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蛟
摘要:放眼于當前的國際,教育信息公開化、國際化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拓展了新的方向,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不僅可以促進高等職業院校之間共享教育資源,同時也可以讓社會大眾來一起分享這些共享的職業教育資源。通過相關精品課程的建設,加強和推進了課程建設的整體優化,在較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人體工程學》為例,探討的高職院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思路與建設實施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課程建設;人體工程學
一、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課程是一種文化傳遞,是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的重要手段和平臺,在高校的人才培養中具有獨一無二的根本性和重要意義,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精品課程作為我國大力推進的示范性課程,其目的在于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理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管理、課程體系、效果評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創新。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切實制定出人才培養培養計劃,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一般來說,學校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都是一所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思想的集中體現。目前來看,很多精品課程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對于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建設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精品課程的建設還可以形成一種良好的向上的教學氛圍和風氣,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是十分有利的。另外,精品課程的建設還有利于學校對于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的管理,從而推動教學改革,實現教育創新。
通過網絡共享來實現精品課程的巨大的內在價值。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不僅高校學生和老師學習和借鑒起來十分方便,最大限度的發揮了教育資源的價值,而且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還可以促進其建設團隊的成長,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老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精品課程評價,以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借鑒學習,發現不足,改進教學,還有利于改變老師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方法、模式的創新。除此之外,對于學生或者學習者來說,精品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可選擇性等特點,還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習者的個性需要,有利于更好的提升學習者的綜合能力。
二、《人體工程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思路
《人體工程學》課程在高職院校的專業里,適用于工業設計、機械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裝飾設計等相關專業。尤其是對于建筑裝飾和室內設計相關專業,人體工程學是專業基礎課。此課程的教學效果,會直接關系到后續的設計類專業課程是否能順利展開。人體工程學解決的是室內設計、建筑裝飾設計等課程中,設計的藝術性與技術性結合的問題。并且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來說,人體工程學的課程在相關專業更應該受到重視。具調查研究表明,高職建筑裝飾以及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往往更注重學生對作品的藝術表現,不重務實性設計。學生對設計容易生搬硬套,對人性化設計考慮不足。人體工程學,作為這些專業的必修課,將其建設成精品資源共享課,對該課程服務于高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職院校的精品課程應該具有高職教育的自身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決定了本門課程建設內容的重點。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想要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對《人體工程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精品課程共享課建設離不開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應該具有經驗豐富,能力強,素質高,學術造詣深厚等品質;二是,鼓勵校企合作。將企業實際需求與課堂教學內容聯系,更新教學內容,實現理淪與實踐零對接;三是,更新改進教學手段與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課程大綱、教案、實訓手冊等教學內容,放在互聯聯網平臺上,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四是,建設一精品課程相適應的一體化教材;五是,是建立適用于網絡課程的評價機制和評價方法。
三、《人體工程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實施方法
(一)教學團隊建設
在“一流的教師隊伍”的標準下組建的原國家級精品課程的教師隊伍具有較高的水準,各個學科都必須擁有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和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學術帶頭人,由學術帶頭人牽頭負責整個師資隊伍的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的主力軍也是由具有豐富的課程建設經驗和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教師擔任,建設團隊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要趨于合理,應包括專業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干。高等職業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中的專業課建設團隊還應該體現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特點。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建設
對于課程相關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技能、典型案例等一系列內容,教學過程中應當必須較全面的涵蓋上述知識點,課程內容不僅要包含學科中基本、經典的知識,同時也反映出本學科前沿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要大膽創新,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加新穎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并結合各個教學方法的特點,根據教授課程內容的特點靈活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當前信息技術教育背景下要特別強化學生在線學習,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實現學習者為中心,高效的互動模式。
(三)教學資源建設
在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式中以實際教學需要為準繩,將服務課程教學做為教學資源建設的重點,課程資源需達到具有較多優質資源,并且資源開放程度較高的要求,另外必須重視的一點是需注意網絡教學資源的易用性和有效性。基本課程資源需能夠全方位的反映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拓展資源包括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演示、虛擬、仿真實驗實訓(實習)系統、試題庫系統、作業系統等內容。拓展資源能夠反映課程特點,補充基本資源在教學環節的不足,加強教學成果,是具有成熟的多樣性、交互性的輔助教學資源。
(四)網絡技術建設
精品資源共享課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上,諸如云計算等新近出現的技術。建設的精品課程共享系統不僅需要具備教學的功能,同時需要具備學習者和教師進行互動的功能。通過對先進網絡技術的不斷應用,使得精品資源共享課能夠為高校師生以及其他學習者提供一個更加高校、便捷的教學與學習平臺。
(五)教學評價體系建設
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重視每個學生不同的潛能,勿以學生單一的考試成績為作為反映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網絡資源共享課程面對的受眾也許不是單純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可能是社會上對《人體工程學》的學習有需求的社會大眾。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僅能夠讓老師評價學生,還能夠讓學生評價老師以及學生互評。同時還應該重視學習過程的平價。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過程中逐步掌握的知識是體會最深刻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評價體系更應該注重過程評價和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六)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要載體,教材內容對教學質量的好壞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教材建設是重要環節。如果想要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教材的建設應該與網絡精品課程保持一致。這種一致性,包括教學整體設計的一致、單元設計的一致、內容的一致、以及評價的一致。同時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教材建設既要體現傳統的教育改革思想,又要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建建設必須與之相對應。教師要深入市場,對市場人才需求充分調研理論聯系實際,加入實踐能力和實際應用的內容,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摒棄陳舊、明顯滯后的教材。
教材的建設要系統化。傳統的教學中,一門課程就是一本教材,這是遠遠不夠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教材建設并不是一本教材的選定,而是教材一系列從書的配套建設。隨著互聯網的突飛猛進,教材建設要與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配套多媒體教學課件,引進動畫、音頻、視頻等清晰形象的課件形式,對教學內容做有益的補充。
(七)基于“互聯網”平臺實現優秀資源交互共享
基于現代互聯網絡平臺的共享資源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資源共享的同時必須加強精品課程與學生的互動性,刁-能達到資源共享的最終效果。借精品課程建設,將優秀的教育資源共享,是全面提高我國職業教育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是教育資源相對豐富、教學水平相對較高的學校和教研室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通過精品課程建立有效反饋機制,實現建設者和使用者的有效互動。校園內外、同類院校、兄弟院校、專家學者,老師學生通過學習資源,分享學習資源,發現并提出意見,進一步優化精品課程建設方案,補充教學內容。
四、結語
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不僅可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同時隨著互聯網平臺上精品網絡課程開發的日益成熟,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一定可以探索出更多的能夠適應高職院校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自主學習方式。國家對精品課程的扶持力度會逐年加大,教師隊伍的水平會越來越高,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也會更加的系統和深入。
【參考文獻】
[1]唐阿濤.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及代價分析[D].蘇州大學,2009.
[2]黃祝明,胡亞聯.加強精品課程建設,促進教學質量提高[J].理工高教研究,2006(06).
[3]柳禮泉.論精品課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03).
[4]段善利.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4(04).