.4±0.8 3.0±0.5 12(32.4)9(24.3)觀察組(n=40)14.0±1.0 1.8±0.1 1(2.5)1(2.5)t/c2值12.53 14.87 12.27 8.10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對照組37例,完全自理12例(32.4%),部分自理8例(21.6%),重殘4例(10.8%),死亡13例(35.2%);觀察組40例,完全自理24例(60.0%),部分自理9例(22.5%),重殘5例(12.5%),死亡2例(5.0%);觀察組完全自理率顯著優于對照組(c2=5.87,P<0.05),死亡率低于對照組(c2=11.13,P<0.05)。
2.3 不良反應對照組未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1例低血壓,可耐受,停止用藥后不良反應消失,兩組不良反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2=0.94,P>0.05)。
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生后,血液自身所攜帶的毒性直接作用在神經組織,在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腦組織受損的刺激下,神經細胞膜L型鈣通道打開,之后鈣離子便可進入神經炎,神經細胞受損情況進一步加重[3]。據臨床統計,顱腦損傷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發生腦血管痙攣的發生率約為27%~50%,其中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一個多發征象為腦血管痙攣,預后不良,是顱腦受損患者致殘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4]。傷后腦血管痙攣發生后,腦血流量會明顯下降,引發患者腦缺氧、缺血、缺血性腦損傷,腦血管改變惡化為器質性狹窄、閉塞,引發腦缺血,而腦缺血會引發延遲神經元壞死。蛛網膜下腔腦出血會大量積聚在顱底腦脊液,誘發痙攣[5]。患者的輕微臨床表現,傷后1~2 d會表現為高熱、嘔吐、頭痛、腦膜刺激征,一般可持續1~2周,嚴重者會表現為意識障礙,甚至出現癲癇或昏迷,原有局灶體征明顯加重。輕微癥狀患者需采用對癥治療,采用鎮靜或鎮痛藥物治療,嚴重者需采取措施降低顱內壓,防治腦血管痙攣[6-7]。相關研究提出,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發生腦血管痙攣一般在患者傷后48 h,可在5~7 d達到最大值。因此臨床提出應盡早對患者進行干預治療。
臨床指出,早期給予患者采用鈣通道阻滯劑改善腦血管的效果顯著。尼莫地平為新型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脂溶性良好,可快速透過血腦屏障,作用于神經細胞以及腦血管,作用效果顯著[8]。其藥理特性表現為:選擇性擴張腦血管,無盜血發生,可在增加腦血流量同時,不會影響正常的腦代謝,可拮抗花生四烯酸、K+、5-HT,臨床中用作偏頭痛、缺血性腦血管病、輕微蛛網膜下腔出血而導致腦血管痙攣、輕中度高血壓等疾病治療[9-10]。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MCA的Vp明顯比對照組快,CVS發生率、顱內壓以及再出血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經過3個月的隨訪觀察,觀察組完全自理率為60.0%,對照組完全自理率為32.4%,尼莫地平用藥后改善患者的癥狀以及預后效果顯著。臨床尤其應該重視的事顱腦損傷患者初期為最佳的治療時間,早期應用尼莫地平,擴張腦血管,抑制腦血管結構的變化。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采用尼莫地平早期治療,及時抑制病情的發展,預后效果良好,值得廣泛推廣。
[1]周正山,高偉,譚憲軍,等.腰大池持續外引流術與腰椎穿刺釋放腦脊液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對比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96-97.
[2]譚勝利,謝賀英,劉江霞,等.應用持續腰大池引流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 21(6):58.
[3]黃校權,楊清榮,龔裕興,等.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癥狀性腦血管痙攣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6):153-155.
[4]姜濤,周杰,周水晶,等.芳香開竅藥嗅吸劑聯合尼莫地平對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5,56(6):492-495.
[5]魏大偉,劉家傳,王春琳,等.腰大池持續外引流對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腦CT灌注成像的影響[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5,14(2):181-184.
[6]王勤.尼莫地平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58例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4):852-853.
[7]李樹國.腰大池持續引流術與腰穿釋放腦脊液術在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9):87-88.
[8]賈云飛.舒血寧注射液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66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4,36(7):1055-1057.
[9]崔惠潤.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急性期的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28):102.
[10]高希景,李廣麗,吳昀.無明顯早期意識障礙的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24例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3):2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