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少芳+高云珠+葉小燕
【摘要】 目的:探討目標教學在普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價值分析。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普外科一病區的護士164名,將其按時間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85名,觀察組79名,其中對照組實習護士采用常規帶教方法,觀察組實習護士采用目標教學法,在實習結束之后對兩組實習護士的理論知識考試、護理操作考試、帶教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觀察對比兩組護理實習的學習效果。結果:觀察組79名實習護士理論部分的考試成績為(87.543±4.038)分,實踐操作部分的考試成績為(94.394±5.492)分,對照組85名實習護士理論知識的考試成績為(82.764±3.129)分,實踐護理操作的考試成績為(88.392±7.121)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79名實習護士在完成了實習內容之后對帶教工作的滿意程度為(86.435±11.341)分,對照組85名實習護士對帶教的滿意程度為(74.742±12.312)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研究發現目標教學法在普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好于常規的帶教方法,值得在以后的護理帶教過程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目標教學; 普外科; 護理帶教; 應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6-0072-02
護理臨床教學是當前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知識變成可操作的實踐過程,已經成為了當代護理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檢驗實習護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及實際的操作實踐能力,對于提高實習生的操作技能和各項綜合素質有明顯的效果。本文主要的研究內容是探討目標教學在普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價值,針對164名實習護士進行分組研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經過一段實踐的學習之后,比較兩組實習生的學習效果,具體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對象為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實習的護士164名,嚴格按照入科的時間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2015年1-7月的79名實習護士為觀察組,男3名,女76名;年齡19~24歲,平均(22.10±0.32)歲;中專生59名,大專生20名。2015年8月-2016年1月的85名實習護士為對照組,男1名,女84名;年齡18~23歲,平均(20.10±3.32)歲;中專生23名,大專生62名。普外一病區可以帶護士實習生的教師有18名,并且都具有5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學歷都在專科以上。兩組護士年齡、學歷、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實習護士采用的是目標教學法,大體可以分為目標的制定、目標的實施及目標達成三個階段,結合實習護士生的實際情況,負責帶教的老師根據普外科的具體特征,嚴格按照大綱的要求,將教學單元作為主要的單位安排在實習期間關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及實踐操作[1-2]。準備開始教學之前,深入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現有知識,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有目標的教學,定期檢驗是否達到了想要的教學效果,結合現實的需要,不斷修改及完善目標,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以采取及時的措施進行補救,直到達標為止,帶領學生了解病區中每一個常見病的臨床癥狀、特點及一般的護理要點,能夠獨立完成各個護理文書的格式及具體的書寫方法,熟練掌握普外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護理方式,以及在進行搶救過程中的程序,認真對待醫囑處理及服用藥劑的方法及用量,在必要的情況下安排實習護士協作責任護士進行病房的管理工作,根據護理程序的要求對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學習必要的溝通技巧及操作技巧,實習護士在學習完成之后,均進行既定目標的考核,檢驗學習的效果[3]。
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的教學方法,該種方法會有專門的人員負責帶領,由護士長對新進的實習生進行統一的分組教學,每個分配教學的班都會選擇具有帶教資格的護士長進行教學,結合實際的情況及實習生具體的大綱要求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以及后續的實施工作[4-5]。護士長均采用的是常規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實習生對醫院的規章制度進行學習及了解,普外科常見病的一些護理的常識及方法都要掌握,操作技能也要熟練,結合實際的實習內容及任務,將在學校中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的操作結合起來,更好地完成實習目標[6]。
1.3 觀察指標
實習生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帶教的老師對每一個實習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并且要評價負責帶教的護士此次工作的滿意程度,實習生的考核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實踐操作考試及理論知識的考試,滿分均為100分,具體內容包括,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基本護理的操作、護理文書的寫作及護理溝通能力表達等,總共由10個條目組成,對帶教老師的評價也包含在其中,評價總分為100分,包括是否達到了實習期間的目標,實習生是否熟練地掌握了學習的內容等,考核的分數越高表示對帶教老師的評價及滿意程度就越好[7-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79名實習護士理論部分的考試成績為(87.543±4.038)分,實踐操作部分的考試成績為(94.394±5.492)分,對照組85名實習護士理論知識的考試成績為(82.764±3.129)分,實踐護理操作的考試成績為(88.392±7.121)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研究發現,觀察組護士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為(86.435±11.341)分,對照組為(74.742±12.312)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眾所周知提高護士的操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實習可以極大地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已經逐漸成為了當前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教學的質量對于培養護理人才是相當重要的,必須結合實際的情況不斷地推出新的教學方法,將教師作為一個指導者,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目標作為基本主線,不斷為醫院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9-10]。崗位的實習作為一個重要橋梁,將實踐工作與學校緊密連接起來,正規的實習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關鍵作用,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是探討目標教學在普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價值。將參加實習的164位實習生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85例)和觀察組(79例),對照組的實習生采用的是常規的教學方法,觀察組采用的是目標教學法,從教學結果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觀察組的實習護士理論部分的考試成績為(87.543±4.03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764±3.129)分,觀察組實習護士的實踐操作部分的考試成績為(94.394±5.49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392±7.121)分,觀察組護士對帶教工作的滿意程度為(86.435±11.34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742±12.312)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目標分析法比常規的方法更適合學生,可以將繁多的知識及工作內容按照一定的分類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接受,對改善當前的帶教質量有明顯的效果。通過研究實習生的目標教學法發現,只有不斷去完善當前的教學方法和計劃,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培養新型人才開辟新的領域,通過該種方法,可以將學生動手能力有效地激發出來,讓能力出眾的學生脫穎而出,對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常規的帶教方法,簡單的聽、看、模擬、讀寫等,缺乏真正的創造性,增加了帶教老師的負擔,使得學生也失去了濃厚的興趣,不利于今后更加長遠的發展,不斷跟學生交流溝通,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需要,解決學生的困惑。
綜上所述,目標教學法在普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的帶教方法,值得在今后的帶教過程中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小英.目標教學聯合階段性實習在外科護理帶教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0(3):86,133.
[2]季玉花.目標教學與護生實習階段性結合提高普外科護理帶教實效性的價值探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11):77-78.
[3]徐麗,林旭波.目標教學在神經外科新護士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2,4(6):386-387.
[4]張英,陳清清,戴曉潔.目標教學在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4(3):386-387.
[5]柯秀柳,鄧穎輝,姚秋瓊.目標教學法在普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前沿,2009,19(4):63.
[6]黃雪輝,劉品亁,全曉國,等.目標教學在普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工企醫刊,2013,2(6):133-134.
[7]黃鶯,陳燕,王彩霞,等.探討分階段目標教學法在普外科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4):96-97.
[8]陳曉英,鮮繼淑,蘇紅,等.個性化目標教學法在神經外科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6(9):445-449.
[9]章蘭英,葉家薇.分層目標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6(2):116-117.
[10]隴光瓊.目標式教學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08,1(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