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了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而民辦高職院校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辦院校相比在辦學理念、政策支持和教學資源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教學質量存在著較大隱患。教學質量是立校之本,關系到招生、培養、就業等一系列環節,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提高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保障民辦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民辦高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了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民辦高職院校以其獨特的辦學機制和模式成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地緩解了高等職業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滿足社會發展對不同類型職業教育的需求,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培養各類社會人才方面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是,也必須看到民辦高職院校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辦院校相比在辦學理念、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師資隊伍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教學質量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指出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高職院校逐步認識到要把辦學方向從關注外延發展轉到重視內涵建設上來,轉到提高教學質量這個核心競爭力上來。[1]教學質量是立校之本,關系到招生、培養、就業等一系列環節,是民辦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立足點和生命線,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民辦高職院校自身特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提高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保障民辦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目前我國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1.1評價體系建設不夠完整
評價主體不完整。目前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是以校內督導和學評教等內部評價為主,缺少社會及企業等外部評價,致使教學質量信息的反饋往往夾雜主觀臆斷和私人因素,導致教學質量評價的真實性不夠,參考價值降低,激勵作用不明顯,制約了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有效運行。
1.2評價實施過程不到位
目前多數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評價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缺乏客觀性的評價方法,導致教學質量評價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比如對學校教學秩序監控嚴格,卻未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系;學評教、督導反饋、教學抽查等往往只是走過場;評價信息反饋處理滯后等,使教學質量評價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1.3評價的具體功能不全面
很多民辦高職院校沒有很好地認識到教學質量評價的真正意義,僅僅只是把教學質量評價作為考核的一種手段,直接削弱了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教學質量評價所應具備的反饋、指導和激勵等重要功能并沒有得以充分發揮。
2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
第一,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是指實踐活動的開展一定要按客觀規律辦事,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際、傳統經驗與現代管理科學之間的關系。[2]同時還要以先進的科學理論作為指導,運用合理的技術手段來觀察、認識和實施具體的活動,建立一個全面客觀、實事求是的有機整體。
第二,客觀性原則。在進行教學質量評價時,從指標內容的制定和指標評價的方法、到評價者所持有的態度,都應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摻入個人情感,影響評價過程及結果的真實性。
第三,多元化原則。多元化表現在參與者的多元、評價方式的多元、評價指標的多元和分析方式的多元,在制定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內容的時候既要關注教學目標、計劃、實踐和效果,同樣要關注輸入因素;對評價結果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判。
第四,促發展原則。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評價結果不應與獎懲掛鉤,而是為了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制定教學質量提高的目標和對策提供依據。
第五,易行性法則。教學質量評價的各項指標應簡潔、通俗易懂,不應設立含混不清、不易操作的相關指標,力求整個評價實施過程簡單易行,保障評價實施到位。
3構建民辦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3.1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
民辦高職教育應當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部評價體系;二是內部評價體系,要逐步形成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機制。[3]
根據我國民辦高職教育的特點,實行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框架,具體如下圖所示。
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框架圖
根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內容,利用系統分析的思想,由上而下的確定常規教學工作評價體系、專業建設與特色評價體系、育人質量與成果評價體系、社會合作與聲譽評價體系四個子評價體系具體評價指標內容,以常規教學工作評價體系為例,建立具體的三級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
3.2建立評價體系模型的方法
模糊理論是研究和處理模糊性現象的一種數學理論和方法,由于模糊性概念已經找到了模糊集的描述方式,人們運用概念進行判斷、評價、推理、決策和控制的過程也可以用模糊性數學的方法來描述。例如模糊聚類分析、模糊模式識別、模糊綜合評判、模糊決策與模糊預測、模糊控制、模糊信息處理等。[4]本文主要使用模糊綜合評價的方式對民辦高職院校的各級各項評價指標進行分析,統計數據與專家論證相結合,確定各級評價權重,使評價體系模型更為客觀。
根據上圖中評價指標將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由四個子評價體系(常規教學工作評價體系、專業建設與特色評價體系、育人質量與成果評價體系、社會合作與聲譽評價體系)所組成,具體建模過程如下。
第一,確定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每一級評價指標的因素集和評價集;第二,利用層次分析法結合專家論證建立各指標權重向量模型;第三,采用問卷調查法計算各級各類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矩陣;第四,結合指標權重和評價矩陣具體量化各級指標評價得分。
依據上述建模方法對某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實證研究,并統計整理各項子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和整體評價結果并加以分析(見表2),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質量分析,有針對性地分析教學質量評價中出現的薄弱環節并加以改進,提高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4后續工作
利用模糊綜合評價可以對各級各類評價指標進行量化,量化的具體結果可以作為學校的管理人員進行決策和一線教師改進教學質量的依據,比如,從上述表格中我們發現社會合作和聲譽評價得分不高,那么可以通過提高社會知名度和媒體宣傳力度有效地提高該民辦高職院校的社會合作和聲譽。
教學質量評價作為職業教育的一部分,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完善的長期過程。上述評價模型也必須不斷在實踐中檢驗,不斷地根據民辦高職教育的發展修改指標權重和完善指標內容,為民辦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更為客觀的評價依據。
參考文獻:
[1]翼國強,王廣珠,陳國強.現代職教體系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探索[J].職業時空,2015(3):5-6.
[2]左蕾,朱強.科學性原則及其對成人教育管理的實踐規約[J].繼續教育研究,2013(5):34-35.
[3]歐自勖,歐芳慶.教育教學質量:民辦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J].職教論壇,2012(31):78-79.
[4]劉翔.基于模糊理論的高職通識教育課程評價體系[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13-15.
[5]藍潔.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的現狀及其再認識[J].職業技術教育,2014(1):38-41.
[6]楊綸標,高英儀.模糊數學原理及應用[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86-91.
[7]嚴興堯.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獨立學院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市場,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