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張建明+陳旭東

[摘要]目的 從我院成人血常規入手,調查分析總標本周轉時間(TAT),為進一步分析生化、免疫等整體項目總TAT奠定基礎,進而為縮短總TAT,增加患者滿意度提供客觀依據。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1~6月的11 662份血常規標本,分為門診、住院、急診組以及上午、下午、夜班組,分別統計分析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后及總TAT,計算出平均值,比較各組間差異。結果 住院標本總TAT和檢驗前、檢驗中TAT均明顯高于門診和急診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下午時間段總TAT最短,無論是檢驗前、中、后都明顯低于其他兩組,而上午時間段檢驗前、檢驗中TAT均明顯高于下午和夜班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大部分檢驗中TAT在30 min以內,檢驗前、后占總TAT比重較大。結論 標本量是影響總TAT的重要因素,實驗室外因素在總TAT中占較大比重。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和實驗室信息系統在縮短總TAT中能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時間;實驗室信息系統;質量控制;診斷試驗,常規
[中圖分類號] R446.1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5(c)-0129-04
[Abstract]Objective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total TAT of biochemical and immunization and allover other projects,and then provide objective basis for shortening total TAT and increas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otal turnaround time (TAT) of the blood routine samples from adults in our hospital.Methods 11 662 blood routine sample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utpatient,inpatient,emergency groups;and morning,afternoon,night time.The average of pre-analytical,intral-aboratory,post-analytical TAT and inpatient specimen total TA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mean valu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s Inpatient specimen total TAT,pre-analytical and intral-aboratory TAT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group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total TAT was the shortest in the afternoon time.Pre-analytical,intral-aboratory and post-analytical TAT in the afterno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the pre-analytical and intral-aboratory TAT in the morn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afternoon and night time,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Most of the intral-aboratory TAT were within 30 min.The pre-analytical and post-analytical TAT contribut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TAT.Conclusion Specimen quant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otal TAT.Extral-aboratory delays are responsible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TAT.Perfect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and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hortening the total TAT.
[Key words]Time;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Quality control;Diagnostic test;The routine
時間就是生命。對于危重患者,爭分奪秒,能贏取最佳搶救時機,挽救患者生命。而對于一般患者,爭分奪秒,能縮短平均住院日或就診時間,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和經濟負擔,增加患者滿意度甚至可以避免醫療糾紛。作為診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化驗結果的快速、準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臨床實驗室質量控制體系的不斷完善,除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其及時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及時性的首選衡量指標就是標本周轉時間(turnaround time,TAT)[1],從廣義上講,TAT是指從醫生下醫囑開始到看到檢驗結果的所有過程,包括檢驗申請、護士采集標本并確認、標本的運送、檢驗人員接收并進行分析前處理、標本檢驗、結果審核、報告單打印及醫生看到結果并采取相應醫療措施等環節[2],其中,門診標本還包括患者交費及領取報告單給醫生的過程。狹義的TAT主要由檢驗人員完成,是指從標本接收到審核報告的過程,也是實驗室內TAT[3]。
