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企業管理的規范化、現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和“用工荒”的頻頻出現,人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與此相關,人力資源管理開始由支持性部門上升為戰略性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已慢慢進入職業化時代。盡管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但是人才培養在數量和質量上滯后企業和市場的實際需求,其中關鍵在于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模式跟不上企業和市場需求。因此,改革現行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模式,走出一條理論與實踐結合、學校與市場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存在問題;改進策略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性很強的專業,尤其是其實踐性,與市場上企業的管理需求密切相關。但囿于種種限制,在目前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是一種常態,結果就是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企業管理的實際需求不匹配。為此,有必要對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環節進行改革。
一、當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教學理念滯后于時代發展
從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始,現如今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理念上,雖然有不少高校進行了實踐性教學的探討,但是大多數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嚴重滯后于時代的要求。所謂“教學模式是構成專業、選擇教材、指導在教室和其他環境中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或范式”[1]。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材為基礎,以教師講授為核心進行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模式,它關注的是教師講授的內容和講授的方式。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理論部分教學和學生關于靜態知識和內容的掌握,但這種傳統的“填鴨式”的單向傳授,單一的教學方法和落后教學手段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導致高校培養的學生和市場需求出現脫節。而人力資源管理的特性在于其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與市場發展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聯系緊密,學生更希望獲得的是貼近于現實、貼近于實戰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能。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我國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是不相適應的。
(二)教學內容不符合時代的要求
人力資源管理最早是在西方國家發展起來的,在我國的發展不過20多年的時間。在教材編寫和教學內容上有著濃厚的西方痕跡,這和日新月異的人力資管理實踐相比,有一定的滯后性和水土不服,難以指導或者貼近現實的人力資源管理需求。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引進教材的滯后性,我們選用的未必是西方國家最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成果,這樣就造成教學內容的陳舊;另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本土化出現偏差,西方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背景和我國的背景相去甚遠,因此在教學內容的本土化、地方化、特色化方面我們還落后于時代和市場現實的需求。這樣一來,就很容易造成人才培養不適應市場的需求。
(三)教學方法單一化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大多數采用的單向傳遞的教學方式,由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專業,學生被動的去接受。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上有著其合理的因素如便于學生系統的掌握知識,但已遠遠落后于時代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的需要。首先,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專業,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提高理論教學效果,也無法教會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的管理實踐,提高其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學生自身的變化要要求放棄單一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現在的學生知識更加豐富、獲取知識的來源更多、更加具有個性和參與性,那種“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已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只有改革單一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就業導向指導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進策略
(一)轉變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一方面,各高校領導和專業教師應當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落后教學觀念,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形式豐富多樣的現場演練或者實訓,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職業素養和技能雙提升。另一方面,應當以就業為導向,認真分析市場所需人才的要求和標準,著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靈活應用能力訓練,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的、復合人才,使學生在就業后能夠具有較強的專業優勢,充分挖據自身的知識內涵,為其就業提供廣闊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二)改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環境
首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當與時俱進,并積極借鑒各類優秀的教學資源,整合創新符合社會就業導向的新教材和新課程大綱,避免只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最新的動態的把控,課程體系在設置時應當有針對性的提高專業學生的重點技能、實踐訓練,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專業氛圍,并通過校企合作,督促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鍛煉,提高其專業技能。其次,要革新人資專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積極應用信息化和多媒體技術,增強課堂感染力,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興趣。而且應當采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或者小組協作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知識的內涵,并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
(三)強化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硬件
硬件的提升能夠帶給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在更加融洽的氛圍中進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高校應當對落后的教學硬件進行更新和升級,比如,教學設備、場地等專業教學資源的優化;積極引進社會教學資源,不斷借鑒社會優勢;加強校企合作,整合校企資源。另外,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當適度提高對人資管理專業教學硬件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并積極吸引社會資金來提高人資管理專業“產學研”水平。同時,高校還要爭取更多的資源,其不僅包括學校的場地資源,還包括重要的人力資源,通過教師隊伍的壯大,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教師儲備,為學生的就業提供重要指導。
社會對于高校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市場需要,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通過就業導向的指導,達到教學模式的轉變,讓學生能夠通過學校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提高自身適應未來就業的能力。只有不斷優化就業導向教學理念,為學生的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才能夠真正為學生的未來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董臨萍,黃維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案例建設與案例教學[J].化工高等教育,2012(05).
[2]曾建權.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研究[D].天津大學,2013.
作者簡介:劉偉(1970.07-),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碩士研究生,鄭州師范學院,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