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羅靜
摘 要 民辦高職院校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凸顯了教師隊伍水平不高,數量不足,缺少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等。文章分析了當前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現狀,提出了通過 “特聘教授”的形式解決民辦高職院校高水平教師的問題,同時,對民辦高職實施“特聘教授”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民辦高職 師資隊伍 特聘教授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民辦高職院校發展十分迅速,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民辦高職院校辦學比較晚、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缺少有經驗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影響了民辦高職院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構建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引入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是民辦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難題。本文根據筆者所在的民辦高職院校,通過“特聘教授”的形式聘請具有教授職稱的在職教師來校兼職或剛退休下來的教師來校任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院缺少高水平專業帶頭人的問題,同時,引入了兄弟院校的辦學理念,加強了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為學院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民辦高職院校師資現狀
1.1學歷結構不高
據調查顯示,我國的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師雖然有90%達到了本科學歷,但是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的數量仍然偏低,尚未達到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職業院校具有30%以上研究生學歷的教師的要求,進校工作兩三年內的研究生教師也缺乏相應的技術職稱。除此之外,國家教育部門也曾發布相關文件以此規定民辦高職院校中相關的高儲備教師的人員要占到教師總數的14%~24%,然而絕大多數的民辦高職院校并沒有落實此規定,這一點在由一個或者幾個中專合并升級而成的高職院校表現的尤為突出,而且許多民辦高職院校中高級講師、高級實驗師和高級工程師的數量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1.2流動性大
因辦學者要節約成本獲取效益,一般教師都要身兼數職,造成教師工作壓力較大,甚至超負荷運轉現象,由于很多教師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工作壓力,自然會流失。近三年,我國民辦職業學院教師流失率高達20%以上。再加上學校的一些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造成教師流失率較高,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流失更大。每年公辦院校招聘教師時,都會有很多民辦高校優秀教師為了追求公辦的事業編制去報考,而通過招考進入事業編制的民辦教師,又會為后來的教師做出榜樣,造成惡性循環。
1.3雙師型師資力量緊缺
提高雙師型教師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是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產生著重要影響,關乎著民辦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然而目前很多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雙師型教師人員數量不足,所占師資比例嚴重偏低。究其原因,民辦院校經費投入不足,教師待遇難以得到很好保障,很難吸引、引進和留住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另外,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招聘新畢業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這些人員缺少專業的教學訓練,而且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對于專業生產和實際操作等問題不甚了解,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如從企業生產第一線聘請的有豐富經驗的技師來兼職教學,卻又往往缺乏教學理論、教學方式和方法也相對欠缺。因此,懂理論、會技術的“雙師型”教師非常缺乏。
1.4缺少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
民辦高職由于沒有國家正式的事業編制,直接影響高水平教師的引進及穩定,出現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很少。一方面,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事業編制被公認為“鐵飯碗”,因此,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很少去沒有編制的民辦高職應聘;另一方面,在民辦高職從教的教師,一旦取得副高以上職稱,相當多的人很難安心在原來的學校工作,都會想方設法去同類的公辦高職院校工作。致使,民辦高職院校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很少,有些二級學院甚至一個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都沒有,不僅影響教師隊伍的結構,而且,很難找到一個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
2民辦高職“特聘教授”的內涵
2.1民辦高職“特聘教授”的內涵
特聘教授一般是指1998年8月, 由教育部和香港愛國實業家李嘉誠先生共同籌資, 制訂了“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 計劃在 3─5 年內, 在全國高校國家重點建設學科中, 設置 300─500 個特聘教授崗位, 條件是年齡在 45 歲以下, 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 能帶領其他人員在本學科中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人才。本文所指的“特聘教授”,不屬于這類人才,而是民辦高職院校根據自身專業發展及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從本科院校、公辦高職院校或企業聘請具有教授職稱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在職教師、技術骨干來校兼職或剛退休下來的教授來校任職。
2.2民辦高職“特聘教授”的構成