血常規作為一種常規的檢驗項目,可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判斷提供重要依據[4],其中白細胞、血小板及血紅蛋白為危急值報告項目,因此,為其設定合適的TAT目標值勢在必行。目前,由于國內各家醫院等級不同,規模及軟硬件等各方面條件不同,同一檢驗項目的TAT也不盡相同。一般根據《綜合醫院評價標準實施細則》、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和相關衛生部門的標準并結合本實驗室自身情況,國內實驗室定義血常規TAT為15~60 min,大部分實驗室為30 min[5-9]。
關于TAT,由于實驗室外因素控制起來難度較大,因此國內外大多數報道都針對實驗室內TAT,而對于總TAT的報道極少。然而對于臨床醫生和患者來說,其只關注總TAT。本文從最基礎的血常規入手,從總TAT的思路出發,研究我院成人血常規檢驗的TAT及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分析生化、免疫等整體項目總TAT奠定基礎,進而為縮短總TAT、提高檢驗質量、增加患者滿意度提供客觀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2年標本采用條碼管理、氣動物流運輸,期間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實驗室信息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從而使調查分析并縮短TAT成為可能。兒科血常規由檢驗科采取指尖血即時上機檢測,如無儀器故障、鏡檢復查等特殊情況,總TAT控制在30 min以內。故本文調查我院成人血常規總TAT。
1.2標本來源
隨機抽取2016年1~6月份血常規標本共11 662份,其中住院患者4091份應用西門子Advia 2120血細胞分析儀檢測,門診5522份應用日本希美森康公司生產的SXN檢測,夜班2049份用日本希美森康公司生產的1000i檢測,其中急診標本699份。試劑均使用原廠試劑。
1.3方法
總TAT為T采集-T打印,檢驗前TAT為T采集-T接收,檢驗中TAT為T接收-T審核,檢驗后TAT為T審核-T打印。分為門診、住院、急診組,上午、下午、夜班組,分別統計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后TAT,計算出平均值。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較各組之間差異,以α=0.05為檢驗水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來源血常規標本TAT的比較
住院標本總TAT和檢驗前、檢驗中TAT均顯著高于門診和急診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檢驗后TAT三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不同時間段血常規標本TAT的比較
檢驗前、中、后的下午總TAT顯著低于其他兩組,檢驗前、檢驗中的上午TAT均顯著高于下午和夜班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檢驗前、中、后所占總TAT百分比的比較
無論是按標本來源分組還是按時間段分組,檢驗后TAT均占較大比重,均在50%左右;而住院組和上午時間段檢驗前TAT所占比重明顯增高,約為檢驗中TAT的2倍(表3)。
3討論
TAT是評價檢驗質量控制體系的重要指標之一。縮短標本周轉可反映醫院檢驗科的快速反應性。依據《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的規定,血、尿、便常規的急診或實驗室內TAT應控制在30 min以內[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檢驗中即實驗室內TAT符合此要求,但仍有一小部分由于涂片鏡檢、儀器故障、標本不合格重新抽血、忘記審核等原因超出此范圍。對于檢驗科來說,實驗室內TAT比較容易控制,但是對于臨床醫生和患者來說,其更關注從申請醫囑或從采血開始到拿取檢驗結果的時間,而這個過程要經歷諸多環節。就我院而言,住院標本首先經過醫生開立醫囑、護士打印條碼、采血(除了急診患者一般早晨集中采血)、統一將標本通過氣動物流送往中轉站、中轉站通過氣動物流集中運送到檢驗科、檢驗科專人接收后按檢測項目分送到各組進行化驗、檢驗人員手工編號、掃碼并上機檢測。此時開始實驗室內TAT,實驗室需經過每天早晨的儀器維護、質控后開始上機檢測,然后檢查標本是否合格、是否需要涂片鏡檢、是否需要報告危急值后完成審核。審核后醫生即可看到結果,但醫生是否能在第一時間查看結果,這涉及到檢驗后TAT。醫生都是根據檢驗科通知的時間查看急診項目結果,而對于非急診標本,往往在每天下午固定時間與其他化驗結果一起查看,因此會造成檢驗后TAT延長。有研究顯示,醫生查詢結果的時間成為影響檢驗后TAT的主要因素[12]。門診患者經過醫生申請醫囑后需要排隊交費后打印條碼并采血,最后通過自助打印機獲取結果后返回醫生處診治。門診采血室緊鄰檢驗科臨檢室,故運送時間較短,但是上午工作量大,期間護士采血后會集中運送,因此,在上午時間段,無論是住院還是門診標本在運送和檢測、審核階段都會比較集中,造成運送及檢測儀器擁堵現象,因此如表2所示,上午時間段檢驗前、中、后TAT均較長。
