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要:近年來,新媒體的不斷發展興盛成為制約傳統媒體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過去傳統媒體的優勢逐漸被蠶食。受眾在收視習慣和觸媒接觸上的逐漸改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本文旨在分析電視專題類節目特點、優勢以及存在的不足,探索如何利用新媒體手段加強傳統電視專題節目的推廣,提升節目品質,擴大節目的宣傳效果。
關鍵詞:電視專題節目;新媒體;共生發展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眾多傳統媒體受到嚴重沖擊,特別是時效性不強的專題節目越發的舉步維艱。為確保傳統媒體的優勢地位,業內亦早已開始進行融合發展,實現優勢互補。這必將為觀眾提供更加便利的收看方式與更加多樣的節目內容,帶來傳統電視媒體表現形式的變革與轉型。作為電視專題類的節目更應該借助媒體融合的良機,努力探索節目的創新與變革。
一、電視專題節目制約自身發展的瓶頸
(一)節目缺乏時效
時效性可以說是新聞的生命,電視專題節目作為電視新聞的延伸,對于時效的追求也始終不渝。然而,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新聞的進行時態同樣得以不斷強化,觀眾始終置身于隨時變化的動態中。但電視新聞專題類節目因其制作周期長,從選題策劃、節目采制到后期制作完成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跨度,這樣一來,其新鮮度就有所“折扣”。當時效性很強的新聞事件發生時,往往電視專題節目選題才會開始,經過醞釀及實施,并在幾天以后推出,節目的吸引力就會被弱化。
(二)深度挖掘不足
當新聞事件發生,節目編導在對事件進行報道時,往往受制于各種客觀及主觀因素的制約,對新聞事件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出現被新聞牽著鼻子走,為了時效而舍棄深度的問題,節目報道內容與新聞欄目同質化、重復化。節目中缺少編導的深度思考及獨立見解,并在周而復始的節目中逐漸流于表層,流于應付,于是在缺少深度的情況下,節目價值及其思想性已經弱化。
(三)個性風格缺失
在媒介競爭發生重大變化的當下,電視專題節目本身基本沒有太多的變化。節目形態單一,表現手段上更是沒有太大突破,固有的報道方式、敘事方式以及細節的處理把握上都呈現出固態化、標簽化。
二、新媒體優勢及其特點
(一)較強的時效性
新媒體在時效性上較傳統媒體有明顯的優勢,其信息發布不會受到外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運用網絡、手機等可在任何的地點、任何的時間隨時發布資源信息。將各種突發事件和信息快速的傳播出去。而傳統的電視專題節目只能在固定的時間段利用固定的設備來收看,如遇與新媒體報道同類型新聞事件,時效性上就遠不如新媒體來得快。
(二)較豐富的表現形式
新媒體和傳統的電視媒體相比較,它的信息表現形式更具有多樣性,它綜合運用了電視媒體的畫面、聲音、文字,借助這些電視的先天優勢使得新媒體迅速躥紅。新媒體消解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之間的邊界,消解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
(三)較多樣的受眾選擇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如今,每個人都擁有一臺甚至多臺信息接收設備,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喜好以及接收讀取信息的方式。這樣一種形勢下,新媒體將大眾群體的劃分變得更加詳細,針對不同的人員提供不一致的信息,受眾可結合自己的喜好,快速的選擇閱讀或者收看自己的目標信息。同時,大眾的應用受到技術限制性降低,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信息的公布人或是信息的接受人。
(四)較強的互動性
新媒體可以在傳播的過程當中,接受信息的大眾可以與信息的發布者產生互動,當受眾拿手機看視頻、讀新聞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轉發等形式來傳播消息,或者進行討論與溝通。在互動的背后,一個根本性的概念是個人的自主。受眾可以創造自己的表達,尋求自己需要的信息,參與感和體驗性更強。
三、新聞專題節目如何借力新媒體
(一)建立媒介平臺
電視媒體要搭建起新媒體傳播平臺,要開發多種客戶端,讓其成為電視媒體擴大影響的有力保障。電視專題節目要注重借助手機端、微博、微信等方式,將最新的節目資源信息及時的推送出去,讓廣大群眾及時的了解節目的概要、播放時間,提升大眾對于電視專題節目的重視程度,激發收看欲望。
(二)提升互動性
電視專題節目可以利用新媒體和大眾及時的溝通交流,收集大眾對于節目的建議,針對反饋及時的進行調整,提升節目的綜合影響力。加強節目與受眾、編導記者和大眾的互動交流,通過手機、電腦、微博、微信等手段,提升傳播效果。
(三)力爭原創性
網絡將大家聯系在一起,雖然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樣,但信息的重復化、資源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原創的電視專題節目越來越稀少。于是爭奪新聞的獨家報道,第一時間的現場報道、新聞真相的最先發布成為媒介眾矢之的。因此,專題節目編導記者要下大力氣爭取專題報道的原創性、獨立性和紀實性,做出有影響有分量的節目。
(四)內容深度化
電視專題節目要突破自我,必須從自身做起,于是如何抓好內容的深度化成為關鍵。新媒體的明顯劣勢在于新聞的報道通常只注重信息的豐富、全面,對信息往往只進行簡單的轉載、羅列和堆積,這樣造成了新聞產品的低質并容易受到真實性的質疑。在每一件新聞事件的傳播中,受眾不僅僅滿足于第一時間,更關注發生了什么、為什么發生,真相在哪里,誰來解疑釋惑等等。而電視專題可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深度解讀,做到既傳播信息,也傳播背景,同時傳播觀點。再利用全媒體加強二次傳播,通過有效整合,來影響更多的人。
(五)開展創新融合
借助互聯網思維,與新媒體深入融合。電視專題節目首先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思維開展創新,新媒體時代,創新思維如果利用的好,可以擺脫傳統觀念和傳統報道模式的束縛,開辟出全新的報道思路和采編思路,并借助微信、網站等多媒體平臺,實現了話題與影響力的最大化。其次要注重策劃創新。
總而言之,新媒體對于傳統媒體的沖擊已不容小覷,同時也帶來發展的新機遇,在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媒體和新媒體表現形式越來越接近,融合更加的簡單,所以利用并借力新媒體,促進電視專題節目的綜合影響力已經走在前行的路上。只要我們深刻把握電視專題節目的品質內涵,在融合中堅守新聞價值及規律,在堅持中尋求超越,在摸索中尋求發展,電視新聞專題節目一定能成為社會和諧發展中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