民辦高職“特聘教授”,首先必須具有“教授級”的職稱,而且在本地區某一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能夠指導青年教師開展科研、教研活動,不斷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及教學水平。民辦高職“特聘教授”主要由這些人員構成:一是本科的在職教授,這些人了解專業的發展前沿,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能夠指導青年教師開展科研活動,可以給學生介紹專業當前的發展狀況;二是高職院校的在職教授,這些人對高職的辦學特點,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非常熟悉,可以指導專業建設、制定符合民辦高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指導青年教師開展教研及教學活動;三是企業具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些人熟悉行業的發展狀況,熟悉企業的生產流程及企業的管理方式,對制定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型高技能人才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是校企合作的橋梁;四是剛退休下來的教授,這些人長期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同時,這些人精力充沛, 時間充裕,不僅可以指導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及教學工作,也可以利用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督導、督學,提高民辦高職的教學水平。
3民辦高職“特聘教授”的作用
3.1有利于提高民辦高職的辦學水平
民辦高職聘請一批“特聘教授”,無形中引入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師,這批人不僅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的經驗,而且,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都有獨到之處,很多還是某一專業領域的專家,不僅提升了民辦高職院校的影響力,也提高民辦高職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3.2有利于提升民辦高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當前,民辦高職院校專職教師則以青年教師為主,相當多的青年教師剛剛大學畢業不久就立即來校任教,不僅沒有教學經驗,而且對社會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也了解不多,很難擔負起高職職業教育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通過“特聘教授”形式,聘請高水平的教師,對青年教師起傳、幫、帶的作用,對民辦高職當前的師資隊伍狀況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3.3有利于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
民辦高職院校的“特聘教授”,都是層層篩選而來,有些來自本科院校,有些來自高職院校甚至是自示范性高職院校,這些人的到來,將本科的科研思路帶入學院,將公辦高職的教育思想帶入學院,將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思路帶入學院,無形中引入了兄弟院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對轉變民辦高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3.4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
來自企業的“特聘教授”則是企業的技術骨干,不僅可以將生產第一線的生產工藝、管理方法帶入學院,而且,也是校企合作的橋梁,可以安排學生到企業見習、頂崗實習,也可以聯系或安排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推動力。
4對民辦高職實施“特聘教授”的建議
4.1轉變思想觀念
民辦高職院校相對于公辦高職院校來說,教學條件、教學環境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難聘請高水平的教授加盟,因此,民辦高職“特聘教授”不僅給予更高的榮譽,同時,也給予更好的待遇,這樣才能吸引本科、公辦高職的在職教授的加明。對民辦高職院校來說,實施“特聘教授”制度,是學院的重大工程,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對于財力比較緊張的民辦高職院校來說,要實施這一工程,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因此,從學院董事會、學院領導到普通教師,都要轉變思想觀念,樹立長遠利益關系,犧牲眼前的一些利益,獲得學院長遠的發展。
4.2爭取更多政策的支持
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指出,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這對于民辦高職院校聘請本科院校、公辦高職院校在職教授到校兼職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支持。此外,民辦高職院校也要爭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如經費支持,地方企業人才支持,同時,要爭取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對“特聘教授”帶領民辦高職的青年教師申報教研、科研課題進行支持。
4.3構建績效分析模式
民辦高職院校“特聘教授”制度是一項特殊人才工程,由于這項工作投入很大,而且不能立竿見影的產生效果,因此,民辦高職院校的人事部門,必須構建績效分析模式,這也是民辦高職院校實施“特聘教授”制度必須研究的一個課題。
4.4拓展選聘范圍
民辦高職在選聘“特聘教授”中,在考慮學科及專業建設的同時,也要考慮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授。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授將會帶來各自學校的辦學思想及教育理念,有利于民辦高職院校借鑒更多兄弟院校好的做法,也加強與更多兄弟院校的交流。同時,也要考慮企業人員的數量,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員,民辦高職院校沒有企業的參與,不能進行校企合作的辦學,民辦高職院校很難辦出特色。
5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不容樂觀,存在人員學歷結構不高、流動性大、雙師型教師緊缺,缺少高水平專業帶頭人等問題,因此,通過“特聘教授”的形式從社會上引入高水平的人才,對提高民辦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提升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水平,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振濤.貴州省民辦高職院校師資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35:296.
[2] 鮑高峰.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1:8-9.
[3] 李彥.論高校特聘教授崗位制度的實施[J].教育評論,2006,0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