通過本研究,我院血常規總TAT還有很大縮短空間,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改進:①應進一步完善醫院信息系統和實驗室信息系統的功能。目前,我院LIS系統功能尚不夠完善,許多時間節點無法采集,標本的流向無法跟蹤。有時護士打印條碼后并未采血或采血后標本丟失而無從查起,這也是導致總TAT延長的部分原因。一套完善的HIS和LIS可以對標本的流向實時監控[13-15],從醫師申請醫囑開始,標本的采集、運輸、接收、檢測、審核、打印到醫生查看結果每一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記錄并預警提醒[16]。一旦出現問題,各部門和檢驗人員都能及時發現并查找原因,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望將來LIS系統可以與患者或醫生的手機聯網,結果審核后可即時提醒,使患者和醫生可以第一時間獲得檢驗結果。②加強與醫護及后勤人員的溝通。本研究發現,除了下午標本較少的時間段以外,其他時間無論是住院、門診還是急診總TAT都較長,均在100 min左右或以上。有研究顯示,實驗室外因素在延長總TAT中起主要作用,其影響甚至高達96%[12],本文表3也顯示檢驗后階段約占總TAT的50%,在標本量較大較集中的住院組和上午時間段檢驗前階段也占較大比重。而實驗室外因素的控制單靠一個檢驗科的努力很難取得成效,還需要醫生、護士、后勤甚至患者等多個人員、多部門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因此,除了加強科室內部人員和儀器設備的管理外,檢驗科還可以通過醫務部或護理部對醫生、護士或后勤人員定期進行標準化流程培訓及考核。以避免標本大量集中導致的運送、檢驗及打印儀器擁堵,使實驗前、中、后TAT延長,甚至標本的丟失、簽收或審核的遺漏等。可以設立急診綠色通道優先處理危重患者標本[17]、開展品管圈活動[18-19]等來提高標本的總TAT。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調查與分析,我院血常規標本總TAT不容樂觀,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和實驗室信息系統的同時,需要檢驗科和醫院多個科室共同配合,努力提高檢驗科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臨床和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徐全中,張秀明,溫冬梅,等.急診檢驗室地理位置對急診樣本周轉時間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7):1014-1016.
[2]劉躍平,李明,王超,等.急診住院血常規標本實驗室內周轉時間調查與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雜志,2015,12(5):611-613.
[3]尹志輝,劉麗,趙建宏.實驗室內標本周轉時間影響因素的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建立與分析[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8(8):573-576.
[4]張彩華,王開蓉.不同采血法對血常規檢測結果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107-108.
[5]胡江紅,袁平宗,湯雪彪,等.條形碼在急診標本檢驗周轉時間監控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5,44(34):4837-4838.
[6]楊淑哲,劉成桂,曹登成.品管圈在住院部急診標本實驗室樣本周轉時間影響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 37(8):1137-1139.
[7]鐘堃,王薇,何法霖,等.全國醫院檢驗科臨床檢驗項目基本情況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5,38(9):637-641.
[8]申春梅,賀樂奇.急診生化報告周轉時間監測與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3):429-431.
[9]酈衛星,王治國,康鳳鳳,等.浙江省15項臨床檢驗質量指標調查結果與分析[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6,39(1):23-28.
[10]黎海生,熊林怡,張鴻偉,等.急診檢驗報告周轉時間的實時監控及持續改進[J].重慶醫學,2016,45(8):1128-1131.
[11]鄧朝暉,宋穎博,姜宏兵,等.急診科與重癥醫學科急診樣本周轉時間的比較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5):4760-4763.
[12]Rodríguez-Borja E,Villalba-Martínez C,Carratalá-Calvo A.Enquiry time as part of turnaround time:when do our clinicians really consult our results?[J].J Clin Pathol,2014,67(7):642-644.
[13]權文強,田佳樂,戴燕,等.信息化管理實現檢驗標本周轉時間的實時監控[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6):475-476.
[14]萬海英.檢驗標本流程中信息節點控制的臨床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2008,26(6):408-410.
[15]郭野,陳倩,吳衛,等.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在檢驗質量關鍵指標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12):898-902.
[16]任立群,韓珂.檢驗標本追蹤系統對實驗室質控管理的改進作用[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6):115-117.
[17]嚴碧勇,沈凌煒,王琪.急診綠色通道對提高血氣分析標本周轉效率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11):1462-1464.
[18]李蘭霞,張月玲,郭改玲,等.品管圈降低急診血常規標本實驗室周轉時間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7):982-983.
[19]楊藺,董航筠,程娟,等.品管圈在改善急診生化檢驗及時率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2016,31(1):61-65.
(收稿日期:2017-04-18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