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東
摘 要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恒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教學實際,對如何提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提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教師要精心地備課,有清晰的教
教師只有吃透教材,抓住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考慮到學生的難點,及時的指點,讓課堂煥發出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師課前要研讀各種資料、工具書,該準備的教具一定要準備,適當的教具會使課堂更加形象,氣氛更加活躍,學生更有激情,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一定更加有效。
2創設情境,使學生享受學習之樂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亦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孔子看來,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因而,提高學生的興趣不僅是一門教學的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
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 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初中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 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 。
3創建和諧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于最好的狀態。學生也只有在輕松、和諧的課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善于運用一些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如把小游戲納入課堂,也可把小游戲當作獎勵;多用描述性語言,多用鼓勵性語言,慎用批評性語言;教師應對學生多些激情,讓學生感覺老師對自己的重視;教師與學生應平等相處,不以權威自居;教學中遇到問題,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解決問題,要尊重學生的看法,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4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
4.1讓學生主動探索
(1)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過去的語文課常常是學生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來扯去,完全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其不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課堂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同樣問題,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絕不一樣,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
(2)讓學生自已解決問題。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于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查字典、寫要點、劃批注,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
(3)該動手的時候一定抓住時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數學課幾乎每節課都有練習,這樣,新知識的掌握能及時反饋,訓練也很落實。我們語文是不是也可以在課堂上多一些動筆?全國小語會崔巒理事長提出“簡單語文”的教學理念,指出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最終的目的是要凸顯語文教學的本真——訓練語言,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動筆不但可以規范學生書面語言,而且可以增強記憶。學習《斑羚飛度》,我們口頭聯系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然后就在課本上進行了練筆,再請學生讀,點評、指導,及時糾正了錯誤,規范了語言。
4.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學生為主體,不是不要老師的“主導”作用。一般說來,教師的認識先于學生、高于學生。而學生心理特點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識有限,單靠自學是有困難的。因此,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也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要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出發,而不是以教材、預定的教學設計為主,要注重教學的情趣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活力。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明確教學目標上起主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每一課教學時,都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
(2)在設計訓練技巧上起主導作用。教學是門藝術,新鮮有趣。不同凡響的教學環節,獨具匠心的技巧設計,不僅使學生愛學、樂學,而且可以化知識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精心設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把握要領,提高讀、說、寫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和運用技巧,教師要抓住訓練中的點點滴滴加以歸納、綜合、提煉,并在總結中滲透學習的本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3)在精講教學環節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講解要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在學生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做些升華性的講述,以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講解一定要做到精當、簡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導性和示范性。
我想,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多讀書,讀教育理論書籍多寫學生的書,讀學生寫的書;書寫教育日記,提高合作能力等,這樣才能熟練的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