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醫院普外一科,江西南昌330008)
護理干預對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的影響
劉穎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醫院普外一科,江西南昌330008)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產生的影響。方法收集實施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展開研究,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發生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率分別為1.67%、21.67%,且觀察組(95%)導管維護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75%),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ICC置管患者實施恰當的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PICC相關性血栓發生率,提升臨床護理質量,成為臨床首選的護理方式。
護理干預;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
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簡稱為PICC,留置PICC導管具有感染率低、便于操作、保留時間長等優點[1]。但在臨床進行PICC置管的過程中,若沒有對患者進行恰當的護理,一旦出現感染、血栓等并發癥,對患者極易造成二次傷害,甚至威脅患者生命。本文對PICC置管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預防相關性血栓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總結,具體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江西省南昌市第一醫院接受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齡24~75歲,平均(51.3±15.1)歲,PICC留置時間6~297 d;對照組60例患者包括男36例,女24例,年齡21~77歲,平均(51.6±15.3)歲,PICC留置時間7~295 d。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性別、年齡、置管時長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美國巴德公司推出的單腔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進行置管,導管規格為4Fr,這種導管采用硅膠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攜帶舒適、較強的抗血液返流效果。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行相應的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實施PICC置管操作的護理人員為具有置管資質的靜脈輸液專科護士。??谱o士可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分階段的健康教育,主要教育內容包括置管前的準備、置管中的配合、置管后的注意事項(活動、導管維護)等,可通過口頭、書面、影像等教育方法。
1.2.2 規范置管步驟護理人員在操作前應認真評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齡、心肺功能、出凝血情況、皮膚組織和血管情況,評估有無PICC置管禁忌癥。操作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做到最大無菌化,可依據患者病情挑選肝素鹽水(常州生化千紅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30218)或生理鹽水(四川科倫大藥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030210)將導管浸泡5min,以此增加導管的潤滑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導管附壁血栓形成率。操作者送管動作應輕柔,避免暴力送管、多次送管,以免損傷血管內膜。
1.2.3 選擇正確的穿刺部位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靜脈血栓的發生,均采用超聲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進行PICC置管。穿刺部位首選位置為肘窩上4橫指的貴要靜脈,可以盡可能降低因穿刺位置不佳引發的并發癥。對于擬穿刺的血管應在B超下認真評估:(1)血管粗而直并與導管內徑相匹配;(2)避開靜脈瓣和神經;(3)血管彈性好無分支。
1.2.4 重視置管后的護理及患者教育的落實置入導管后,如果穿刺部位出現滲血或滲液,必須及時更換敷貼,治療期間每天采用10mL生理鹽水沖管。最終,依據患者病情及治療需要評估使用PICC導管的必要性,盡量縮短導管留置時間。置管后第1天,??谱o士應落實患者關于導管維護、沐浴、活動等注意事項的掌握,發現有遺漏及時補充、鞏固。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情況及導管維護依從性。導管維護依從性主要分級如下[2]:0級:患者自愿、定時接受導管維護;I級:患者需在家屬或護理人員陪同下按時維護導管;Ⅱ級:患者必須在護理人員多次督促下方進行導管維護;Ⅲ級患者拒絕導管維護或出現拔管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用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展開統計學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c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導管依從性比較觀察組導管維護依從性處于0~Ⅱ級者為57例,對照組45例,觀察組導管維護依從性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c2= 7.909,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導管維護依從性對比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率比較觀察組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例數為1例,對照組為13例,且觀察組(1.67%)相關性血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1.67%),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c2=9.784,P<0.05)。
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⑴中心靜脈穿刺或送管導致局部血管壁損傷,血管內皮下組織暴露促使血栓形成[3];⑵藥物因素:患者使用靜脈化療藥物會導致抗凝物質減少,加之,化學藥物在一定程度上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從而形成血栓;止血藥物及強效止血藥物會促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從而引發血栓[4-5];⑶患者自身因素:如果患者長時期臥床促使血液處于低流率狀態,此時血液粘度增加,會導致凝血因子大量堆積,同時,運用靜脈擴張促使血管內皮損傷,進一步促進血栓形成[6]。因此,對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對降低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患者置入PICC導管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置管后可能出現的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的原因,盡可能減輕患者焦慮、急躁的情緒,獲得患者家屬的支持,促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同時,護理人員做好PICC導管知識的宣傳和講解工作,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PICC導管的優勢,樹立治療信心,促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7]。對患者講解導管維護不當可能引發的并發癥,從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在置入PICC導管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選擇恰當的穿刺位置,有效預防或減少導管堵塞、導管相關性血栓等并發癥[8]。在并發癥出現后,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有效減少患者的痛苦,抑制并發癥進一步發展。本次研究過程中,觀察組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其主要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展開護理,觀察組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率(1.67%)明顯低于對照組(21.673%),且觀察組(95%)導管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7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對PICC置管患者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減少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率,最終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恰當的護理干預對策能有效預防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發生,確保患者安全使用PICC導管,對提升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
[1]曹林英,何紅梅,李智,等.胃腸惡性腫瘤患者置入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原因探討與護理干預[J].激光雜志,2013,34(1): 100-101.
[2]汪洋,孫英杰.腫瘤化療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相關性血栓的原因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學,2013,34(4):635-637.
[3]呂召莉,叢志軍,單曉慧,等.胃腸惡性腫瘤患者置入PICC導管引起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策略[J].吉林醫學,2014,41 (34):7750-7751.
[4]楊玉惠,張熙,金淑權,等.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患者集中維護的方法與效果[J].當代醫學,2014,20(11):120-121.
[5]劉志敏,張靜,徐立霞,等.老年食管癌患者PICC置管相關性靜脈血栓護理干預的研究[J].食管外科電子雜志,2014,9 (1):1-3.
[6]李艷,啟連,李婷,等.PICC置管的腫瘤患者采取改進護理方案對其導管相關性不良事件及留置時間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31):117-119.
[7]袁芳臻,杜華,張家華,等.腫瘤病人PICC相關性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評估及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4,12(1): 52-53.
[8]萬光明,顏美瓊.風險預警管理在預防肺癌患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栓的臨床觀察[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4,22(5):313-3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